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坐落在
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舍利山腰,是一处典型的
佛教寺院。初创于
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位列高平市十四寺之冠。
寺院坐北面南,
二进院落,占地面积297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悲阁)、
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延宾舍、讲经堂、维摩净室、观音阁、禅堂偏院等,并有碑十几通。
开化寺是一座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群,是中国现存宋金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之一。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集宋代原物: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三绝”。殿内壁画面积共88.2平方米,是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寺历史
寺庙初创于
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会昌灭佛时,寺院被拆毁。晚唐
龙纪、
大顺年间(公元889年-891年)重修,有大愚禅师就山腰穴室建造寺庙,名为清凉若兰。大愚禅师是上党潞城人,俗姓刘,深通佛理、音律、诗词。唐末
李晔李统治时期,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再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整个社会千疮百孔。当时的大愚禅师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又称“降魔表文”,并韵母三十字,上表唐昭宗,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识,特赐土地百顷,祠部三十八道,紫卓锡。于是大愚禅师声震
中原地区,开化寺也享誉全国,远近官吏僧徒接踵而来。a
宋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改称开化禅院,亦名开化寺。宋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重建
大雄宝殿。宋元、
绍圣年间(公元1086年-1098年)再次兴工,绘制大雄宝殿内壁画。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建观音阁。元、明、清各代,屡有修,始成今日规模。
开化寺布局
开化寺反映了唐宋时的建筑特点——以中轴线为主,两侧对称展开。主院中轴线建筑由南至北分别为大悲阁、大雄宝殿和演法堂。开化寺进深二院,大悲阁两侧分立钟鼓楼,大雄宝殿位于第一进院落居中,两侧是廊房;后院居中是演法堂,左右为
三大士殿和地藏殿。
主要建筑
大悲阁(也称山门)
寺前为两层楼阁式山门,正面平面方形,下面为门洞,上为重檐九脊顶,上施
琉璃脊饰,筒板布瓦盖顶,中有护墙,四面开门洞,外有围墙,在其平基处设置滴水檐,为明清时的遗物。山门两侧是钟、鼓楼。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居院内中央,建筑在高一米多的砂岩石
台基上。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平面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筒板布瓦盖顶,上施琉璃脊饰和
吻兽,
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的檐柱上刻有施主姓名和年月题记,建造时间应不晚于宋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是现今寺院最古的木构建筑,距今已有949年。殿前檐明间开隔扇门,后面开一道板门,两次间设破子窗,前后殿内可穿行。
大雄宝殿是中
抬梁式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的特点: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式,重拱计心造。六椽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补间斗拱后尾于华拱之上施硕大的沓头,垫在昂尾之下,这种作法开后世华楔之先例。
后殿
配殿
东西两旁有配殿,东殿为三大士殿,西殿为地藏殿。
垛殿
后殿两侧为东西垛殿,东为观音阁,即大愚禅师赐紫卓锡处。观音阁为金元时所建,分为上下两层,阁下有泉水流出,观音阁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廊前设置石栏板。屋顶悬山式,筒板布瓦盖顶,琉璃脊饰,为金元遗物。
大唐舍利山禅师塔
大愚公圆寂后,他的弟子觉丕,为他建造了一座
灵塔,位于开化寺东南约500 米的山腰,是一座小型石制的
单层塔,名叫大愚禅师石塔。当时任
高平市县令的王希朋,为大愚公写了塔铭记。该建筑平面方形,通高4 米,每面宽1.7 米,塔身下面施扁平的须弥座。须弥座上置基座,上下两层为仰覆莲瓣,中间雕刻
石狮和训狮者。塔身为
青石雕造,石塔反映了盛唐时期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是
唐朝小石塔的建筑珍品。在墓地上还保存有两座元明时期的和尚墓塔。
文物
建筑
开化寺大雄宝殿为
北宋建筑的实例,前檐柱为青石抹角方形,
柱头斗棋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棋计心造,昂为批竹式。各棋背面,昂尾均在四椽袱、乳袱或丁袱之下,承托檐面。补间斗拱后尾于华棋之上施硕大的楷头,垫在昂尾之下。转角处正侧两面柱头斗棋后尾搭交,45°角线上加施斜棋、斜昂一缝,上承大角梁和仔角梁。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步人殿内举目可见。四椽袱对乳袱通檐用三柱,梁架结构全部为宋制。
