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
茄科类曼陀罗属植物
曼陀罗(学名曼陀罗属 stramonium),别名枫茄花、狗核桃,是茄科曼陀罗属的一种草本或亚灌木。曼陀罗原产于墨西哥,现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分布。喜生于草地、灌丛、住宅旁、河沟边或者路边。
曼陀罗的种子含油量比较高,其种子油可制成肥皂和掺合油漆。其对重金属的抗性,可修复被污染的土壤。《中国土农药志》记载,曼陀罗对于蚜虫等农业害虫的毒杀作用显著。据《中华本草》所述,曼陀罗的叶、根、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涩,性热,可除风散寒,消肿止痛,敛疮排脓,杀虫止痒。在中国古代,华佗用曼陀罗花研制出“麻沸散”。《本草纲目》《滇南本草》均对其药用价值做了记载。
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大,对人来说,中毒后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昏睡以及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现代医学常用毒扁豆碱来缓解曼陀罗的麻痹作用,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洗胃。曼陀罗适应能力较强,入侵后会危害生物多样性。2013年被中国列为2级(严重入侵类)入侵植物
曼陀罗是古印度佛教名词的译音,意译为“坛”或者“坛场”,指平坦。印度宗教美学和艺术常用的一种图案就是曼陀罗,最基本的图形为方圆内三角互交图,图形多样且繁富。
名称由来
曼陀罗的名称带有宗教色彩,原本是古印度佛教名词,梵语“Mandala”的译音,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避免外道侵入,设置界限或土坛,后被称为“曼陀罗”。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来历:“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佛教中的曼陀罗花是极其芬芳美丽的花,乔答摩悉达多说法时,曼陀罗花便从天而降、漫天飞舞。道家秘籍记载北斗星中有叫曼陀罗使者的,手里就拿着此花。
形态特征
曼陀罗为一年生直立草本亚灌木状,高度为0.5~1.5米,全体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有较短的柔毛。茎粗壮,呈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
叶为广卵形,顶端逐渐变尖,基部呈不对称楔形,边缘有波状浅裂且不规则,裂片顶端急尖,有时也会有波状齿,侧脉每边有3~5条,直达裂片顶端,宽4~12厘米,长为8~17厘米;叶柄长3~5厘米。
花单生于叶腋或者枝叉间,直立,花梗较短;花萼呈筒状,长4~5厘米,筒部有5棱角,两棱间微微向内凹陷,基部略微膨大,顶端紧围花冠筒,5浅裂,裂片呈三角形,花后自近基部断裂,宿存部分会随着果实而增大并向外反折;漏斗状花冠,下半部分带绿色,上半部分为白色或淡紫色,檐部有5浅裂,裂片短尖头,长6~10厘米,檐部直径3~5厘米;雄蕊在花冠里,不伸出,花丝长约3厘米,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被有较密的柔针毛,花柱长约6厘米。
蒴果直立生,呈卵状,长3~4.5厘米,直径2~4厘米,果表面长有坚硬的针刺,有时没有刺而接近平滑,成熟后呈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是黑色的卵圆形,稍扁,长约4毫米。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物种分布
曼陀罗原产于墨西哥,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温带地区也有分布,在中国各个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曼陀罗喜欢生长于草地上、灌丛中、住宅旁边、河沟边或者路边,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在富含腐殖质、无根蘖性禾本科杂草和幼苗害虫的黑钙土中生长最好,在酸性土壤和沼泽化严重的土壤中不适合其生存。喜温暖,20~35℃范围内的交替温度可为其生长提供最佳条件。抗干旱能力较强。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曼陀罗的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为自交亲和),蜂类是曼陀罗有效的传粉昆虫,在曼陀罗花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其种子存在后熟的情况,导致种子萌发率较低。种子的寿命很长。
人工繁殖
曼陀罗的人工繁殖常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可以大面积栽培,采用穴播、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即按直播法在苗圃育苗。
人工栽培
栽培
曼陀罗原本属于栽培种,但沙质地上也偶尔见有逸生。栽培时应选择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低洼易涝地、盐碱地以及黏重土地不适合种植。
采收
曼陀罗的盛花期为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摘时可选择下午。曼陀罗种子在夏季、秋季果产成熟时进行采收。曼陀罗叶在每年七八月间进行采收,也可以晒干或烘干。
管理
