郑麦7698是育种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用品种郑麦9405/4B269//周麦16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由申请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提出申请,2012年12月24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09。
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
周麦18晚0.3天。幼苗半葡匐,苗势较壮,叶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拨节迟,春生分蘖略多,两极分化快,抽穗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穗部虚尖、缺粒现象较明显。株高平均77厘米,
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株型较紧凑,旗叶宽长上冲,蜡质重。穗层厚,穗多穗匀。后期根系活力较强,熟相较好,穗长方型,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度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8.0万穗、41.5万穗,穗粒数34.3粒、35.5粒,千粒重44.4克、43.6克。前中期对肥水较敏感,肥力偏低的地块成穗数少。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10克/升、818克/升,
蛋白质含量14.79%、14.25%,籽粒硬度指数69.7(2011年),面粉湿
面筋含量31.4%、30.4%,
沉降值40.0毫升、33.1毫升,吸水率61.1%、60.8%,面团稳定时间9.7分钟、7.4分钟,最大拉伸阻力574E.U、362E.U,延伸性148毫米、133毫米,拉伸面积10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3
千克,比对照
周麦18增产3.0%;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1.4千克,比周麦18增产3.4%。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9.7千克,比周麦18增产2.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
河南省中北部、安徽北部、
江苏省北部、陕西
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强筋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3天,与对照
偃展4110熟期相同。幼苗半直立,苗势壮,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慢,抽穗迟,穗层不整齐,旗叶偏大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6cm左右,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长方型穗,均匀,结实性好,子粒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产量构成三要素为:亩穗数33.4万,穗粒数35.2粒,千粒重47.0克。
品质分析:2009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市)测试:容重798g/L,
蛋白质(干基)13.97%,湿
面筋32.8%,降落数值393S,吸水率61.8%,形成时间6.5min,稳定时间7.9min,沉淀值60.0mL,弱化度121F.U,硬度69HI,出粉率71.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06.0kg,比对照
偃展4110增产4.33%,差异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8~2009年度续试,11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491.7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07%,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
(1)播期和播量:最佳播期中北部10月10~15日,南部10月15~20日;每亩播量8~10kg,10月30日后播种每推迟3天亩增加播量0.5kg,中低肥力地块适当增加播量。
(2)田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2~14kg、
五氧化二磷8-9kg、
氧化钾5kg。拔节孕穗期要进行“一喷三防”,可用
氧化乐果、粉锈宁和
磷酸氢二钾混合喷施,重点防治穗蚜、白粉和纹枯病。灌浆中期每亩使用2%
尿素水溶液50kg进行根外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