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味(
学名:
樟味藜属 monspeliaca)是
苋科樟味藜属的植物,属于
石竹目。主要分布于
伊朗、
罗马尼亚、蒙古、
俄罗斯、
匈牙利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440米至2,85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荒地、沙丘或旱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半灌木。一年生营养枝长2-12厘米,铺散或上升;花枝通常长10-50厘米,直径4-10毫米,直立或上升,密被卷曲的白色茸毛和长柔毛,后期毛部分脱落。叶钻状,长3-10毫米,密被长毛,腋间具成束的叶簇,其长与叶片几
相等。
花两性无柄,单生,构成紧密的短
穗状花序着生于花枝上;
苞片狭
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钝,稍反折,背部密被长毛,与花被等长或稍短;花被筒状,矩圆形,扁平,被毛,长3-3.5毫米,上部具不等长的四齿,两侧齿较中齿长并向外略弯;
雄蕊4,伸出花被外,
花药大,矩圆形,花丝条形;子房卵状,
花柱长,圆柱形,
柱头2,丝状,伸出花被外。胞果椭圆形,扁平,长1.5-2毫米,果皮膜质,不与种皮联合。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5-1.8毫米,稀达2毫米,黑褐色。
樟味藜是一种超旱生的
盐柴类半灌木,平原土质荒漠草地的优势种,也可以成为盐化低地
草甸及荒漠化低地草甸草地的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它主要生长在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
冲积平原和塔城谷地的低洼地,适宜生长在壤质、沙壤质的荒漠灰钙土或轻度盐化草甸土上。樟味藜具有较高的耐旱、耐盐碱能力。樟味藜在天然草地中的生长状态多呈斑块状,而且面积都不大。樟味藜与
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共同组成的土质
荒漠草地生长在
天山北坡中段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的低山
台地上。
伴生植物有
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
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白滨藜(Atriplex cana)等,草层高5-30厘米,总盖度25%;在
吉木萨尔县樟味藜分别与
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等植物组成平原土质
荒漠草地类型,多生长在平原上极干旱的梁子上,草层高20厘米,上层灌木高80-120厘米,覆盖度7-15%;此外,在
准噶尔盆地南缘
冲积平原的中下部的盐化低地
草甸草地上,它作为亚优势种与
芨芨草组成草地型,伴生植物有多肉
猪毛菜(Salsola crassa)、芦苇、
盐爪爪、
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等,总盖度达25-50%;当地下水位下降,芨草草甸退化而
演替为荒漠化低地草甸草地时,樟味藜的比重增大,并且与
草原绢蒿组成草地型,上层有稀疏的芨芨草,伴生有盐豆木、芦苇、
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
赖草(Leymus secalinus)等,总盖度15%左右。
樟味藜通常于4月初返青,4-6月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7-8月开花,9月结实,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停止生长,生育期较长。干旱的夏季未见有萎蔫和休眠现象,冬季在雪下仍能保持绿色且残留较好。
樟味藜的适口性中等,青绿时骆驼喜食,羊乐食,马、牛采食;夏季由于樟味较浓,适口性略有下降;秋季和冬季羊和马乐食,甚至喜食。樟味藜营养较丰富,特别是富含粗脂肪(4.35%),且早春返青早、秋季青绿期较长,为家畜恢复体力、抓膘的好饲草,但其分布不广,产量较低,属中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