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苏联元帅,1918年参加
苏联红军,1919年毕业于
莫斯科高级参谋学校。国内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和旅副参谋长。1937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升任
圣彼得堡军区参谋长。1940年任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和
敖德萨军区参谋长,次年调任西北方面总指挥部参谋长,后任苏军总后勤部部长。1942年任几个
方面军参谋长。1945年调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1949年任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3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57年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1959年军衔晋升为苏联元帅。1960年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1972年去世。著有《论指挥军队的科学方法》。
简介
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Матв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Захаров (1893.8.5-1972.1.31),
苏德战争时期
伊万·科涅夫和
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的参谋长,他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的准确性和在把握战场形势随机应变地指挥部队方面尤为出色。在2002年
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中他在9个上榜的参谋长中名列第2,仅次于总参作战部长
谢尔盖·什捷缅科大将。
苏联军队有赞扬勇者,轻视参谋长的传统,这和军队的现代化是极不协调的。1944年11月扎哈罗夫向总参谋部抱怨。他说表彰命令表扬了所有一切人的功劳,但对司令部却只字不提。此事报告了最高统帅,
约瑟夫·斯大林表示能够理解这个意见,并指示说: “扎哈罗夫是对的。司令部的作用很大。以后命令的受领人要写两个——司令员和参谋长。”从此参谋长的地位大大提高。1959年军衔晋升为苏联元帅。扎哈洛夫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5.9.8,1971.9.22),1948年获得教授职称。两次担任
苏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活跃于
朝鲜、
越南、
埃及、
捷克、中国历次战争现场。
早期
1894年4月23日生于
俄罗斯萨拉托夫州,少年时代为改变贫困生活,拼命读书,1913年小学毕业后在
圣彼得堡工厂兼职当钳工,白天读书,放学上班,后因反抗作坊主被解雇。1917年
二月革命后加入工人赤卫队,1917年4月参加
赤卫军,4月3日晚第一次在克舍辛斯基宫见到列宁并聆听演讲,进一步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7月4日作为列宁的卫兵又一次聆听演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对革命的敌人必须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10月25日参加了攻打冬宫的战斗,他是冲过冬宫大桥最前头的士兵洪流中的一员。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莫尔尼看宫列宁办公室站岗。
后在普尔科沃地区平息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叛乱的作战。毕业于
圣彼得堡第2炮兵训练班(1918)、国内战争时期,1918年起任南方面军第10集团军步兵第30 师任炮兵连长、营长,参加了
伏尔加格勒保卫战。1918年11月被派往南方方面军
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指挥的第10集团军日洛巴师任炮兵连长,后任炮兵主任,在战斗中被震伤,在莫斯科高级参谋学校培训后,任步兵师军械供给主任和步兵第34师所属旅副参谋长,主管作战,该师在东南方面军和
高加索方面军内参加了对
安东·邓尼金军队的作战。国内战争后,1924年在
哈尔科夫指挥人员复训班学习(1924)、始在师司令部任职,1928年毕业于
伏龙芝军事学院供给系,后在
白俄罗斯军区司令部任供给部组织动员处副处长、处长、1933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任作战部部长。1936年调任步兵团团长。在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后,1937年6月-1938年5月20日任
圣彼得堡军区参谋长,1938年5月-1940年7月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助理,负责组织动员和技术器材,1940年5月7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战争
1940年7月起先后任第12集团军参谋长和
敖德萨军区参谋长,为加强新的边防地带的设防做了大量工作。
苏德战争开始后,任由敖德萨军区部队扩编的第9集团军参谋长。1941年7月起任
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参谋长。1941年8月-12月任
苏联红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42年1月任加里宁方面军参谋长。1942年5月30日被授予
中将军衔。1943年4月-10月任
预备队方面军参谋长和草原方面军参谋长。1943年10月-1945年6月任
乌克兰第2方面军参谋长。1943年10月20日被授予
上将军衔。辅佐
伊万·科涅夫元帅实施了别尔哥罗德战役、
基洛夫格勒战役、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乌曼—博托沙尼战役等一系列成功的战役,1944年5月后辅佐
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德布勒森战役、
布达佩斯战役、
维也纳战役和
布拉格战役等进攻战役的策划、准备和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德战争胜利后,1945年5月29日被授予大将军衔。1945年6月-10月转任
外贝加尔方面军参谋长,在远东战役中,是坦克第六集团军翻越
大兴安岭、闪击
沈阳市的战役计划的主要策划者。在11天的时间里,部队前进400-800公里不等,击溃
日本第三方面军
后宫淳大将下属的第30,第44军,对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8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
战后,1945-1949年和1963-1964年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致力于
苏德战争经验的研究和总结工作。1949年1月-1952年6月担任
苏联红军总参侦察总局局长。
朝鲜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顾问,对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不向南进攻极为不满,并认为当时的解放军总参谋部是原始的,不能提出战役计划和监督战役执行。1952年6月起任苏军总监察长。1953年5月起任
圣彼得堡军区司令。1957年11月起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1959年5月8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0年4月-1963年3月接替
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任
苏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
谢尔盖·比留佐夫飞机失事后,他与1964年11月-1971年9月再任
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因病退休,很快即逝世。驻德集群司令维克多·格奥尔吉耶维奇·库利科夫元帅接替了他的职位。扎哈罗夫担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期间,于1965年组织
抗美援越战争,1967年负责重新组建在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摧毁的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后变更为埃及)武装部队,1968年指挥华沙条约国部队占领
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积极备战进攻中国,他主持制定了
苏联红军闪击我国
东北地区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基本上是1945年苏军满洲战役计划的翻版。
著作
战后勤于笔耕,撰有关于战争理论、战争史和训练培养苏军方面的一系列著作。主持编写的战史理论著作有:《苏联武装力量五十年》,
莫斯科1968年版;《结局》,莫斯科1960年版;《乌克兰第2、3方面军解放东南欧和中欧(1944一1945)》,莫斯科1970年版;《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格》(与
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等合著),莫斯科1965年版;《论指挥军队的科学方法》,莫斯科1967年版;《保卫祖国是苏联公民的神圣职责》,莫斯科1969年版;《学者兼军人(论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莫斯科1974年版。
荣誉
1961华起为苏共中央委员。
苏联第四至八届最高苏维埃代表。
捷克斯洛伐克英雄(1970)。获
列宁勋章5枚,
十月革命勋章1枚,
红旗勋章4枚,一级
苏沃洛夫勋章2枚,—级
库图佐夫勋章2枚,一级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和红星勋章各l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荣誉武器1件。葬于
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