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剪纸,又名“窗花”或“刻纸”,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花纹,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西汉,以纸张为原材料,用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剪刻出人物、鸟兽、花卉等多种图样,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它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造型形象夸张洗练、生动传神、家喻户晓,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显示了中国百姓浪漫的想象力和优异的创造力。它在中国各地域都有流行,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流派。除此之外,在满族傣族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有流行,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1世纪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剪纸都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发展
起源
剪纸是一种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其实质就是对材料的镂空技术。在远古时代,原始人就已经能利用兽牙、贝壳或烁石块进行雕磨、钻孔,穿连成串,制作成装饰品,后来又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上雕刻纹饰和运用镂空技术,这是一种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与剪纸艺术都有密切的联系;汉朝时,类似于剪纸刺绣花样的东西已经出现,从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战国时期的银箔、新疆出土汉代的金箔饰片、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中出土的金箔制品中可以佐证,这一时期,古人运用金箔、皮革、绳帛等薄片材料,通过雕、镂、剔、刻、剪等技法制成虎、怪兽、象、鸟和云纹等多种纹样的装饰品,这是剪纸的雏形,也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成形时期
西汉至晋代是剪纸艺术的形成期。西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把雕、剪、刻等工艺技法逐渐转移到纸张上来,这是最早的剪纸;晋代时,人们把剪纸用于“人日节”,将剪彩或镂金箔制作的装饰品贴到屏风上或戴到头发上,用于庆祝节日,以期望年景丰收。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墓葬群中出土的两张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材质为麻料纸,都为折叠型祭祀剪纸,以植物、动物图案为主要表现内容,有“对马”“对猴”“菊花”“湘蕾金银花”“八角花”等多种艺术形象,这为中国剪纸的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虽然为随葬品,但在6世纪的南北朝,技艺已经相当精巧成熟了。
发展时期
隋朝至宋代是剪纸艺术的发展时期。隋代时多用作佛教法事,僧俗都刻镂锦彩来弘扬佛法,同时也推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唐朝是剪纸的大发展时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但延续了南北朝的民俗节日“人日节”,剪纸图案也沿用于妇女的发饰、漆器的装饰等;佛教僧俗用剪纸来弘扬佛法,宣传教义;人们用剪纸来给受到惊吓的人招魂逐疫;在“夹频”的印花布上镂花版纹样也具有明显的剪纸特色;也开始运用到陶瓷上作装饰花纹。还用于帛剪成的小蟠,百姓在立春之日,将其作为节日吉祥物品,挂在柳枝或发上。这些古代剪纸的母题和格式,至今仍被中国南北各地的民间创作所延续。
宋代时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剪纸在中国的发展,并开始出现专业剪纸的民间艺人,宋代的江西吉州窑已将剪纸花样作为装饰陶瓷的图样,在民间人们用纸张剪成走马灯里的影人,将动物皮革或白纸剪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都和剪纸艺术有着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
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日臻成熟,进入鼎盛时期。明代时,剪纸不仅用于彩灯上,还运用于折扇中作为花样点缀,剪纸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增添了民俗生活之美,还推动了民间美术中灯彩艺术的新发展;清代时,统治者有传统的剪纸习俗,剪纸艺术较为风靡,成为了日常装饰,不仅出现在民间,甚至皇帝大婚之时也要用团花剪纸来作为装饰布置;这一时期剪纸艺术和刺绣相结合,还有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精细秀丽,题材传统而新颖。
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维形,他们广泛收集诸如剪纸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并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与创作;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拉开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后,剪纸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用剪纸的形式歌颂祖国的建设;到了21世纪,剪纸广泛应用于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中,它是中国百姓用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已成为最广泛的民间艺术之一,艺人遍及各个地区,剪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分类
按题材内容分类
剪纸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从接地气的生产生活画面,到“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各种造型;从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涉及各地域的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还包括宇宙自然等众多内容。可大致将其分为四类,一是常用植物、动物、人物、器具等来借物喻意;二是用相同或相近的字词音来表示吉祥寓意;三是用特殊的符号来表达美好寓意;四是在创作手法上将借物喻意、谐音取意、符号表意等结合在一起以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
按用途分类
