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又名江西腊、五月菊,为
菊科(Asteraceae)翠菊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翠菊原产于中国,现中国、日本、
朝鲜均有分布,世界普遍栽培。翠菊不耐寒,也不喜酷热;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光照比较敏感;不耐干旱,不耐涝,不耐盐碱,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生长在富含
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
翠菊株高30~100cm,茎直立;叶互生,呈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柄有窄翼;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的顶端,有总苞,花序梗长;
雌花呈红色、蓝色、淡蓝紫色、淡红色或黄色等,
花冠舌状;两性花为管状,辐射对称;花柱分枝扁,有三角状
披针形附片;瘦果呈长椭圆状倒披针形,稍扁,中部以上外被柔毛,有冠毛,易脱落;花果期5~10月。
翠菊品种多、花色多、花期集中,观赏价值较高,不仅可用来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等,还可用来制作盆景或者作为切花进行栽培与生产。
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翠菊属的分布中心,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植。1728年在中国首次发现了翠菊本种,由于观赏价值高,同年被引入
法国,1731年被引入
英国;之后
以色列、
荷兰等国家引种驯化并培育了许多翠菊新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现翠菊栽培品种丰富,许多国家均有栽植。
形态特征
茎
翠菊株高30~100cm,茎直立,单生,表面有纵棱,被白色糙毛,一般基部直径6~7mm,茎纤细时基部直径仅1mm,有上斜的分枝或者没有分枝。
叶
翠菊叶互生,呈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长8cm以上。下部茎叶、中部茎叶和上部茎叶有差异,其中下部茎叶于花期脱落或者宿存;中部茎叶呈卵形、匙形、近圆形或菱状卵形,尖端渐尖,基部楔形、截形或圆形,叶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叶片两面均被稀疏的短硬毛,叶长2.5~6.0cm、叶宽2~4cm;上部茎叶逐渐变小,呈菱状
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1~2个,或者叶片呈线形且全缘;叶柄长2~4cm,被白色硬毛,有窄翼。
花
翠菊为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的顶端,直径6~8cm,有长的花序梗;总苞呈半球形,直径2~5cm。总苞片共有3层,近似等长,其中外层苞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匙形,叶质,长1.0~2.4cm、宽2~4mm,顶端钝,边缘有白色的长毛;中层苞片呈匙形,长度较短,质地较薄,带有紫色;内层苞片呈长椭圆形,膜质,呈半透明,顶端钝。
雌花共1层,栽培品种为多层,呈红色、蓝色、淡蓝紫色、淡红色或黄色等,花冠舌状,长2.5~3.5cm、宽2~7mm,其中短管部长2~3mm;两性花为管状,辐射对称,花冠呈黄色,檐部稍有扩大,有5裂齿,长4~7mm,管部长1.0~1.5mm;花柱分枝扁,有三角状
披针形附片。
果实和种子
翠菊为瘦果,呈长椭圆状倒披针形,稍扁,长3.0~3.5mm,中部以上外被柔毛;外层冠毛宿存且短;内层冠毛为雪白色,不等长,长3.0~4.5mm,易脱落。
物种分布
翠菊原产于中国,
日本、
朝鲜均有分布,现世界普遍栽培。在中国产于
吉林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
山东省、
云南省以及
四川省等地。
生长习性
翠菊不耐寒,也不喜酷热,白天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黑夜适宜生长温度为14~17℃,越冬温度为2~3℃。若冬季温度在0℃,翠菊易受冻害;若夏季温度在30℃以上,翠菊开花不良或延迟开花。翠菊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光照比较敏感,是
长日照植物。翠菊为浅根性植物,既不耐干旱,也不耐涝,还不耐盐碱,忌连作,对土壤要求不严,喜生长在富含
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翠菊野生种生长于山坡草丛、山坡撂荒地、水边以及疏林阴处,
平均海拔为30~2700m。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翠菊为
两性花,是常自然异花授粉植物,以蜂类、
叶甲、
蝶类等访花昆虫为主要
传粉煤介;翠菊花粉活力较高,自然结实率达30%以上,花果期5~10月。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翠菊以种子繁殖为主,春季、夏季、秋季均可播种;根据不同品种和应用目的,播种期也不同,其中矮生型品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以春季播种为主;中生型品种一般于5~6月播种,8~9月开花;高生型品种春季和夏季均可播种,秋季开花。播种前施足基肥,播种量要适宜,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8~21℃,播种后覆土,后续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进而提高育种效率,是翠菊的防治方法之一;翠菊的幼嫩茎段、叶片、叶柄以及种子等均可以作为外植体,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外植体消毒与灭菌,然后将已消毒和灭菌的外植体接种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中,待无菌苗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进行不定芽诱导,之后进行生根诱导,待组培苗根系生长健壮、根长达到一定长度时进行炼苗与移栽。
栽植管理
栽植
当翠菊幼苗达到栽植标准时,需要进行栽植,栽植时间根据播种量和出苗情况确定,建议尽早移植、多次移栽;第一次移栽可进行裸根分苗,之后到
现蕾可进行带土坨倒移栽2~3次。
水肥管理
翠菊生长期应经常浇水,夏季干旱时注意控制水分供给,需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合理,避免过干或者过湿;现蕾后减少浇水,当侧枝生长到3cm左右时,再次浇水,以促进株形丰满。
翠菊栽植时应施足基肥,苗期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适量施肥,但应避免氮肥施用量过大。
摘心与疏蕾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需要开展摘心与疏蕾工作。针对高生型品种,应于幼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摘心,并做好支架,以促进萌发侧枝和防止倒伏;针对中生型和矮生型品种,应于苗期摘心,每枝保留1个花蕾,疏除下部生长弱小的花蕾;针对用作切花的品种,应及时疏除侧芽和侧蕾。
病虫害防治
翠菊易受多种病害危害,虫害较少,主要病害有
黄化病、翠菊锈病、病毒病、
灰葡萄孢以及枯萎病等。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湿度;及时清理病株;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施用马拉松、速克灵、
多菌灵以及粉锈宁等药剂。
主要品种
翠菊花色多、花型和花瓣形状变化大,品种丰富[5,7]。按照株型划分,翠菊有大型株(株高50~80cm)、中型株(株高35~45cm)和矮型株(株高20~35cm);按照花径划分,翠菊有特大花型(花直径8~15cm)、大花型(花直径6~8cm)、中花型(花直径4~6cm)和小花型(花直径3~4cm);按照花期划分,翠菊有晚花品种、中花品种和早花品种;按照花型划分,翠菊有单瓣型、彗星型、菊花型、芍药型、管瓣型、针瓣型、驼羽型等。
功用价值
翠菊具有品种多、花色多、花型丰富、花期集中等特点,观赏价值较高,在园林景观中用途广泛,可用来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等;矮生型品种可以用来制作盆栽,中生型和高生型品种可以用作切花栽培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