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静徽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顾静徽(1900年7月1日—1983年10月30日)又名作薇,女,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性物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光谱学
顾静徽回国后历任大同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平越)、广西大学等校物理学教授。她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知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两弹一星科学家郭永怀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0年7月1日生于江苏嘉定区(今属上海市)。父母早亡,在继母支持下,20岁之前曾入嘉定小学、江苏省立师范学校苏州市),刻苦读书。1920年入上海大同大学,成为胡刚复的学生。
出国求学
1923年尚在大同念书的顾静徽考取留美公费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1926年获学士。1928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师从理论物理学家丹尼森(D.M. Dennison,1900-1976)研究光谱学,1929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193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获此学位的女性工作者。
回国任教
顾静徽于1931年回国,先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兼物理系主任,成为继饶毓泰之后第二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后任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38-1939年在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今普朗克物理研究所)任客座自然科学家。1940年,回国任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教授(其时,该校在贵州福泉市,即今福泉县)。1928年,实业家马君武梧州市创办广西大学,1936年,该校迁桂林市并成为省立大学。抗战以后,国内北方与东部各大专院校西迁,许多流离的名家教授云集西南,也到广西大学任教,1939年,该校遂更改为国立大学,顾静徽被聘为教授。抗战胜利后,西南的各院校复迁原地。顾静徽于1946年回大同大学任教,1947年任职于上海国立编译馆。
1949至1952年9月又任教于大同大学。此后,她一直任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物理教研室主任,并任中国物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她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筹办者之一。
1932年,中国物理学会成立暨第一次年会筹备会议上,她是该筹备委员会委员兼论文组审查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10月30日卒于北京。
学术贡献
顾静徽专长低温物理学光谱学,在30年代就进行了光带系的强度分布的研究,40年代开展了斯塔克效应的研究,50年代结合中国资源情况组织和领导有关人员对稀土元素进行光谱分析,60年代再度研究低温物理。民国36年曾参加《中国物理学辞典》的编纂工作。主要论文有《铬钾矾在低温下的斯塔克效应及其热能和磁能的关系》《对称三原子光带系的强度分布》《二氧化碳的吸收光谱》等。
个人生活
1940年8月,顾静徽与施汝为结婚,二人育有一子施雁旸,后来成为电子学家。
人物评价
她(顾静徽)在苏州市江苏省立师范学校时,中文成绩出类拔萃。苏州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古城,曾经是才子辈出,佳人如云。顾静徽在班上年龄最小,却是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后来她上Utopia学院(直译应为“乌托邦学院”,实乃指“大同大学”的“大同”二字。因为“天下大同”有乌托邦之味——本文笔者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在那个学院里,她又以确定无疑的未来物理学家的前景鹤立鸡群。她毕业于康耐尔大学。耶鲁大学给了她硕士学位。密歇根大学培养她成为合格的物理学博士。她的学业记录毫无瑕疵。她现在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中国评论》作者温源宁评)
参考资料
..2023-12-2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出国求学
回国任教
学术贡献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