剪纸从用途上可大致划分为四类。一是作为装饰张贴用,把门笺、窗花、柜花、墙花、灯笼花、等多种样式的剪纸张贴在门窗、墙壁、灯笼等地方作为装饰;二是作为摆衬用,把各种带有美好寓意的喜花、寿花、供花、礼花等剪纸样式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或配合节庆仪典,用于祈晴祷雨、招魂逐疫、迎祥纳福等民俗活动中;三是作为刺绣底样,把鞋花、枕头花、帽花等剪纸样式绣在衣饰、鞋帽、枕头等物品上,以提升外观;四是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使用在印染上,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围兜、头巾等生活用品的制作。
按技艺分类
剪纸从技艺上可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剪纸是用剪刀制作,大多是一种形式剪一幅;刻纸是刻刀制作,一种形式可有多幅。若剪纸按照色彩分类,可分为两类。用同一颜色剪出整张作品的单色剪纸,和用多种颜色拼、衬、晕染等方法剪出作品的彩色剪纸。
因为制作方法的不同,彩色剪纸又可以分为6种类型。套色剪纸多用黑纸和金纸,以阳刻线条为主稿刻制,将正面分别扣放在所需要的色纸背面,用笔把需要套色的形状勾画下来,然后分别剪好,再把剪出的部分正面向下贴在主稿的背面;染色刻纸,是以阴刻的方法刻出主稿,然后用色彩进行染色;分色剪纸是用不同色纸剪或刻出不同物象,然后组合粘贴完成;填色剪纸是在一张单色剪纸下面衬一张白色纸,然后用笔在线条轮廓及镂空处根据需要平涂颜色;衬色剪纸是用深色或浅色的宣纸剪成的,在剪纸下衬一张对比强烈或柔和的色纸,突出剪纸与衬色的颜色对比;勾绘剪纸是剪纸与描绘相结合,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出细节部分。
剪纸形式多样,有按照图案有没有对称轴,可分为平剪剪纸与折剪剪纸;有按照图案主题轮廓的表现方式又把单色剪纸分为阳刻、阴刻以及阴阳刻结合三种,以及平面剪纸与立体剪纸;还有剪贴画、“铜”“写衬”等特殊性技法的剪刻类型,现在逐渐出现撕纸、烧烫、拉花、书法剪纸、勾描等多种技法,制作技艺丰富多样,也扩展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
流派
剪纸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流行广泛、制作技艺多样。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发展和传承,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形成了广东佛山剪纸、福建剪纸、扬州剪纸、浙江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等众多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风格流派,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大致可分为北方派风格和南方派风格两大类型。
南方派
南方剪纸多用剪刀或刻刀制作,其风格工整柔美、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具有代表性的是湖北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剪纸。湖北仙桃市被誉为“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剪纸历史源远流长,沔阳雕花剪纸讲究握刀要正,下刀要顺,开片要严,行刀要匀的刀法刀工,配合阳刻、阴刻、隐点隐线等技法的应用,雕刻出来的花草树木、人虫鸟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从明代起就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远销国内外。现代它主要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剪纸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纤巧秀逸、浑厚苍劲,开创了传统艺术的创新之路。
福建省各地剪纸就地取材,各具地域特色。南平市、华安等山区以刻画山禽家畜为主,风格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以水产动物为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市仙游县一带以礼品花为主,风格华丽纤巧。
江浙派又可细划为江苏扬州剪纸和浙江省剪纸。扬州剪纸在长久的发展传承中,具有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形态优美逼真的风格,并以菊花闻名。浙江剪纸也是地区之间各有差异,金华市地区主要以窗花和灯花为主;乐清市多以细纹刻纸为主,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主要以太平细剪纸为主,以“圈盆花”较有特色;浙江戏曲窗花擅长运用戏曲中具有代表的场面情节,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特色,还会配上相适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它的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廓,而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能够恰到好处,为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增添成色。
北方派
北方剪纸多用剪刀剪制,风格粗犷淳厚、雄健拙朴,主要在新春佳节时候以窗花为主,用来宣染节日气氛,以山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陕西剪纸和山东剪纸较具代表性。
山西剪纸内容丰富、题材较广,其风格有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体现在民俗活动、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嫁娶丧葬中。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晋西南晋中市、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婉约典雅、富丽堂皇。
陕西剪纸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被称为“活化石”,它造型古朴,风格粗犷,寓意有趣,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均淳朴、简练、明朗的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河北蔚县剪纸以刻代剪,它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题材内容广泛,意寓深长。
山东剪纸主要有两种风格。黄河入海口地区的风格粗犷、豪放;胶东半岛沿海地区以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为主,花样密集,外型饱满丰富。
少数民族流派
剪纸在满族傣族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其中以满族剪纸较具代表性,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以豪放、粗犷、生动、淳朴、简练、优美、构图自然匀称为特点,展示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制作工艺
选材
剪纸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美意、新意和巧意。使用的工具为轻巧纤细、刀刃锋利的剪刀,或形制多样的刻刀。选用单宣纸、大红纸、彩色电光纸或粉连纸为原材料制作。
制作流程
制作时,先根据主题构思起稿,把底稿描绘出黑白效果,然后把纸张折叠或固定起来,再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剪或刻,直至完成整张作品,揭离时要小心、谨慎,以保证其完整性,最后可将剪刻好的作品进行装裱,增加其艺术效果。
