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拉丁学名:Polyodon spathula)别名鸭嘴鲟、长吻鲟,属于匙吻鲟科匙吻鲟属。是一种美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与中国
白鲟是同科异属的珍稀动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匙吻鲟科鱼类。成年匙吻鲟体长在2米以上,体重可达45
千克,寿命可达30年以上。因其体表光润,泳态特异,也可作为名贵
观赏鱼养殖。其吻约占体长的1/3,扁平,呈匙状或浆状,形似鸭嘴,故名鸭嘴鱼。
匙吻鲟主要分布在美国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从
亚拉巴马州西部到
得克萨斯州休伦湖、
伊利湖和
密歇根湖等水域。
匙吻鲟
吻部富含
胶原蛋白,营养丰富,一根细长脊椎骨从头部后端连接到到
尾鳍上端且为
软骨,透明且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匙吻鲟卵可加工制成名贵
鱼子酱。
匙吻鲟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物种历史
匙吻鲟的演化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北票鲟科鱼类繁盛的早白垩世。已知
匙吻鲟科最早的化石是中国早白垩世时期的原
白鲟,化石证据表明,匙吻鲟从
白垩纪至始新纪时期(约1.35亿年前)开始就已经存在。与原始海洋多骨鱼的
腔棘鱼一样,它们也同样被视为“
活化石”。匙吻鲟长长的鳃盖可能就是一种原始的特征,也因其长的吻,得名匙吻鲟或长吻鲟。
形态特征
匙吻鲟全身呈梭型,其吻特长,呈匙状或桨状,约占体长的1/3,口可略大,但仔鱼无长吻,生长一个多月后,才发育出吻。匙吻鲟1龄鱼体长在50~60厘米之间,体重0.7~1千克。成年个体平均2米,体重在18~45千克,个别较大者可生长至2.5米,70千克。其体表裸露少鳞,只在侧线和背鳍之间、胸鳍周围分布少量鳞片,背部和头尾部都呈灰黑色,往两侧颜色渐浅,腹部呈灰白色,两眼上端有喷水孔和喷水腔。胸鳍较小,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鳃耙密集而细长,鳃盖骨大且向后延伸至腹鳍。背鳍50~55,臀鳍50~51,背鳍位于体后方,臀鳍位于背鳍中部下方,背鳍和臀鳍的基部肌肉发达,后缘均呈镰刀状;尾鳍分叉,尾柄披有梗节状的甲鳞。匙吻鲟一些个体可以活60年或更长时间,雌性通常比雄性活得更长,但雄性通常体型更大。
与大多数鱼类不同,它有着独特的灵敏的感受系统,电接收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视觉,成为一种主要的感觉方式,因此匙吻鲟的眼睛非常小,几乎未发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匙吻鲟主要分布在美国北部一些天然水域,包括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从亚拉巴马州西部到
得克萨斯州休伦湖、
伊利湖和
密歇根湖等水域。
栖息环境
美国匙吻鲟为中上层淡水性鱼类,不耐低氧,喜生活在流速缓慢的河流中,可常年生活在内陆江、河、湖泊、水库中,不需要进行海淡水洄游。匙吻鲟属广温鱼类,适温范围是0~37℃,所以即使在冬季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的溶解氧,仍能在冰面下的水中生活;在夏季,尽管池塘表层水温往往超过35°C,其仍然可正常生长。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匙吻鲟食性与中国四大家鱼中的鳙鱼相似,其体长达到12厘米之前,以浮游动物、枝角类动物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水蚤,偶尔也摄食摇蚊幼虫小型水生昆虫,因其鳃耙为未发育完全,其摄食方式为吞食;体长超过12厘米时,其摄食器官发育逐渐完善,而且其长吻上的电感受器也逐渐发育,可以探测到微弱的电场,不仅能感知浮游动物的存在,而且还能感知浮游动物的游泳运动,从而转为滤食方式,能捕捉游动快速的桡足类动物,匙吻鲟进食时利用它的鳃耙从水中滤食浮游动物其他食物,匙吻鲟通过在中不断地游动滤食,水中的食物源源不断地从张开的口中进去,通过鳃耙进入消化道。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随着个体的长大,也大量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
节律行为
春天涨水季节,匙吻鲟会从深水区游到食物丰富的缓流区和支流干流交汇处。晚秋和初冬,又再次回到深水处越冬。
匙吻鲟在春季汛期进行产卵洄游,溯河距离一般为200~300千米,极少达到1000千米,产卵后,亲鲟立即成群结队降河徊游。
感知行为
匙吻鲟的匙状吻上覆盖着电感受器。它就类似一个高度灵敏的天线,通过不断变化的
电场收集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这种功能被匙吻鲟用来定位猎物以及在产卵季节成功迁徙。匙吻鲟的吻非常敏感,幼鱼可以通过感知动物
肌肉收缩发出的微小电脉冲,从9厘米远的地方定位单个
浮游动物。
生长繁殖
生长
雌鱼产卵完成后,其
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6~22℃,最适温度为18~22℃,最佳温度为20℃。水温11~15℃时,匙吻鲟胚胎出膜时间为9~12天;而当水温18℃时,其出膜时间缩短至约为200小时。刚出膜的仔鱼长8~10毫米,匙吻鲟1龄幼鱼生长快速,条件适宜时当年即可长到50厘米以上。1龄之后,生长速度将减慢。5龄鱼内其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增长5.1厘米左右。6~10龄鱼,其体重增长为前5年的2~3倍。匙吻鲟生活周期长,个体也较大,在天然水域曾发现有25、26和30龄的鱼。
繁殖
美国匙吻鲟雌雄异体,营有性生殖。其性成熟较迟,雄鱼7~9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每年可排精;雌鱼10~12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大约间隔3~5年才产一次卵。繁殖季节一般在3月底至6月初,夜间可见水面下匙吻鲟的成群交配行为,当水温达到10°C左右时,匙吻鲟溯河洄游,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水温上升,溯河的速度加快。当水温接近15.6 C时,如果涨水的幅度和底质能满足要求,匙吻鲟便会产卵。
