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安徽大学国文科成立于1928年,是安徽高校历史最悠久的院系。陈望道朱光潜、郁达夫、刘文典朱湘苏雪林周予同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等一批著名学者、作家曾执教于此,一时蜚声学界。文学院现设有中文系,三个研究所(文学、语言、古籍整理),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与影视文学等五个本科专业。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四个院系之一,刘文典、郁达夫、苏雪林周予同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中文系工作,形成了深厚的优良传统。
办学规模
学科建设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论·语文以及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戏剧戏曲学、秘书学与写作学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学位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大学语文),1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3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5门省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秘书学概论),1个省级重点课程(现代汉语),1个省级刊物(《学语文》)。
师资简介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一直是安徽师范大学办学实力最强的院系,现有教职工105人,专职教师123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1人、副教授39人),博士51人,硕士51人。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1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国外杂志、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著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图书奖5项,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奖40余项。教师中获国家教学名师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5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教学建设
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专业创始于1928年成立的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徽省办学最早、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著名学者刘文典陈望道朱光潜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祖保泉等先后执教于本学科。经过八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拥有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余恕诚),多名省级教学名师(陈文忠刘运好等),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文学理论、大学语文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多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学科建设上,安徽师范大学中文学科是安徽省10个A类重点学科中唯一的文史类学科,同时拥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3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在学位点建设上,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美学、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研究基地。
在我国大学史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是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一九一〇年,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汉语言文学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历经百余年的建设,该专业在我国已经十分成熟。安徽师范大学在八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本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教育观念,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在中等及其以上学校承担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以及适应社会需求,胜任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和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教育和教学研究、中文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关于本专业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专设中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学研究、公共文化等培养方向,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发挥在就业市场的优势。
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
该方向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有二十余年历史,本科招生自2001年开始,授予文学学士,形成了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重,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动力的鲜明办学特色。本方向依托文学院实力雄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强化专职教师的建设,有《秘书学概论》等省级精品课程,办公自动化等专门实验室。
本方向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和多项秘书业务技能,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秘书人才。主要学习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办公室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主要课程有:公文写作与处理、秘书理论、秘书实务、涉外秘书学、中国秘书史、历代公文选、档案管理学、机关管理、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科学决策概论、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专业必修课及数十门专业理论与技能选修课。厚重的人文教育氛围、方向明确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本方向人才培养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授予文学学士。该专业依托汉语言文学雄厚平台,有国外教学经历或多年从事留学生教学的专家组成,具有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等学科平台,拥有国内外多家实习基地,形成了求实务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外向发展的办学特点。
该专业注重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教学,同时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胜任国内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能力,使之成为较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应用型的语言学专业人才。向学生传授语言学、世界语言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从事汉语教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化教学能力,以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基本研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涉外事务上的工作能力。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听力等。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2013年首次招生,授予文学学士。本专业依托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所有优质资源。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业务水平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够胜任中文写作,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工作,能够适应行政、文化、新闻、出版、科研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等,可授予的最高学位是博士学位。
院系设置
中文系
中文系是1928年我校建立之初的3个系科之一。在70多年的历史中,前后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15000余人。是安徽师范大学的优势系科,文学院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校级重点学科、重点课程主要集中在中文系。新时期以来,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考取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50余人,在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产生重大影响。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美育与审美文化研究所、艺术文化学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
诗学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ChinesePoetryResearchCenterofAnhui NormalUniversity)成立于2000年,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组建以来,本着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宗旨,注重诗学的文学研究本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广泛吸收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促进传统诗学向现代转换,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在文献研究(包括历史文献与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诗人诗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绩。中心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一项、全国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安徽省图书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大项目7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0余项。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鉴赏丛书》、《中国诗学研究》等丛刊,出版专著20余种。
科研建设
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中国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语文学科教育学),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一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二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四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三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省级重点课程(现代汉语),一个省级刊物《学语文》。学院设立省部共建大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1个,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备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
专著:2000-2006年共出版各类著作172部,其中专著90部。
课题:2000—2006年各类课题共立项20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8项,厅局级项目89项,校级项目71项。
论文:2000—2006年共发表论文1136篇,其中国家重点级论文135篇,国家级论文147篇。
学术:一、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邀请一百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
二、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20次举办了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2000年以来,文学院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港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尼泊尔新加坡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文化教育交流关系,连续主办了第13次全国《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第11次全国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第一、第二次中国诗学研讨会、2001年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次国际老舍研讨会等等全国以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2011年11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2011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承办。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蒋承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近20人,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进华教授,皖江学院常务副院长闫蒙钢教授,校教务处副处长刘桂云研究员,文学院院长丁放、党委书记余大芹、外国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会议。
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公园,是一所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风景秀丽。
文化传统
校歌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昌盛。莘莘多士,兹上。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校训
厚德重教博学笃行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5-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规模
学科建设
师资简介
教学建设
院系设置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科研建设
学术交流
校园环境
文化传统
校歌
校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