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思辉,字韫之,号实符,
明朝祁门渚口人,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考中进士,曾任
太常寺博士、吏科给事中等职务。因上疏弹劾皇帝保姆客氏宠窃权,被为
福建省按察司
知事。后复起任刑部左侍郎,升任
南京市总督粮储、户部尚书。
倪思辉在万历二十五年
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
进士,获授
南京太常寺博士,
泰昌元年升任礼科给事中,调官吏科,服侍经筵并巡视京营。
天启二年(1622年),保母客氏不时出入宫廷,恃宠弄权,他以颁历上疏:“继承孝道,应用于庆陵(
朱常洛),不应用于客氏,使得外廷猜疑,开启近侍干预朝政的举动。请求皇上收回时常入内奉侍的诏令。”天启帝愤而贬谪他为
福建省按察
知事,不久再起用为兵科给事中。三年(1623)七月,升
大理寺左寺丞,再升大理寺右少卿,六年(1626)正月改任
南京市通政使,又因为逆
魏忠贤遭削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南京乡试业已结束,主考官灯下阅卷,忽见一张卷子画有老虎,旁有打油诗一首,曰:“
老子倪思辉,岳父汪惟效,纸上画老虎,看尔依不依?”面对此卷,主考官深感为难,思考再三,批道:“要问老夫依不依,待问尔父倪思辉。”遂顺水推舟,卷子转与倪思辉。倪思辉接卷,大笔一挥:“为官正,为人正,卷子正,天下正。”回家怒斥其子,打发回乡。
此后值新任制陶官前往江西
景德镇市上任,倪思辉亲笔手书对联一副“欲好儿孙须为善,要高门第在读书”,委托制陶官用瓷烧制交付其子,嘱之悬于故居正厅,每晨临诵,以诫言行。倪思辉之子手捧对联,情动于中,从此牢记父训,一改纨绔习气,终日足不出户,闭门攻读,最终考取贡生。
崇祯初年,召任倪思辉为刑部左侍郎,十五年(1642年)时转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总督粮储。当时粮储政务多弊端,他整理考核后上奏虚报、盗卖、需索、挂欠四个问题,得崇祯帝嘉纳,一年后告老归乡。到
南京市沦陷,
隆武朝廷在福京升任他为南京
礼部左侍郎,其后事迹不详。
据
同治《
祁门县志》载,祁门县有倪思辉墓。 倪思辉墓位于
渚口乡樵溪村,墓冢面积约12平方米,高约2米,外围刷长条碎石圈砌。砖封墓门。据墓碑文可知墓主姓名倪思辉。
倪思辉的
曾祖父为倪本诚,祖父为倪道建,父亲为倪大有,母亲为胡氏。他有一位兄弟,名为思本。倪思辉的儿子为倪宗维,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发起重修“
贞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