受精卵为黏性卵,黏附在沙砾或其他遇到的物体上,适宜繁殖水温为15~20℃,最适宜温度为15.6~18.3℃。匙吻鲟怀卵量较大,相对怀卵量为1.5万~2万粒/
千克体重。卵径为3.3~3.9毫米,其11龄鱼的绝对怀卵量在12.5~14.4/万粒之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匙吻鲟曾在美国
密西西比河盆地各大河流以及其支流中拥有丰富的
种群数量。19世纪末,因为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种群数量的减少,匙吻鲟逐渐成为制作
鱼子酱的主要来源,遭到过度捕捞,同时匙吻鲟的
栖息地被破坏和污染。因此,20世纪以来,匙吻鲟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2019年在美国的2个州(
纽约州、
密歇根州),匙吻鲟已经灭绝,美国还有22个州(大部分均在美国东部)的水域中生活着匙吻鲟。
致危因素
1.拦河筑坝的影响
匙吻鲟产卵前,要向上游洄游很长距离。而江河中水利工程的建设,阻隔了匙吻鲟洄游通道。江河经大坝调节后的流量一般不能满足匙吻鲟产卵的最低需要,而且也影响了匙吻鲟的活动规律。有的水库甚至会直接淹没匙吻鲟原来的产卵场。自从拦河筑坝之后,匙吻鲟野生
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
⒉商业捕捞的影响
匙吻鲟性成熟较晚,种群补充数量相对较小;另外,匙吻鲟常集体生活,冬季和产卵季节更是如此。因此匙吻鲟容易被刺网和拖钩大量捕获。此外,从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和大西洋鲟(Acipenser oxyhynchus)资源量耗尽之后,匙吻鲟就成了替代鱼种资源,人们对匙吻鲟的捕捞量就逐渐增加,而随着匙吻鲟鱼卵和熏肉价格的上涨,对它的捕捞压力进一步加剧了。
3.天敌的影响
斑马贻贝 (Dreissena polymorpha) 是一种入侵物种,由于繁殖快,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造成
种群爆炸性的增长。作为滤食性动物,斑马贻贝摄食于浮游生物,抢夺了匙吻鲟重要的食物来源”。
保护等级
按照IUCN2019年的评估结果,匙吻鲟处于易危级(VU)。
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保护措施
1.控制捕捞
目前所采取的控制捕捞方法主要有:限定捕捞规格,
路易斯安那州于1914年最先限定捕捞规格。现在,该州限定最小的商业捕捞规格为7.3
千克;规定捕捞时间,如肯达基州和
俄克拉何马州分别规定每年的商业捕鱼期为152天和304天,且4、5月禁止捕捞。很明显,这是为了保护产卵的匙吻鲟。
2.保护生境
保护匙吻鲟,还可以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整个水系,20世纪50年代曾有人建议在
蒙大拿州境内的
密苏里河上游修建高坝,经过多方商议,美国政府决定保护高坝影响河流的各种鱼类资源以及河流环境,也因此保护了该河流生境,匙吻鲟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一河也成为匙吻鲟的重要
渔业基地。此外,在蒙大拿州境内的
黄石河下游,匙吻鲟洄游、产卵和孵化所需的水流也受到法律保护。保护生境是保护、增殖匙吻鲟最根本的措施。
3.人工放流
拦河筑坝的影响,使匙吻鲟原有的一些产卵场被淹没。为弥补这一损失,自1970年以来,美国政府组织向许多河流、水库及湖泊投放了大量的匙吻鲟鱼苗,以维持匙吻鲟的基本
种群数量。
人工养殖
1990年四月,在
湖北省水产局指导下,
仙桃市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种两批匙吻鲟。引种成功后,在北京、湖北、
广东省等地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人工养殖,且人工繁殖成功,养殖效果较好。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的匙吻鲟产量主要集中在
云南省、
贵州省、
山东省等省份。
日本、
埃及、
俄罗斯也有引进匙吻鲟养殖。
养殖模式
匙吻鲟因其不善跳跃,易捕捞,所以适合大水面放流增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池塘养殖包括高密度单一主养模式,与
鲤鱼、
草鱼、等底层鱼类搭配的套养模式以及搭配同为上层鱼类而食性却以浮游植物为主的鲢鱼。
鱼病防治
匙吻鲟抗病力强,一般不易患病。但幼鱼阶段易发肠炎、车轮虫病等,对症下药即可治愈。10~15厘米的幼鱼不易死亡,但匙吻鲟对药物十分敏感,尤其是对重金属盐药物,所以用药时需谨慎。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匙吻鲟卵蛋白含量高达20.6%,脊索富含抗癌因子维生素K氢醌,
吻部富含
胶原蛋白,其氨基酸种类齐全,
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肌肉
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肌肉中有42.35%的必需氨基酸。
经济价值
匙吻鲟卵可加工制成
鱼子酱,价格极其昂贵,精加工小罐装鱼子酱,被誉为"黑色金块”。并且匙吻鲟无肌间刺,熏制或加工罐装后也是市场紧俏的精美食品。
匙吻鲟幼鱼作观赏鱼,市场销量和价格一直都不错。
观赏价值
匙吻鲟幼鱼阶段,其长吻奇特形似鸭嘴,摄食颗粒配合饲料时,腹部向上,泳态特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可作为一种高档观赏鱼类饲养。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中华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2022-11-08
鲟形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23年版附录Ⅰ.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