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拉丁学名:
肉豆蔻属 fragrans Houtt.),又名肉果、玉果。是一种肉豆蔻属植物,
常绿乔木。原产于
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
马鲁古群岛,广泛栽培于
热带地区,多栽培于
马来西亚、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地。在中国台湾、
广东省、
云南省等地已引种试种。性喜高温多雨,喜静风的环境,怕寒冷,忌积水,一般适宜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粘
壤土、砂壤土、砖红壤土中栽培,洪涝和干旱均不利于肉豆蔻生长。
肉豆蔻高15米,为常绿乔木。叶革质,互生,叶片椭圆状
披针形,上部呈暗绿色,下部色淡。
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
花药合生;子房1室。果实为梨形或圆球形,颜色淡黄或橙红,成熟时
假种皮为绯红色。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褐色,质地坚硬。
肉豆蔻作为
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果肉可加工成优质果脯,种皮可作为调味食用,种子内含有固体油,可供工业用油。作为药材,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能,可治虚泻冷痢、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也可治疗风湿痛。因其四季常绿、
树干挺拔,发枝多,树冠大,能遮阴,叶型优美而富有光泽,颜色鲜丽,是热带气候地区理想的绿化园林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幼枝细长。叶片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
披针形,两面无毛。雌雄异株,雄花序长1~3厘米,无毛,着花3~20,稀1~2,小花长4~5毫米;花被裂片3(4),三角状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绒毛;
花药9~12枚,线形,长约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较雄花序为长;总梗粗壮、着花1~2朵;花长6毫米,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绒毛;
花梗长于
雌花;小
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脱落后残存通常为环形的疤痕;子房椭圆形,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花柱极短,柱头先端2裂。果实梨形或圆球形,颜色淡黄或橙红,成熟时,
假种皮为绯红色。种子为卵圆形,长2~3厘米,直径约2厘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原产于
印度尼西亚东北部的
马鲁古群岛,广泛栽培于
热带地区,多栽培于
马来西亚、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地。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肉豆蔻是一种较典型的
热带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一般适宜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粘壤土、砂壤土、砖红壤土中栽培,洪涝和干旱均不利于肉豆蔻生长。
幼龄树喜阴,怕强光,适度荫蔽有益生长。成龄树喜阳光,忌荫蔽,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肉豆蔻喜微风,怕
强风,忌积水,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700~2300毫米之间,以富含
腐殖质的疏松壤土中生长较好。适宜生长的月平均气温为23℃~28℃,温度在16℃枝梢停止生长,在最低气温6℃或偶然出现
霜冻时即受伤害。
繁殖方式
肉豆蔻是雌雄异株,常用种子繁殖进行繁殖。用种子培育的肉豆蔻雌雄株没有确定的比例,故常用嫁接法来繁殖雌株,嫁接后需要定植,定植时会除去过多的雄株,定植后8~9年开始结果。
在进行种子繁殖时应选择夏季及初秋季节成熟的新鲜饱满粒大的种子,经湿沙处理3~4天,于5~8月用洁净河沙播种催芽,其发芽率为88.8%。种子的成熟期、成熟度及贮藏方法均能影响肉豆蔻的发芽和出苗。此外,肉豆蔻幼苗的生长需要在轻度荫蔽的条件下,可用少量荫蔽树与肉豆蔻混植。若没有天然遮荫,就需要搭棚子,维持50%~60%的透光度。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肉豆蔻种子中的油脂可作为工业用油的提炼物。此外,肉豆蔻是名贵的天然香料原料,果实中含有
香精油,树脂油和黄油等成分,可加工成优质天然香料。同时,基于国际香料市场状况可知,肉豆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给需求较平衡。2000年以前,全球肉豆蔻产量为1~1.2万吨,产值约1.4亿美元。而2000年以后,全球肉豆蔻产量增长至1.3~1.5万吨,
国际贸易需求量逐渐上升,且随着
世界人口的增加,肉豆蔻的需求量还会逐年增长。
食用价值
肉豆蔻鲜果中果肉的占比65%~70%,含有
维生素、
果胶、
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可加工成优质果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此外,肉豆蔻植物提取物可制作为调料,可解腥增香,为食物增加风味。
观赏价值
肉豆蔻为四季常绿植物,树杆硬实,发枝多,
树干大,遮阴,叶型优美而富有光泽,颜色鲜丽。是热带气候地区理想的绿化园林植物。
药用价值
肉豆蔻的种仁及
假种皮均可入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痛、
中焦虚寒、宿食不消等症状。肉豆蔻
芳香油具有降血脂、
抗炎药、抑菌以及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病虫防治
肉豆蔻的虫害主要有桔粉蚧壳虫、
毛虫等,危害植株的叶片和果实,在
化学防治上,桔粉壳虫用氧化乐果喷雾,毛虫用灭百可喷雾,可得到满意效果。
肉豆蔻的主要病害为
炭疽病。炭病是常见的一种植物病害,症状表现在: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层。炭疽病可用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生石灰倍量防治。
物种对比
肉豆蔻属有120多种,在中国有四种,分别为
台湾肉豆蔻(Myristica cagayanensis)、
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云南龙蜥)、肉豆蔻、菲律宾肉豆蔻(Myristica simiarum)。可通过叶长、侧脉等特征进行鉴定。
香料贸易
通过考证可知,肉豆蔻贸易是一种“沿线式”的交换系统。肉豆蔻在10世纪之前已经出现在中国的视野中,但早期肉豆蔻的原产地在各种文献中出现较晚,有关地点的记录都是集散中心。14世纪之前的文献中均提及此香料获得方式为
转口贸易。中国商人至少在14世纪就开辟了中国东南沿海经过
菲律宾、
苏禄群岛到
马鲁古群岛北部的航线,航行途中和马鲁古群岛的本地人进行贸易。
参考资料
肉豆蔻.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2-11-18
台湾肉豆蔻.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2-11-18
云南肉豆蔻.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