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东村
地东村
地东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下辖的行政村,位于雅鲁藏布江西侧山坡,背靠邦果山,北邻阿苍村,东临雅鲁藏布江。该村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气候为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地东村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历史上曾是地东宗的治所。
历史沿革
地东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在该村设立地东宗。1919年,由于缺水,地东宗搬迁至墨脱村,改名为墨脱宗。地东村曾是地东宗的治所,而嘎朗央宗则设在地东村南方的仰桑河下游。2017年5月3日,地东村村委会成立,标志着墨脱县第一个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1972年3月25日,地东乡改组为地东人民公社,成为墨脱县成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东村位于墨脱县背崩乡雅鲁藏布江西侧山坡一块较为平坦的区域,背靠邦果山下,北邻阿苍村,东邻雅鲁藏布江。
地形地貌
地东村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气候
地东村属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且降水集中。
自然资源
地东村植被丰富,热量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
人口民族
地东村是典型的门巴族居住村庄,门巴族意为“生活在门隅的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条件艰苦,许多居民迁移,导致人口减少。2019年8月,全村共有137户、672人,均为门巴族人。
经济
地东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鸡爪谷、荞麦等粮食作物,以及茶叶、柠檬、香蕉、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2019年1月,地东村仅有贫困户3户4人,当年全村603人已全部脱贫。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地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1972年3月25日,墨脱县第一个电站在地东建成发电。1988年,地东村党支部带领农牧民群众修筑林贡日水渠。2001年,林贡日水渠初具雏形,建成了墨脱县第一个小型水力发电设施。2015年,地东村建成了墨脱县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电站。2016年12月,地东公路完工,解决了背崩乡地东村的通行问题。2021年2月8日,背崩乡地东BJ小康村群众集中入住仪式举行,该项目为新建住房118栋,总投资1.14亿元。
文化教育
1967年3月,墨脱县第一所民办小学在地东乡成立。2011年,地东村幼儿园建成,是墨脱县第一所村级幼儿园。小学生上学到背崩乡中心小学,初中生上学到墨脱县中学。学生享有西藏自治区的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
医疗卫生
2008年,地东村卫生室正式建成。2017年5月2日,墨脱县援藏工作组到地东村对村卫生室进行调研。2017年8月,背崩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地东村开展义诊。2019年,地东村有3名村医,卫生室24小时有人值班。
体育
1967年3月,地东村组建了墨脱县第一个农村业余文娱表演队。1969年10月,地东业余文娱宣传队代表墨脱县参加拉萨市业余文娱汇演,荣获第二名。
历史文化
地东村的传统民居由四个木头柱子支撑,两长两短。村庄的房屋上上下下,依次错落,翠竹、桔树掩映其间。1976年,在地东等村发现石斧、石凿、石纺轮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著名人物
地东村的村民西绕曾被选为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桑杰顿珠,出生在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是一位模范教师。
荣誉称号
2019年6月,背崩乡地东村门巴族人、背崩乡科员、地东村党支部书记高荣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基层组织
1972年4月21日,墨脱县第一批六名当地民族党员在地东人民公社宣誓入党。2017年8月,地东村召开村(居)换届工作群众大会。2019年8月,全村共有党员64名。
防灾减灾
地东村曾遭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但通过及时的预警和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2015年4月4日,驻背崩乡地东村工作队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防洪防震灾害演练活动。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
体育
历史文化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基层组织
防灾减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