价值意义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各地区都有流行,经过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具有普遍的大众文化形态,是人们能够直接参与创作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在认知、教化、民俗、信仰、娱乐、礼仪等众多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同时也被赋予不同的寓意。
剪纸在古代是人与神的媒介。它在古代农耕时期的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古人与神之间沟通的桥梁,古时候人们力量有限,对宇宙自然了解较少,普通百姓把对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传统的巫术活动上,用剪纸的存在来反映人们渴望健康、祈求平安的朴素愿望,它体现了古人最朴素的哲学观,是古代中国人表达思维方式的重要媒介。
剪纸在民俗节日与礼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剪纸从西汉时出现就伴随着中国人的岁时节令,广泛的运用于民俗节日,它作为民间民俗活动的载体,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每个节日的文化特点,在其中发挥着寄托希望、辟邪消灾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中,剪纸也运用到人生礼仪中,贯穿着人的一生,剪纸成为这些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能够传达喜庆之感的物质载体,这些都和日常生活相关,都寄予了吉祥和祝福。
剪纸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它从出现到蓬勃发展一直与实用功能联系紧密。或张贴用于装饰、或作为摆衬用于迎祥纳福、或作为刺绣底样用于衣物服饰、或作为印染用于生活物品,特别是绣花样子把剪纸和刺绣这两大民间工艺类型高度的融合在一起,是用于实际生活的典范。剪纸在长期的传承中,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既在精神上给予人们寄托,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
剪纸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剪纸出现在民间,对普通大众有着别样的亲和力,它的题材多为民间的历史故事,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侠义行为等内容,再融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最简单的民间伦理价值教科书,承担着启蒙教育的职能,在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给予启迪,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传承与保护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因工具、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技法易于掌握,可美化生活、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剪纸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艺术魅力在于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美意、新意、巧意,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从而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而流传千年。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同时,相继于2014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于2018年,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为剪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旨在对中国剪纸进行抢救、记录、发掘整理、开展相关文化与学术的专业研究、以及面向全社会对其进行文化推介与文化传播。
21世纪以来,诸如浙江浦江剪纸、吉林长白山满族剪纸、浙江乐清细纹刻纸、江苏扬州剪纸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剪纸都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把吴善增、倪友芝陈余华林邦栋、张秀芳等民间艺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在地方上,剪纸也相继录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被天津市录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广东省录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安徽省录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天水市录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至此人类共同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已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参考资料
剪纸(广东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8
..2023-01-05
..2023-01-05
..2023-01-10
..2023-01-09
..2023-01-10
..2023-01-05
..2023-01-09
中国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05
中国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17
..2023-01-10
..2023-01-10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09
..2023-01-10
..2023-01-11
..2023-01-09
..2023-01-27
..2023-01-11
..2023-01-09
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11
..2023-01-11
..2023-01-11
..2023-01-09
..2023-01-11
..2023-01-10
..2023-01-11
..2023-01-11
..2023-01-10
..2023-01-10
“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1-2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1-17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起源
成形时期
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
分类
按题材内容分类
按用途分类
按技艺分类
流派
南方派
北方派
少数民族流派
制作工艺
选材
制作流程
价值意义
传承与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