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八艘飞船
神舟十八号(简称:神十八,英文名:Shenzhou-18),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八艘飞船,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3人均为“80后”,叶光富担任指令长。
2022年,中国开展神舟十八号的地面研制工作,并于同年12月进行总装测试。2024年1月,神舟十八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已经确定。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2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8次飞行。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宫”。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其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会师,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5年1月8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这是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60余天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
1992年9月,中共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0年,中共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
空间实验室阶段主要任务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空间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中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已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研制进程
2022年,中国并行开展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的地面研制工作。同年12月,神舟十八号进行总装测试工作。
2023年5月,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进行出厂前的整船总装和测试工作,并已经进入单机研制阶段。
2024年3月3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计划于2024年4月下旬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
神舟电脑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神舟飞船的研制总体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是何宇,总设计师是贾世锦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 14 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神舟十八号飞船,是中国研制神舟飞船系列的新一型号,继承了前期型号的总体布局结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载人飞船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建立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行设计研制的管理体系。神舟电脑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
运载火箭
神舟十八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总指挥为荆木春,总设计师为容易。
长征二号F(CZ-福岛第二核电站)是捆绑四枚助推器的两级运载火箭,采用四氧化二氮/UDMH推进剂,可安装上面级,起飞重量为480吨,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整流罩直径为3.8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500千克。由于承担载人运载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它最大特点,其可靠性指标达到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与其它常规运载火箭最大的不同是,其顶部有逃逸塔,当火箭发生故障时,它可以使箭船分离,使航天员脱离危险;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要求,长征二号F火箭分为发射运输飞船状态和发射目标飞行器两种状态。
发射场区
神舟十八号飞船的发射场地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保障条件。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模式。酒泉发射场总体单位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是邹利鹏,总设计师是郑永煌
飞行历程
前期准备
2023年10月26日,成功发射。与此同时,神舟飞船十八号飞船和火箭已经完成准备工作,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的六个月期间,航天员乘组计划进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2024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神舟十八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已经确定。
2024年3月3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计划于2024年4月下旬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迎接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
2024年4月17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择机实施发射。4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各单位展开全系统合练,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这次全系统合练进一步检验了各系统在发射流程当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月23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区合练和全系统气密性检查。火箭、飞船完成加电性能测试,航天员及发射场各系统进行全流程发射演练,均状态良好。
2024年4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神舟十八号瞄准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在发射。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4月25日下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会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2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8次飞行。
乘组交接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天宫”,这是中国航天员的第四次太空会师。
2024年4月28日,神十七、神十八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当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同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驻留
截至2024年5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叶光富、李聪和李广苏三名航天员已经在轨工作生活满一个月,期间他们开展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问天实验舱内,4条斑马鱼金鱼藻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状态良好,同时空间站里的绿植种菜也在同步进行。三名航天员也通过定期、科学地开展太空跑台训练、抗阻训练等一系列失重防护锻炼项目措施,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7月3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返回地面
2024年10月下旬,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已渐入尾声,航天员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已在开展返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乘组完成了在轨数据清理及下传、物资清点及整理、设备状态整理、下行物品整理确认等工作。
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11月1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当日,神十八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会于11月4日乘坐神十八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年11月3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11月4日0时3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01时24分,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圆满完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当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
2025年1月8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见面会上,“80后”乘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就驻留空间站阶段和返回后的相关情况答记者问。截至当日,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八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会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航天员乘组
2024年4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神舟十八号乘组的选拔遵循统筹规划、以老带新、新老搭配的基本原则进行。此外,在选拔时还深入全面分析了本次任务的特点,以及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知识储备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任务载荷
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为: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出舱工作
在轨期间,神十八乘组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在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2024年5月28日18时58分,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个半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安装空间站舱外管道电缆关键设备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等任务后,叶光富、李聪先后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实验研究
2024年4月2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神十八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截至5月26日,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状态良好,空间站里的绿植种菜也在同步进行中。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乘组开展“空间环境对生物节律与睡眠的影响及其导引”研究。这项实验聚焦长期飞行中的失重与隔离-限制复合环境因素,通过航天员在轨佩戴活动度记录装置、心率采集设备采集相关数据,每周填写睡眠质量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长期飞行条件下人体睡眠-清醒节律、心率节律、睡眠质量变化等,为长期飞行人体生理节律系统的再适应特征及其导引干预靶点筛选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2024年11月4日凌晨,中国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科学实验样品共55种,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领域28项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4.6公斤。11月4日上午,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转运至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对返回的生命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项目里程碑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以来首次在4月份进行的发射任务,4月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年大风扬沙天气最多的月份,而大风扬沙天气会对发射场空调系统、非标塔勤设备、供配电等室外设备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地面保障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神舟十八号乘组的3名宇航员在轨驻留192天,其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
标识文化
公开征集
2023年8月31日,正式发布《2024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4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包含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标识设计方案。此次征集活动按照发布公告、初步评选、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和结果公布5个环节组织实施,作品征集要求充分体现中国元素、载人航天特色和任务特点,具有鲜明的科技与艺术寓意,适当考虑4次任务标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30日24时。
网络投票
2023年10月28日12时,2024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投票通道开启,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初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有6个标识候选方案进入网络投票阶段,投票于11月5日12时结束。
正式发布
2023年11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4年度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该标识由曹傲冬设计,风格简洁、现代,偏重科技感,主体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对接所在的位置用黄线加强突出,任务序号“18”采用科技感的样式设计,数字作为背景强调任务序列,提高标识识别性与记忆性,星星数量也对应任务序号。
参考资料
神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10-25
太空会师!.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6
工程简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10-31
【2024年4月大事记】来了!载人航天工程版月历.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平台.2024-03-31
载人飞船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10-31
企业要闻.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2023-10-31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强国.2023-10-31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10-31
长征二号F(CZ-2F).国家航天局.2023-10-29
神舟十八号准备就绪!.今日头条.2024-04-24
酒泉发射场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3-10-31
神舟十七号乘组将在轨驻留约6个月,明年4月返回.央视新闻客户端-观察者网.2023-11-19
有备无患 确保航天员安全的几种方式你知道吗?.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2023-11-19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2).今日头条.2024-04-25
中国航天员第四次太空会师.中青在线.2024-04-26
【#中国航天员完成在轨交接#】.央视新闻-新浪微博.2024-04-29
神十八乘组开展返回前各项准备工作.中国新闻社-抖音短视频.2024-10-28
神十八航天员要下班了.央视新闻-新浪微博.2024-11-01
成功分离!神十八乘组踏上回家路.央视新闻-腾讯网.2024-11-03
检测+训练+站务 航天员最近在忙些什么.北青网-今日头条.2024-08-12
神十八乘组亲测太空中生物节律变化.央视网-新浪微博.2024-08-12
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全面启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23-11-19
2024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目录
概述
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
研制进程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
运载火箭
发射场区
飞行历程
前期准备
发射升空
乘组交接
在轨驻留
返回地面
航天员乘组
任务载荷
飞行任务
出舱工作
实验研究
项目里程碑
标识文化
公开征集
网络投票
正式发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