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儒(?~1622),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山东钜野(
巨野县徐街)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
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天启二年(1622年6月19日),率众在巨野西部、
郓城县南部和
范县、催阳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用红中为标志,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先后攻占郓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明王朝惊恐万状,命
山东省总兵
杨肇基等领兵镇压。义军分散作战,被各个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转战到郓城南飞集一带,陷入重围,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徐鸿儒及家人被俘后全部遇害。飞集的"万人坑"即是义军埋骨地。
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
郓城县。早年参加
白莲教。万历末,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被山东﹑南北直隶﹑
河南省﹑
山西省等省信徒推为教主,约定各地于天启二年(1622)八月起义。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
红巾军,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
郓城县﹑钜野等地。同时,其它
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
滕州市﹑
邹城市﹑
峄县(今
枣庄市东南)等县城及
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
兖州区﹑
曲阜市﹑
郯城县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由于起义准备不足,加之明廷派大军合力进剿,七月,各友军先后失败,郓城﹑钜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
山东省﹑
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