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楚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庄楚墓,位于中国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是东周时期楚平王孙子竞渔及其妻子的异穴墓。郭庄楚墓由两座墓构成,竞渔墓编号M1位于南侧,是座大型的积石积沙墓。北侧竞渔夫人墓的时代较M1墓略晚。2006年5月25日,上蔡郭庄楚国贵族墓地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其归入蔡国故城遗址一并保护。
200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一年多。郭庄大墓南北并列,墓向朝东,墓葬形制均呈“甲”字形。墓上由夯筑封冢。M1号墓为主墓,墓室上部填7米左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并摆放数量在千块以上的大小不等的石块。墓室位于积石积沙墓之下,墓室分前后室,前室为放置随葬品的器物箱,后室放置棺。M1号墓墓主有两个假棺椁。真正的棺葬具为木质棺椁构成,椁板腐朽,两侧有殉葬棺。M2号墓位于北部,也是一座大型土坑墓,形状与1号墓相似,但规模更小。
郭庄楚墓从汉代开始被多次盗掘,考古人员仍然在棺椁内发现了数量种类众多的陪葬品,包括各种青铜礼乐器、精美玉器等各种随葬品,总数1000余件。郭庄楚墓的考古挖掘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大墓的学术空白。其墓葬形制体现了楚墓由春秋晚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战国中期带墓道多层环状台阶的过渡形态。特别是积沙墓积石以及假棺的防盗设施精巧,体现了设计人的独特的防盗技术。
历史沿革
发现与勘探
2004年12月,河南省上蔡县的村民,发现当地有盗掘古墓的迹象,觉得事有蹊跷的村民们把情况反映给了有关部门,上蔡县文物管理所也加强遗址的保护工作。2005年年初,当河南省文物部门将上蔡郭庄楚墓的有关情况上报到国家文物局时,国家文物局和时任局长单霁翔都非常重视,很快请专家对郭庄楚墓的发掘作认真论证,并于5月份批复同意对郭庄楚墓进行发掘,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考古挖掘工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土岗附近的区域利用洛阳铲进行了仔细的钻探。根据钻探上来的土质,推测土岗下面应该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经过文物部门的数次勘测和调查,确定了这是东周时期一处规模宏大的楚国墓地。200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一年多。
墓葬发掘
M1大墓
墓室口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墓室上部填7米左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积沙之厚国内罕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挖掘时,发现大量的黄色细沙,这与其他古代墓葬常用的五花土不同,并且经过比对,发现这些细沙与邻近古河道的细沙不同,因此确定M1号大墓与战国时期辉县顾围村魏国皇室类似,是一座积沙积石墓。考古队在墓葬边缘部位清理出阶梯,这些阶梯是当初建造时留下的向外土的通道,这也与春秋时期的墓葬有所不同。当墓葬南壁的探沟挖掘到封土以下四五米的深度时,在西、北、南都开始出现细密的沙子,间杂有石块,唯独东部是一片黑土,等墓室上方的土层清理干净后,才知道东部的黑土是东汉时期盗洞的遗留。并且清理后发现单单在东面就有12个盗洞。
当清理深度低于墓道口近10米,即地下20年米深时,仍然还末出现棺椁痕迹。只在接近墓室中部的地方清理出一些木箱子的痕迹。打开两个夯土木箱子,也没有发现墓主人骸骨,只有一些海贝等小器物。
