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为
伞形科(Apiaceae)
茴香属草本植物,又名小茴香、怀香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全球广泛栽培,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喜阴凉环境,可在海拔200~2600米生长。
茴香高0.4~2米,具香气。根纺锤形,肥厚。茎直立,淡绿色或灰绿色,多分枝。叶片卵圆形至阔三角形,3~5回羽状全裂,深绿色。复
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小伞形花序有花5~40朵;
花梗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药卵圆形,淡黄色;花柱短而弯曲。果实为
双悬果,长圆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茴香用途广泛,不仅是常用香料,果实、根、茎叶都可作药材;茎叶可食用;还可提取
芳香油。
词源由来
“茴香”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中。茴香早期被称为“怀香”,古时“怀香”还写作“香”,因“茴”与“怀”读音相近,后来便逐渐演化为“茴香”。北宋宰相、药物学家苏颂曾说:“蘹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唐朝医药学家
孙思邈曾对茴香的功效进行解读:“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
清国酱入末亦香,故曰回香”。茴香作为调味料可以消除肉类的腥膻气味,具有使香味回归的作用,这正是“茴香”这一名称的由来。
形态特征
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0.4~2米,无毛,具香气。根纺锤形,肥厚。茎直立,光滑,有细纹,淡绿色或灰绿色,多分枝。
叶
较下部的茎生叶柄长5~15厘米,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顶端两侧略呈耳状;叶片卵圆形至阔三角形,长4~30厘米,宽5~40厘米,3~5回羽状全裂,深绿色,末回裂片线形,长1~6厘米,宽约1毫米。
花
复
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直径12~15厘米;花序梗长2~25厘米;伞辐6~29(~40),不等长,长1.5~10厘米;无总苞和小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5~40朵;花柄纤细,长2~10毫米,不等长;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花柱短而弯曲,向外叉开或贴伏在花柱基上。
果实
果实为双悬果,长圆形,长4~6(~10)毫米,宽1.5~2.2(~2.5)毫米,主棱5条,显著隆起,尖锐;每棱槽内有油管1条,合生面油管2条,心皮柄分离达基部;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
物种分布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全球广泛栽培,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如山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山东省、湖北省、
四川省、贵州省等省份及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生长习性
茴香喜阴凉环境,可生长于海拔200~2600米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中,耐寒、耐旱、耐盐碱性强,不适合生长于黏土及过于潮湿之处。适宜温度为15℃~18℃,可耐短时间-2℃的低温,温度高于24℃时可能出现生长不良反应。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茴香自然繁殖的主要方式是种子繁殖。直径较大的种子萌发较好,低温、黑暗的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茴香短距离花粉传播依靠风力和昆虫共同作用,远距离传播由昆虫完成,盛花期花粉传播距离最远,传播数量最大。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茴香种子较难发芽,可在60℃下进行干热处理,以软化种皮,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吸收水分的能力,加快发芽速度。
水培繁殖
茴香水培应用较少,可采用模仿深液流栽培技术,配制营养液,种子出苗后放入营养液中。
组织培养繁殖
以茴香嫩茎和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获得整齐一致的小苗。也可进一步诱导生成胚性愈伤组织,得到茴香的再生植株。
栽培技术
生长环境
茴香栽培地区广泛,在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凉爽的山区及丘陵生长较好,结果率高。
选种
根据生产用途选择不同的品种。若作为蔬菜栽培,应选择产量和营养价值高的茴香品种;若以收获果实为主,应以种子大小、饱满度及产量为主要选种标准;若果实用于提取精油,还要考虑精油成分及含量。
定植
茴香春秋两季均可播种,春季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秋季于7~8月播种。种子浸种后需要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覆土不宜太深。幼苗顶土力较弱,出苗前后应破除土壤板结,以利于幼苗出土。覆膜精量穴播方式可使茴香生育时间提前,产量明显提升。
田间管理
茴香田间管理应注意控制土壤水分,灌水1~2次即可。通常在抽后开花初期灌溉头水;开花期灌浅水1次,后期控制灌水,防止贪青晚熟;灌浆期灌水要浅,防止田间积水。各生育期若
降水充足,可不用灌水。茴香耐瘠薄,充足的磷肥和钾肥可促进根系发达,叶面喷施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可提高茴香产量及品质。春、冬季除草1次即可,夏秋季
禾本科杂草生长旺盛,需多次除草。
采收与加工
茴香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收获,于天气晴朗时进行,70%~80%叶片呈橙黄色、果皮微黄时为最佳收获期。采收后集中晾晒、碾压,去除杂质后装袋储藏,防止受潮。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茴香生长周期短,病害较少,主要病害有灰斑病、白粉病、
核盘菌、
根腐病等。灰斑病主要危害茴香茎叶,导致茎叶出现圆形的灰色斑,后变黑色,严重时全株死亡。灰斑病以预防为主,合理轮作,避免同一地块长时间连作,发病初期采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防治。白粉病主要危害茴香叶片,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斑点,之后逐渐扩大,严重时叶片坏死枯萎。 发病初期,及时使用相应药剂防治。菌核病主要危害茴香的茎基部及叶柄,发病初期以
甲基硫菌灵、
代森锰锌与菌核净合用喷施可有效遏制。根腐病导致茴香下部叶黄化,之后蔓延至整株,可施用瑞枯霉防治。
虫害
茴香苗期虫害主要有土跳蚤、铁跑牛、
金针虫、
蝼蛄科等,花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可交替使用
溴氰菊酯乳油、
马拉硫磷乳油、氯氰菊酯、
辛硫磷、
吡虫啉、
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虫害发生不严重时,尽量不施用或少施用农药。
分类研究
茴香曾被认为有一变种
球茎茴香(
茴香属 dulce Mill.),但经过细胞学、孢粉学、形态学、解剖学和胚胎学多方面对比,茴香均表现出比球茎茴香更为进化的特性,因而应将球茎茴香与茴香均作为种等级处理。
茴香有一栽培品种紫叶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Purpureum'),在中国江苏、
上海市有栽培,
爱尔兰也有栽培。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茴香茎叶具有独特的清香滋味,可鲜食、熟食,也可作饺子或包子馅。茴香果实为天然的食用香料,在烹制肉类、海鲜、鱼类、凉拌、炒菜时有去腥增香、增进食欲的作用。在
食品加工中常研磨为粉末制作增香剂、调味剂,是
五香粉的重要组成部分。茴香还可用于制作药膳。
药用价值
茴香主要含
芳香油、生物碱、
黄酮、
脂肪酸、
固醇、
糖苷、
无机化合物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果实、根、茎叶均可入药,味微甜,辛,有特殊香气,具有健胃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可治疗
胃痛、腹痛、
经痛、呕吐、
消化不良等症。
经济价值
茴香全株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制成精油,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中。茴香因其芳香气味,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增加动物食欲,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
鸡蛋黄的着色性能和提高鸡肉风味。 茎叶还可制成烟丝。
延伸文化
鲁迅先生笔下迂腐守旧的读书人
孔乙己,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关于“茴”字的四种写法。作品中出现的
茴香豆,就是把蚕豆与茴香、
肉桂、
酱油和食用山等文火慢煮,煮透以后冷却后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