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境内高校
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徽师大”,缩写“安师大”或“安师”,英文名称为Anhui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AHNU),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市。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被确定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3个校区:山校区、花津校区、天门山校区,在建合肥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02.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3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8个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本科专业9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有教职工2712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889人,各类在籍学生56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400余人、研究生78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70余人)、留学生19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
安徽师范大学在2024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139,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61。
历史沿革
国立安徽大学
1921年,鉴于安徽近代教育落后, 与邻省差距较大,一批皖籍学者、名人倡导并力推筹建安徽大学。1926年9月,撤销安徽大学筹备处,成立安徽大学办事处。1928年2月,筹备就绪,预科开始招生。3月下旬正式招录第一期预科学生142人,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班,成立之际,具体校务工作由预科主任刘文典主持。8月,安徽大学文法学院成立,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
1929年1月,定校名为省立安徽大学。9月,学校成立理学院,正式招收数学、化学、物理三系理科新生。次年秋,改哲学系教育学系为教育系,停办生物系。1935年6月学校增设农学院,开始招收农艺、农业经济专业学生
1938年6月,安庆沦陷,代理校长汪洪法带领学校随省政府迁驻立煌,后迁到后方的湖北沙市,安徽省府无法拨款支持办学,经费断绝,随迁学生转入武汉大学借读。1939年学校停办,另在立煌设立临时政治学院继续培养高等教育人才。1941年启动招生,学制一年。1942年学院改名省立安徽师范专科学校,1943年秋更名为省立安徽学院。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迁往合肥东南临河集租李鸿章家族仓库办学,半年后迁芜湖赭山南麓原日伪旧军营办学。1946年4月20日,南京教育部会议决定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市原校址复校。9月30日,教育部正式任命陶因为校长。复校后学校设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四院,内含中文、外语、历史、教育等12个系,后又增设园艺系及茶叶专修科。1946至1949年,在安庆国立安徽大学复校后办学的三年,是进步力量同反动势力不断斗争的三年。
安徽师范学院
194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庆。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管会在安庆接管了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7月学校迁往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国立安徽大学,聘请地质学家许杰为校长。1949年12月4日,国立安徽大学职工成建制整体从安庆市搬迁到芜湖,芜湖赭山南麓成了国立安徽大学永久的校园。迁芜湖后,学校经历了四次校牌、校名更变。从1950年开始,学校部分专业相继被拆分,9月土木工程调到南京大学;1952年法律专业调到华东政法大学、经济专业调到复旦大学,其他学校也有学科并入,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蚕丝专修科相继并入。1952年8月,安徽大学从芜湖迁至省会合肥。1953年教育、历史三年级学生调到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并入。调整后的国立安徽大学由4院改为2院:师范学院、农学院。
1954年2月,国立安徽大学校名被取消,下属师范学院和农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1954年9月,农学院迁合肥独立建校,安徽师范学院承袭安徽大学的所有财产、图书、物品、人事等,在芜湖赭山南麓继续办学。1958年7月,芜湖安徽师范学院的中文、历史等文科专业调到合肥师范专科学校组建合肥师范学院,物理系迁合肥并入筹建的合肥大学,但未完成实质调整,于是在1959年7月安徽师范学院的中文、历史、地理3系全部师生迁合肥并入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的数学、生物、物理3系师生迁芜湖并入安徽师范学院。
皖南大学
1960年3月安徽师范学院改名为皖南大学。1962年,安徽体育学院撤销,体育系重新迁回到学校。1963年省委决定安徽教育学院改为轮训教育行政干部和高中教师的学校,将教育学院的数学、物理两系本科学生并入皖南大学。
安徽工农大学
1968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安徽工农大学。1970年,中国科技大学下迁合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撤销合肥师范学院,将校园与教学生活用房全部让给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师范学院主要系科及院部回迁芜湖市,并入安徽工农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197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更名安徽师范大学,并请郭沫若题写了校名。1977年11月,学校先后在安庆市设立了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点,在阜阳市淮北市、巢湖、游州、宿州市淮南市六安市等地设立教学点。197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2年8月,学校在芜湖市城南高教园区建设新校区。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06年8月,学校党政管理部门主体搬迁至新校区,其管理重心转移到新校区。2007年底,新校区前四期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2012年,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学校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先后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8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2022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二期工程竣工;同年11月,与美国布莱诺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学校首个本科层次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办学规模
院系情况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开设本科专业89个。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712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889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职工1063人。学校拥有院士1人,聘任院士2人,拥有“长江”7人,国家“杰青”9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千人”2人,中科院“百人”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优青”4人,海外“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等3人,共有在职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教师60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教坛新秀45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4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60多个国家(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5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课堂。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硕士项目各1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12个。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先后历经5个时期,藏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截止2024年3月,面积达4.691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165席。