发掘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继续向下清理墓室里的沙层时,一个长方形的椁室露了出来,椁板腐朽。一些车马器的零件从沙子露出来。经过挖掘清理,确认墓室东部是放置墓主人器物的区域。虽然历经多次盗掘,仍有许多文物保存下来。
在主棺的周围,考古队员共清理出13个陪葬人的尸骸,都是年轻女性。主棺里有很多海贝,几件精致的玉器,一把玉柄青铜剑和一把装饰美玉的铜削。棺中仅残留半个墓主人颅骨
M2号墓
2006年2月,郭庄楚墓2号墓开始挖掘。2号墓的封土层压在1号墓之上,时代较一号墓略晚,是1号墓主人的夫人墓。
2号墓先是开挖一条7米宽2米的探沟将古墓纵向切开,当挖到两米深时,发现有涌进墓中的盗洞淤泥。与1号墓不同,2号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防盗措施。2006年3月底探沟在距地面6米深时,发现一个盗洞通向墓中的主棺。2006年4月29日,深埋地下约11米的墓室全部打开。
墓葬布局
墓葬形制
郭庄大墓共两座,南北并列,墓向朝东,墓葬形制均呈“甲”字形,为战国早期的一处楚国墓葬。墓上由夯筑封冢。1号墓为主墓,居于南部。墓道呈喇叭形,宽8米至10米,长30余米,内填夯土。墓道底距顶深达5米,墓室口部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墓壁接近垂直,在四角各有一条阶梯状的通道,形制十分特殊,墓室上部填7米左右厚的夯土,下部填厚度超过10米的纯净细沙,在椁顶及四周的积沙墓中摆放数量在千块以上的石块,大石块重150公斤左右,小石块也在数十斤,石质纷杂,种类繁多。积沙之厚国内罕见。墓室位于积石积沙之下,墓室分前后室,前室为放置随葬品的器物箱,后室放置棺椁。
2号墓位于北部,也是一座大型土坑墓,形状与1号墓相似,封土厚4米左右。墓室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1米,深约11米,填夯土。
葬具情况
1号墓
M1号墓墓主有两个假棺椁,放在真椁顶的积沙中。真正的棺葬具为木质棺椁构成,长约10米,宽约7米,高约3米。椁板腐朽,两侧有殉葬棺,木椁内壁上原绘有黑地红漆花纹,并装饰一定数量的由包金铜片、大小海贝、玉贝等组成的图案。
2号墓
木制棺椁长8米、南北宽6米、高2.2米,已朽化为灰色泥土,位置居于墓室中间。墓主人颅骨在盗洞中发现,及墓主的其他一些骸骨。
出土文物
综述
郭庄古墓经过了从汉代至今的十多次盗墓,考古人员仍然在棺椁内发现了数量种类众多的陪葬品。其中外棺内仅发现一些车马具,主棺内发现41件琮、、佩、环、、扳指等精美玉器和铜剑2把、铜削2把。个别陪葬棺下压或旁置铜鼎、盘等器皿,陪葬人架上发现有玉环、玉佩、玉耳勺、水晶珠、玛瑙环等首饰,可见其身份是有差别的。前室中残存的各种青铜礼乐器纹饰精美、排列有序,主要有大圆盖鼎2件,升鼎5件、小圆鼎4件、小口鼎1件、四龙耳鉴2件、方壶2件、圆壶1件、圆形盖豆5件、方豆1件、浅盘豆1件、方座4件、敦4件、鬲5件、浴1件。甬钟3件、铃6件、柱头饰10余件、石编磬13件。而大量形态多样的戈、矛、簇、马街等青铜乐器和车马杂器等多放置在近椁壁的四周。初步统计,各种随葬品的总数在1000余件。
郭庄楚墓1号墓中,器物残破得厉害,加上铭文多花纹多,修复很困难。这座墓中的器物残破得厉害,有两个原因:一是积沙墓积石墓,一旦塌陷,对器物砸压得特别厉害。二是盗墓贼入墓作案,挖了几千方土进去,沙子落石砸头,大的器物带不走,愤怒之下他们会砸东西泄愤。
2号墓中并在盗洞中清理出石馨、青铜鼎足等各类文物五十余件。
主要出土文物
墓主辨析
郭庄古墓东边三公里处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国故城,曾作为蔡国国都达500年之久。蔡国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然而,蔡国早在春秋中期就已经灭亡,而从古墓的防盗技术来看,应该是战国早期的墓葬,那时这里早已经成为楚国的疆域。由于郭庄楚墓经受过多次盗墓者的挖掘,该墓的陪葬品损失严重,虽然陪葬品中只剩下5件升鼎,但是,陪葬品的种类仍然很完备,这就说明了墓主人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楚国高级贵族。