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又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此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
归属感、尊重和
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理论内容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为五个方面的类别,同时认为人的需要的这五个层次形成了一个级差体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
归属感、尊重和
自我实现五类。需要层次越低,越不可缺少,因而越重要,这一类需求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一般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实现从而获得满足感;另一类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有关的高级需求,也叫做生长需要(growth need),这类需求一般在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所以往往高需求要比低级需要复杂。人的需要满足的顺序是:首先满足低级需要,然后再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最后出现的是最高级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层次”
生理需求是指人对衣、食、住、行、婚姻、疾病治疗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构成人类维持自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如果其中有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的生理机能,就不能正常运转,生命就存在威胁,换言之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有下一级的需求产生,这就意味着,生理需求不仅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同时是推动人行为的最强的需求。
第二“层次”
安全需求是指人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保障、社会安全保障和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人们需要感到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才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第三“层次”
爱和归属感需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爱的需求,即人人都需要的包括友爱、关爱和爱情,具体分为同伴之间、同事之间、伴侣之间等的关系融洽度或双方之间的忠诚度,希望在爱别人的同时得到别人的爱;二是对
归属感的需求,即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都会产生一种对群体归属感追求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第四“层次”
尊重需求是指对于具有社会性的人而言,人人都希望在社会上具有稳定的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这种需要主要包括满足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好评、赏识、承认,博得声誉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等等。大致分为:一是对自己的尊重,又叫做内部尊重简称自尊;二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又称为外部尊重。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对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如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等,反之,则会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第五“层次”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个人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以及个人目标,而使个人的潜在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简言之,人在完成自身喜欢并愿意完成的事情后,会感觉得到最大满足感。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在努力实现自我需求的时候就是在对自己潜在能力的最大开发,这一过程会对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样子。
理论解析
层层递进
五种需求从总体上都是人获得满足感的基本需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梯子一样层层递进,从而构成满足人不同需求的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同时因个体对不同的需求的占比不同,所引起需求对不同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就会有所不同。
高低两级
五种需求可以分为高低两级,低级需求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个体的生存会遭到威胁;相对高级需求不是个人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满足高级需求会使人产生更多满足感。
高低“层次”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需求都会从最低一级开始,当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向下一个需求层次发展,而为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就会是人们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有例外情况,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且同一时期,一个人的需求可能不止一种。但每一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是对你目前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同时,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需求层次越低,人们对他的需求感越强烈,力量越大,但获得后得到的满足感却相对较小;而随着需求层次的上升,需求的力量相对较弱的同时获得的满足感上升。人与生俱来就有低级需求,低层次需求不会因为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在人们所有需求中占比率下降。而高级需求出现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在低级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如
自我实现需求需要在人的心理成熟后出现,所以只有人类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国家发展的影响
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其他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在
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需求中高层次需求占比较多,而低层次需求要求较少。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刚好相反。
理论应用
生理需求的应用
当人的温饱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时,这个时候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是最强烈的,会不惜一切手段去得到食物的满足。同时在
管理学中谈到:人为了满足生存需求通过劳动获取工资,因此而工作,所以领导通过掌握这种方法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或提供更多工作休息时间。
安全需求的应用
如果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身边事物的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危险的。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感到危险,而变得紧张、不安。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入不支出养不起家,而变得不安感到自暴自弃,于是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如职业保障、失业保障、养老金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提高福利待遇,保护员工不再担心失业风险的同时更体会到社会的公平。
爱和归属感需求的应用
一个缺少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而变得孤僻,或为显示自己的价值,而通过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融入他们的社交圈中获得归属感。
激励措施:提供人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开展有组织纪律的社会集体活动,鼓励和支持人们主动寻找和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交往关系。
尊重需求的应用
当一个人的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导致自负心理的产生或被虚荣感吸引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激励措施:不吝啬口头和公开的表扬,通过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来肯定工作的技巧和能力,颁布荣誉证书等。
自我实现需求的应用
一个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在完成这件事时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觉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实,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宜的关系;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激励措施:将工作委派给专门特长的人,发挥出他们的价值,引导人们产生正能量,同时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理论影响
积极影响
1、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点符合需要发展的规律。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多种需求,但只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都属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了重要价值。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经被
教育学、营销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广泛应用,它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提出的内容是心理学与哲学上的智慧
升华,其参考价值到如今也是只增不减。
消极影响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抽象为“
自然人”,其理论基础是
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社会条件对人需求的影响。
2、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是,还有许多的人类需要并没有包容进去,如经济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包括社会权力的需要)、文化的需要(包括宗教信仰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公平的需要等;二是,重叠现象比较严重,如尊重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等这些其中有一部分重叠的;三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超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阐述的内容非常含糊。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是将不同需求进行了纵向的划分,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内存在的多种需求,即在一时期一个人的大多数行为是由多个需求决定的,因此在这一方面理论并未明确。
理论评价
心理学家柯林・威尔森在评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时认为,该理论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点为:尽管马斯洛未做过多表明,这些“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应同样地属于人类本能,并也同样是人类潜意识动力的一部分,但人性天生就具有自我超越。健康人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之后,很自然地就会去寻找更广阔的视野,寻找那些更远而不是更近的东西。
亚伯拉罕·马斯洛自己也曾评价道:“可以说这个理论在临床、社会和个人逻辑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但在实验方面还不完善。这个理论很适合大多数人的个人经验,向他们介绍一种理论结构,并帮助他们在自己生活中有更好的体验。似乎大部分人都有直接的、个人的、主观的见解但它仍缺乏实验的证实与支持。我没有想出用实验证实它的好办法。”
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众多学者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存在批判:认为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缺乏科学依据,完全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猜想、经验观察与模糊判断而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值得怀疑。
社会人文学家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批评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等级排序(
自我实现为最高层次的需求)为民族中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