壁画
大雄宝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满绘壁画,壁画绘于宋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至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年间,历时5年,由
北宋画匠郭发绘制并题记,画面采用连环画形式,从靠近门口的西壁南端开始绘制,至西壁北端再折向北壁西部结束,与佛教右绕礼拜的方向一致。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是该殿壁画的主体。西壁绘三铺佛说法,北壁西部绘一铺佛说法图,诸说法图周围绘故事内容的图像。经变内容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正藏》第三卷,诸说法图与故事图旁,有图解相应画面的墨书榜题或未填写内容的榜题框,为准确地辨别图像内容提供许多方便。壁画以青红绿为主色,在人物冠饰和界面建筑物上配以沥粉贴金,使整个画面绚丽多彩和金碧辉煌。其艺术手法和画技可与其同时代的卷轴人物画相媲美。
在佛教的壁画中,佛像画、讲经说法图是重要的内容。开化寺
大雄宝殿所绘的讲经说法为坐像。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台上,作说法印,背后是背光,头顶上有宝盖,二飞天盘旋飞舞。两旁是众菩萨、诸天部、比丘等。整个画面祥瑞和美,一派
佛土极乐世界的景象。
彩绘
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是保存较完整的
北宋地上木构建筑彩画,殿内在眼壁、铺作、普拍枋、阑额、梁栿等处还存有面积近100 平方米的建筑彩画,与殿内的宋代
佛教经典壁画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建筑彩画和壁画把殿内的色彩装饰的瑰丽丰富。
殿内梁枋斗拱上的彩绘是
中原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彩绘,所绘古钱纹、海石榴、龙牙蕙草等与北宋王朝颁布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的作
纹样极为相似。彩画的色彩以青、绿、红三种颜色为主,栱眼壁位置的海石榴华纹样以这三色为主作叠晕,鲜艳繁盛,基本等同于《营造法式》彩画作所规定的“五彩遍装”。
另外,开化寺壁画也出现了大量细节清晰的建筑形象,壁画中建筑的各个部位保留着许多建筑装饰和彩画的形象,分布于勾栏华板、栱眼壁、门窗、踏道以及墙面上,体现了典型的
北宋建筑装饰特征。
保护开发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开化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 世纪30 年代
梁思成等将古代壁画中的建筑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史料纳入文献;2015—2017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老师团队对高平开化寺进行
测绘学和勘查后,通过对北壁东侧弥勒上生经变中的建筑图像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复原,制作了该幅建筑图像的色彩复原图,为还原这幅经变画的宏大场景提供了
可视化的基础性制图,从建筑图像的角度探讨了开化寺壁画中兜率天宫的观看方式和叙事意图。2018年,为了壁画的长远保存与研究,
高平市与中国美院等合作,在开化寺建成了宋代壁画临摹基地、岩彩画研究所实习基地、国家级虚拟
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平基地,运用高清扫描、3D打印技术,实现了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并用矿物质粉1:1复制了全部壁画,将开化寺方丈院开辟为壁画展厅和临摹室,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临摹高清复制壁画。同年11月,开化寺写生及采风创作基地成立。2019年5月10日下午,“问祖炎帝·寻根高平”第四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开化寺艺术节研讨会在卧龙湾康养小镇召开。
壁画故事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系目前仅存的有一定规模的
北宋时期地面寺院壁画。
西壁分为三组,中间为说法图,两侧为佛经故事;北壁为“鹿女本生”; 东壁内容为佛传故事,用连环画形式绘成,残损严重,部分经后人补绘过。整个画面从其内容来看,有说法图,有佛经故事,有耕织生活场景,较准确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整个社会风貌。
《华色比丘尼》故事
《华色比丘尼》画的是一普通妇女遭到种种不幸的故事。她在回家的途中,丈夫被毒蚊咬死,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被洪水淹死,一个被老虎吃掉,她也被强盗霸占。之后强盗被捕,她因为是强盗的妻子,被处刑活埋。后被佛点化,
皈依佛门,从人世的苦难中得到解脱。
《善友太子本生》故事
《善友太子本生》故事,见《大方便佛报恩经》。画的是善友太子为一切福利,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入海求得摩尼宝珠,却被其弟恶友太子所夺,并被刺瞎双目,流落异邦,与梨师跋王女儿结亲,终于回国团圆的故事。
《鹿女本生》故事
描绘母鹿生女,被修道仙人收养,后被波罗奈国王迎娶为妃,生五百太子的故事。
《须阐提太子本生》故事
讲的是波罗捺国须阐提,因叛臣罗篡国,逃亡途中粮尽,割自己身上肉以救父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