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黄芩,学名Berberis polyantha Hemsl.,是一种小檗科
十大功劳属的常绿小灌木,广泛分布于中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尤其以四川西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最为集中。这种植物喜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耐旱但不耐水涝,在干燥的空气中生长不良。刺黄芩的
茎刺坚硬,叶片革质且坚硬,秋季茎顶会开出
总状花序,果实成熟时呈黑色,多浆汁。
刺黄芩作为中药材,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凉血消肿、止血及补气安神等多种功效。它常用于治疗
肺热咳嗽、肺热咳痰、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肺虚久咳、湿热
痢疾、目赤肿痛及痈肿疮毒等病症。刺黄芩还可在
川西地区民间用作
黄连的代用品,用根煮水吃去火,或用于洗眼治眼病等。
半常绿灌木,高一般1.5-2米,可达4.5米。老枝灰褐色,具槽和稀疏疣点;
茎刺通常单生,偶三分叉,长1-3厘米。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0.8-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楔形,上面亮暗绿色,中脉扁平或凹陷,背面淡绿色,不被白粉,中脉隆起,两面网脉细密,显著隆起,叶缘平展,每边具3-10刺齿,有时全缘;叶近无柄。
复总状花序具30-100朵花,分枝多而钭升,长6-14厘米,包括总梗长0.3-2厘米,无毛;
花梗长2-4毫米,无毛;苞片长1.5-2.5毫米;花黄色;小苞片三角形,长1-1.5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形,长4.5-6.5毫米,宽2.5-3毫米;花瓣倒卵形,长3.5-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裂,裂片急尖,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的长圆形
腺体;
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延伸,先端钝形;胚珠2枚,近无柄。
浆果狭卵形,长7-8毫米,直径3-4毫米,
栗色或暗红棕色,顶端具长达1.5毫米的宿存花柱,被白粉。种子紫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于
四川省、
西藏自治区,生于向阳山坡、灌丛中、路边、林缘、草坡、林中或河谷两岸,海拔2000-3600米。
刺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
肺热咳嗽、肺热咳痰、
风热感冒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它还能有效缓解因热毒引起的各种炎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对于湿热黄疸、湿热
痢疾、湿热
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燥湿作用还能帮助改善体内湿气过重引起的各种不适。刺黄芩还具有止血作用,对于
血热妄行引起的鼻腔出血、尿血、
便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它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凝血功能,从而有效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