截至2024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文献总量305.53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保持在1600余种以上,电子图书259.48万种,数据库106种。图书馆以古籍、徽州文书、民国时期文献为馆藏特色。古籍总量近19.56万余册;善本古籍0.88万册,2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部古籍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馆藏古籍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有除海南省之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方志1.9万册,另有徽州文书等地方文献;馆藏古籍以元刻本年代最早、明刻本最精,图书馆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一九四九年前报刊(8000余册)、民国图书(3.5万余册)。
博物馆藏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内,2007年9月正式免费开放。截至2024年4月,博物馆有藏品2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78件(套),包括青铜器、玉石器、雕漆器、古字画、古典家具等多个门类。以古陶瓷最具特色,汇聚汉魏、隋唐至明清时期不同种类和窑口的陶瓷器,其中包括数十件明清官窑精品。
学术期刊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直属期刊出版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他学校二级学院及所属科研机构出版的学术期刊有:《中国诗学研究》《学语文》《高校辅导员学刊》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57年,1973年复刊。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种数据库和文摘的源刊。曾四次获评“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12月获(CAJ-CD)执行优秀奖;2004年8月,该刊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57年5月,曾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学、中国诗学、徽学等特色栏目。学报《诠释学研究》栏目曾获评“全国高校学报特色栏目”;2004、2009年两度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9年被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报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学、中国诗学、徽学等栏目,先后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等;并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龙源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2022年,学校共有11项获批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8项,获批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和青年项目21项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4项,5篇教育决策类资政报告被教育部有关司局采纳,1项成果获2022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23年,学校1个项目获得202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3项成果获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15项成果获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排行
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561。
在软科排名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师范大学位列第132名。
在软科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师范大学位列第139名。
学校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图案,校徽上部为郭沫若题写的校名;下部ANHUI NORMAL UNIVERSITY为英文校名;中间图案为教师正在授课形象,表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寓意,其中圆形图案代表太阳,下面由学校缩写“安师大”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A、S、D组成,1928代表建校时间,蓝色象征蓝天或黑板,寓意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采用蓝色为底色,中央印有学校校徽,校徽为金色,下半部印有安徽师范大学校名,字体颜色为白色。
校训
厚德、重教、博学、笃行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厚德”突出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重教”强调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博学”意在秉承学校严谨朴实、求是创新的学风;“笃行”意在弘扬“行知合一、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
校歌
《安徽师范大学校歌》由省立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作词、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萧友梅作曲,最早刊载在《安徽大学周刊》第125期上。
歌词: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兹上。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4月10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2011年10月,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
2013年6月,学校入选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罗永龙教授参与的项目“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隐私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6年2月,学校获评2015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两项成果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
2017年3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9年8月7月,学校获“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1月,学校获评2020年度全国智慧教学示范基地。12月,学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称号、获评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2021年9月,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11月,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校友情况
校区情况
赭山校区
赭山校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有室内和室外的运动场,建有田家炳教育书院、法学院。
花津校区
花津校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分有南体育场和北体育场,有行知楼等7座教学楼,校区设有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美术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等学院。
天门山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天门山校区坐落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毗邻天门山风景区,校区占地约200亩,有北教学楼、行知楼、实验楼等教学楼群,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等生活楼宇,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篮排足网球场、大礼堂等学生活动场地。2022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正式启用天门山校区,首批入驻文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历史学院1600余名2022级新生。
