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属于六大茶类之一——黄茶辖下的品种,是以针形烘青工艺制成的茶叶,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曾叫
丹顶鹤茶、黄毛、白毛尖,后因其茶芽挺直,布满白毫,形似银针而被命名为“君山银针”。1956年在德国
莱比锡市博览会上,因“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更被誉为“金镶玉”。
君山银针产于中国
湖南省洞庭湖
君山岛,该地区土壤肥厚,气候适宜,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芽头肥壮,金黄发亮,白毫满披,茶汤香气清高、滋味甘醇甜爽是君山银针茶叶的特点,其采制工艺十分严格,具有九不采的规定和八大工序。
君山银针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深厚,冲泡后具有“群笋出土”“三起三落”“雀舌含珠”等奇妙景观,具有观赏性。
历史沿革
君山银针到明清时期才被人们所认知,在明代,君山银针作为茶名并未出现,但是已有各种资料记载岳州府一带盛产“黄翎毛”“含膏冷”等茶叶品茗,明代《岳州府志》两部方志中有提及岳州府需完成相应的朝贡茶叶任务,比如(隆庆)《岳州府志》提到了(岳州府)“芽茶十六斤”。到清朝,《
巴陵县志》有记载君山茶所产不多,每年需进贡朝廷,君山银针才真正纳入贡茶体系当中,获得朝廷的认可,从此也推动了君山银针的不断发展。
生长环境
君山银针产自于海拔只有60~70m的
君山岛上,地势北高南低,呈椭圆形,四面环水,长年多雾,有利于茶叶有机含量的提高。全年日照时间短,降雨量丰富,空气湿润,茶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不利于纤维素的形成,茶叶持嫩性高。君山岛土质为酸性红壤,透水透气性比较好,岛上植被丰富,茶树生长在林木荫蔽的坡地和谷地,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各种养分,所以茶叶有效成分丰富,香气高长。
采制流程
君山银针采摘时间和标准十分严格,只在清明前后采摘,只采茶树上单个芽头。除此之外,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瘦弱不采、虫伤不采、露水不采、过长过短不采,俗称九不采原则。
君山银针制作复杂,需要历时七十多个小时,八大工序,分别是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再摊凉、复烘、复包、焙干。杀青讲究轻和快,防止损坏芽茶,使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摊凉,散发热气,去除细末杂片。初烘将茶叶烘至五成干左右,初包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关键程序,将茶叶包好放入湿热环境进行发酵,使芽叶呈黄色,出现香气。再摊凉、复烘、复包程序用于补充初包时发酵的不足,使茶叶内含物质进一步转化,茶香显现,最后焙干程序将茶叶焙至足干。
品饮方式
君山银针宜用透明耐高温玻璃杯进行冲泡,沸水快速冲泡后加盖焖一会。茶芽先冲向水面,根根直立,并且芽尖还有几粒晶莹剔透的水珠,状似“群笋出土”“雀舌含珠”,然后徐徐下沉,间或有芽头沉浮起落,最多有三次,俗称“三起三落”,最后芽茶大部分立于底部。香气清郁,滋味甘醇甜爽。
品质分类
君山银针根据品质特征可以分为特号、一号和二号三个档次,其中特号品质较好,一号的品质次之,二号的品质相对较差,一般品质较优的君山银针都具有以下特点:
干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
汤色:橙黄、明净、发亮
香气:清纯、高爽
滋味:醇厚、甜爽
叶底:肥厚、嫩黄匀亮
储存方法
君山银针储存需做到“四避”——避热、避湿、避光、避氧,通常方法是将
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用
塑料袋、瓦坛或者放入热水瓶进行保存,也可以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铺有
烧石膏的箱子密封保存。
茶文化
君山的名字取自“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两联中的第一个字,君山银针生长在此岛上,象征了高洁、刚柔相济、求索奉献精神的君山茶文化。其外形坚实挺直,身披白毫展现了君山银针刚毅柔美的一面,冲泡后的“三起三落”,不断浮沉,启示人们要想成功,总要历经坎坷。银针落入杯底体现了其伟大的奉献精神。
历史传说
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不幸驾崩于
九嶷山,两位爱妃娥皇和
女英奔丧途经
洞庭湖遇难,湖面突现72只青螺将她们托起聚成君山,湖底还出现了定海神针,可随湖水涨退伸缩。后来两位妃子在君山播下茶种,至此君山有茶,后人仿照“定海神针”之形将茶制成针状,取名君山银针。
又传初唐时期,白鹤真人因留恋君山美景,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种在
君山岛上,并修建了白鹤寺,挖了一口白鹤井,白鹤真人取井水泡茶,杯中突然一股白气腾起,水汽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故得名“白鹤茶”,后因茶色金黄,形状似
黄雀的翎毛,别称“黄翎毛”。
还有一个传说是侍臣用白鹤泉水为明宗皇帝
李嗣源沏黄翎毛,当开水倒入杯中后出现了一只白鹤对明宗皇帝点三下头便飞走了,杯中的茶叶先悬空竖起后又徐徐下沉。侍臣解释到白鹤点头、翎毛竖起、黄翎缓坠表示对万岁的敬仰和臣服。自此明宗便把君山银针定为
贡茶。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