当气温升高,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水分,需及时进行追肥,施肥后浇透水,待水渗下后2~3天进行中耕,需要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植株快速生长。雨季时,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黑斑病危害曼陀罗的叶片,可在收获后清园,烧毁病枝以及病叶。患黄萎病的曼陀植株叶片侧脉间变黄,后逐渐转为褐色, 从叶缘起枯死,叶脉不变色,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发黄枯萎,发病严重者无法结果。可进行轮作,必要时播撒药物治疗。
虫害
危害曼陀罗的虫害通常为茄二十八星瓢虫等,危害曼陀罗的叶片,应注意不与茄科作物轮作
物种危害
植物毒性
曼陀罗全草都是有毒的,以果实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主要有毒成分为阿托品、茛菪碱以及东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大脑及延髓,麻痹副交感神经以及对抗末梢神经。对人来说,一般在食用曼陀罗半小时(最快20分钟)后会出现中毒症状,最迟也不会超过3小时,严重的患者会在12小时后出现肌肉痉挛、昏睡以及紫绀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其毒性对于家畜来说,猫最敏感,而牛、马之类的动物次之。
解毒方法
古人记载了一些方法,例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提到如果不小心服用了曼陀罗,可用“坐拿草”来解毒。而现代医学则用毒扁豆碱来缓解曼陀罗的麻痹作用,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洗胃
生物入侵
入侵特点
在美国,曼陀罗的入侵已导致棉花减产56%,生长在距离曼陀罗1.2米范围内的大豆植株产量也有下降。在西班牙,曼陀罗的入侵使玉蜀黍属的产量减少了56%。
曼陀罗适应能力较强,已经入侵中国很多地方,入侵地的本地物种不具备与其竞争的优势,在河海流域的平原入侵分布比山区广,危害到生物多样性,且容易对入侵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的入侵等级为2级:严重入侵类。
防控措施
针对曼陀罗的入侵危害,可以拔除幼苗或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还可利用一些真菌病原体进行生物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在中国古代,华佗使用曼陀罗花研制出“麻沸散”。“若疾发于内,针药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知觉。”《本草纲目》记载其主治诸风以及寒湿脚气。《滇南本草》记载其花、果实、种子均可入药,气味辛、有毒。曼陀罗的干燥叶质脆、气微、味苦,主治咳喘、经痛、朊腹疼痛、寒湿痹痛。
农用价值
曼陀罗花对于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也可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中国土农药志》记载,其对于蚜虫、叶螨科东方黏虫等农业害虫的毒杀作用显著。其水浸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菌等革兰氏阳性以及阴性菌都具有抑制作用。
生态价值
曼陀罗有对重金属的抗性,对的转移能力较强,可用植物提取的方式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并且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强,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另外,曼陀罗对铅和锌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经济价值
曼陀罗的种子含油量比较高,其种子油可制成肥皂和掺合油漆。曼陀罗能适应大多数的边际土地生长环境,可作为潜在的生物质能源的新种质资源。对解决生物质能发展中原料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化
曼陀罗是古印度佛教名词的译音,意译为“坛”或者“坛场”,指平坦。印度密教修法时,会划定界限、修建土坛,并在上面放置佛像,意为诸佛聚集或者轮圆具足。印度宗教美学和艺术常用的一种图案就是曼陀罗,最基本的图形为方圆内三角互交图,图形多样且繁富。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1-10
曼陀罗(màn tuó luó).植物志.2022-11-10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2022-11-10
自然标本馆-曼陀罗.自然标本馆.2022-11-10
..2022-11-10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曼陀罗.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2022-11-1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人工栽培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虫害
物种危害
植物毒性
解毒方法
生物入侵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农用价值
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