由于年代久远,很多青铜器的锈蚀较重,多数铭文未能清出。但是从已经清出的编钟、方壶和浴缶上的部分铭文来看,已经显现出了“竟孙”“吴土”“曾侯”等字样,这就说明了墓主人和吴国曾国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品、出现殉葬分析,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相当显赫。应该是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楚国的高级贵族,即便墓主人不是楚平王的子孙,也应当是和楚王室有密切关系的人。大量出土的青铜兵器,为当时的实用兵器或仪仗用器,估计墓主人应为楚国镇守上蔡县的武将或重臣。墓主人在当时应位列上卿,为封君一级的诸侯。2022年,河南省考古研究院马俊才研究员通过出土文物的铭文,认为可以确定M1墓主是楚平王孙子竞渔。
2号楚墓的发掘出象牙梳子、玉簪子等物品判断,二号楚墓主人为女性,是一号墓主竞渔的夫人。
历史意义
郭庄楚墓规模宏大,时属战国早期,填补了这一阶段正宗楚国高级贵族大墓的学术空白
四角阶道、近直墓壁、东向墓道等结构,体现了楚墓由春秋晚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向战国中期带墓道多层环状台阶的过渡形态。
防盗设施精巧,体现了设计人的独特的防盗技术。在墓室中采用了积沙墓积石和假棺埋葬的双重防盗手段。
随葬品中出土文物不乏精美之器,如最大的青铜圆盖鼎口径80厘米,仅次于楚幽王鼎;四龙耳铜鉴口径67厘米,国内罕见;石磬为实用器,形制较大,质地精良,更加难得。玉扳指、裸女玉耳勺、金龙玉环铜削、玉柄铜剑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考古工作者们在40余件青铜器上发现了篇幅较大的铭文,这些铭文中牵扯到的国家名和人名有很多,还出现了“楚王孙”“陈公”“曾侯”“吴土”“许公”等许多重要的人名地名。其中的一件链壶,将红铜片和青铜器巧妙的结合,色彩效果十分漂亮在这件器物的盖子里发现的铭文中居然出现了对“曾侯舆”的记载,由此推测,这是在墓主办丧事的时候曾侯乙赠送给他的器物。说明当时列国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贺葬的习俗。
文物保护情况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蔡郭庄楚国贵族墓地榜上有名。鉴于楚国贵族墓地东距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国故城仅3公里,所处年代都在周至战国之间,国务院决定将其归入蔡国故城遗址一并保护。
相关研究
楚平王曾被伍子胥掘尸并鞭尸300,因此,作为楚平王的孙子必然对墓室的防盗非常重视,布置了积沙墓积石及假棺双重防盗措施。
郭庄楚墓M1的积沙墓积石,是在填土层中用了近11米的流沙层,主棺上面10米,下面1米,沙子十分纯净,寸草未生,是精心筛选过的。民间传说为了保持沙子的干燥,增强它的流动性,会将沙子进行翻炒;在沙里夹杂了4层石头,石块摆放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大致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共1000多块大石头。这些大石头最轻的6斤多,最重的可达到330斤,每块石头的边角都锋利如刀,而且石块摆放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光有沙子似乎还是不能让墓主人安心,有石有沙,墓主人仍然不放心,在主棺上方还设置了两个假棺,同时里面还放有一些小的陪葬品,给盗墓者造成已经到达墓底的假象,这就是障眼法,真实再现了古人积沙墓积石和假棺埋葬的双重防盗手段。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现与勘探
墓葬发掘
M1大墓
M2号墓
墓葬布局
墓葬形制
葬具情况
1号墓
2号墓
出土文物
综述
主要出土文物
墓主辨析
历史意义
文物保护情况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