校园环境
综述
根据2023年6月学校,学校校园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安师大行政办公楼、安师大五四堂、安师大赭山校区生化楼、赭山校区教学楼、安师大老图书馆、安师大礼堂、安师大校门等7处建筑被列入芜湖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公园校区内,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32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3平方米。
安师大老行政办公楼
安师大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702.81平方米,建于1956年,该建筑位于校园西侧,坐西朝东,青砖扁砌,平面呈凹字形。此处原是安师大后勤办公楼,之后是历史系和政教系办公楼,现为《学语文》杂志社和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办公楼,2022年,安师大行政办公楼被列入芜湖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安师大五四堂
安师大五四堂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建于1952年,“五四堂”的定名是为了纪念 “五四”青年节。1952年5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由安徽大学许杰主委亲临讲话。解放初期作为安徽大学大教室,后作为学校小礼堂,现为专家楼餐厅。2022年,安师大五四堂被列入芜湖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安师大老图书馆
安师大老图书馆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建于1956年,该建筑在高程为50米的赭山南坡,大楼于1956年落成后,即作为图书馆。2022年,安师大老图书馆被列入芜湖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安师大校门
安师大校门建筑面积50平方米,建于1978年,197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并决定将学校大门移至面临镜湖的位置,形成“门迎绿水,背靠青山”之势。1978年新校门建成。2022年,安师大校门被列入芜湖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2022-12-27
现任领导.安徽师范大学.2022-12-27
武汉工程大学.软科排名.2024-05-13
Anhui Normal University.usnews.2024-05-14
教学单位.安徽师范大学.2024-05-28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2023-06-12
我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2
安徽师范大学章程.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2
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唯我师大 相承一脉.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6
致力建成地方高水平大学.安徽青年报.2023-06-21
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二期工程竣工.大皖新闻百家号.2023-06-21
学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2024-04-17
阮成武 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3-06-16
致敬师大“她”力量!.安徽师范大学.2023-06-21
学术副校长---辛 涛.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3
学院简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06-13
我校六个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安徽师范大学.2023-01-03
学校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2
学院简介.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6-13
学院简介.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3-06-13
学院概况.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23-06-13
学院简介.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3-06-13
本馆简介.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2023-01-03
历史沿革.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2023-06-12
编辑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06-1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1-0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简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1-03
安徽师范大学2022学年度基本数据.安徽师范大学.2024-05-24
安徽师范大学2021学年度基本数据.安徽师范大学.2023-01-03
安徽师范大学.软科排名.2024-04-17
校徽.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3
校旗.安徽师范大学.2023-06-13
校训.安徽师范大学.2022-12-28
安徽师范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2023-07-05
校歌.安徽师范大学.2022-12-27
安徽师范大学校歌之由来.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2023-06-13
周旭任滁州学院党委书记.今日头条.2024-09-04
省委调整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安徽先锋-微信公众平台.2024-12-03
建校以来至解放前历任校(院)长.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2023-06-21
历任领导.安徽师范大学.2022-12-27
解放后至今历现任校长.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2023-06-21
解放后至今历现任党委书记.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2023-06-21
王如松.中国工程院.2023-06-12
李亚栋.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王文兴.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朱小蔓 .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汪克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卜宪群.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刘春.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胥午梅.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朱晓琳.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12
招生季 | 提前解密在师大的日常生活.安徽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3
法学院顺利乔迁赭山校区.安徽师范大学.2023-07-05
花津校区.安徽师范大学虚拟校园.2023-07-05
安徽师范大学天门山校区概况.安徽师范大学天门山校区管委会.2023-06-13
百年建筑“复活”始末.新安晚报.2023-06-13
关于芜湖市区第二批历史建筑的公示.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06-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国立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学院
皖南大学
安徽工农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情况
师资情况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学科建设
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博物馆藏
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校排行
学校文化
校徽
校旗
校训
校歌
校庆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校友情况
校区情况
赭山校区
花津校区
天门山校区
校园环境
综述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
安师大老行政办公楼
安师大五四堂
安师大老图书馆
安师大校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