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双,1973年11月1日出生于中国
湖北省仙桃市,前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曾效力于中国男子体操队,擅长自由体操,跳马,吊环体操项目,爆发力强,难度高。
1983年,李小双进入中国湖北省体操队,跟随教练刘长胜学习体操,1985年,第一次进入国家队试训,后因伤病返回湖北省队,三年后第二次进入国家队,但因其身体条件退出,次年1月第三次进入。
1990年,李小双参加北京
1990年北京亚运会并夺冠。1992年,李小双获得
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
奥运会自由操比赛冠军,至此,李小双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领军人物。在1997年,李小双因为伤病宣布退役。退役后,李小双和其哥哥
李大双开办公司,转战商业。
李小双作为曾经中国男子体操界的领军人物,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和全国体操“十佳”运动员,并在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在1993年-1997年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与体操结缘
1973年11月1日,李小双和他的孪生哥哥李大双出生在中国
湖北省仙桃市。李小双的爷爷为哥哥李大双起名为卫华,为弟弟李小双起名为锋华,但是由于兄弟二人长相太过相似,除了其母亲,众人常常分不清楚兄弟二人,所以称呼他们为双胎。
在李小双兄弟二人的童年时期,父母忙于生计无法照顾年幼的兄弟二人,便只能将二人交由爷爷照看。李小双的爷爷李银生是镇上招待所的炊功,所以李小双兄弟二人经常在招待所附近玩耍。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启了李小双兄弟二人的体操生涯。
1980年夏天,业余体校体操班的教练丁霞鹏来到
仙桃市挑选学员,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因李小双兄弟二人的体育天赋,丁霞鹏挑中二人。
名字由来
在教练丁霞鹏看中李小双二人后,询问兄弟二人的名字,但是由于二人的样貌十分的相似,丁霞鹏决定为兄弟二人改名,因为体操十分讲效率,丁霞鹏不希望将时间浪费在区分兄弟二人的名字和样貌上。因为二人是双胞胎,所以丁霞鹏决定以双字为李小双兄弟二人起名,哥哥取名为大双,弟弟取名为小双。就这样,李小双兄弟二人正式跟随丁霞鹏教练学习体操。
刻苦训练
在确定李小双兄弟二人要学习体操之后,丁霞鹏教练以行家的眼光审视二人,兄弟二人腿部极具爆发力,速度惊人,具备了体操运动员该有的基本条件,但是形体却不符合世界体操所要求的“难、新、美、稳”中的“美”。所以,丁霞鹏教练决定为其定制一套专属的训练计划,弥补其身形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耐力。丁霞鹏并没有因为他们年纪小就放宽要求,而是更加严格的训练他们,为了让肩部更加柔软,实行多吊多压,为了改变他们的罗圈腿,利用重力给腿部施加压力进行矫正。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李小双兄弟二人更加热爱体操,李小双更是说出:“我宁可被学校开除,也要坚持练体操”。由此可看出,李小双在体操上的坚持与热爱。李小双在体操上投入了十足的精力,因为要练习翻单杠,李小双的双手
手掌的皮肤全部被磨破。
1983年9月李小双兄弟二人加入了
湖北省体操队,跟随省队教练刘长胜训练。
崭露头角
1984年6月,李小双在湖北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体操赛上取得个人全能第四,吊环第一等一系列好成绩,并和其哥哥
李大双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二,四年后,李小双参加首届城市运动会,再次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男子个人全能第四,从而引起了国家队的注意,兄弟二人获得进入国家队试训机会。
遗憾归来
第一次在国家队参加试训,各项训练项目兄弟二人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是十天之后,因其“身材不好”,“基本技术姿态不美”等评价被国家队退回。在四年之后,李小双第二次参加国家队的试训,可惜的是这次依旧没能在国家队留下来,但是李小双并没因此放弃。
运动生涯
终进国家队
在第二次被国家退回之后,李小双下定决心要加入国家队,为此李小双比别人更加刻苦训练,李小双坚信,只要努力训练,终究有一天可以实现进入国家队的目标。
1988年,年仅十五岁的李小双在汉城奥运会中,凭借坚强的意志,过硬的基本功,攻下了奥运自由操比赛中的“托马斯起倒立再接托马斯起倒立”动作,从而获佳绩。随后,在全国性的城运会决赛中夺得男子自由体操
金牌及男子个人全能第四。1989年,李小双获得了第三次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跟从陕西籍教练苏月多训练。这一次李小双凭着自己的实力和出色的成绩敲开了中国男子体操队的大门,如果这一次再次被国家队退回,就永远没有机会回到国家队了。李小双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不顾一切的拼命训练,没有丝毫的懈怠。李小双的努力付出同样获得了回报,他加入了人称“冠军组”的
黄玉斌教练的小组,开始了难度更大的训练。
“拼命三郎”
加入黄玉冰教练的小组后,李小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训练中,在第二届青运会上,李小双获得了男子个人全能,鞍马,单杠三个项目的冠军。但是在单杠决赛中,李小双翻腾着地时不慎摔落脚部受伤,但是为了能够参加次年的
1990年北京亚运会,李小双并没有声张强忍着疼痛继续训练。1990年3月,李小双参加美国新闻杯赛,连夺3枚铜牌。4月,李小双替受伤的队友参加中国赛获得了男子鞍马、双杠金牌和个人全能银牌。这样的成绩让本来无意选择李小双参加亚运会的教练也动摇了,在7月的亚运会选拔赛(李宁杯赛)上,李小双以出色的成绩获得男子个人全能第二名,获得了参加亚运会的比赛资格。正当李小双信心满满的备战亚运会时,他的腰部在训练中受伤了,这时距离亚运会比赛还有两天。由于李小双的伤势,教练并不建议他参加团体赛,但是李小双坚持要带伤参加比赛,并且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众人称他为“拼命三郎”。至此之后,李小双开始向奥运冠军在这个目标冲击。
向奥运冠军进发
在北京亚运会夺冠后,李小双决心向世界冠军冲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小双决定跟随教练学习“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度动作,只有学会了这个动作,才有机会夺取奥运冠军的王冠。
1991年4月,在一次训练中,李小双因“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个动作被摔成了轻微脑震荡,被要求卧床休息一到两个月,但是静养一段时间后,李小双便又带伤继续训练,即便是不在训练场上训练,李小双依旧在脑海中反复琢磨动作要领。在1992年的世界锦标赛上,李小双并未能收服这个高难度动作,但是李小双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功完成这个动作。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小双参加了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凭借“团身后空翻三周”,以9.925分的成绩获得冠军,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
金牌,至此李小双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领军人物。
再创辉煌
1993年,李小双参加首届
东亚运动会获得获男子自由体操、双杠冠军。同年9月,李小双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两个月之后的11月20日,李小双赴
日本参加国际体操赛,并战胜巴塞罗那奥运会全能冠军
维塔利·谢尔博。
1994年4月,李小双参加澳洲
布里斯班单项世锦赛,但在之前备战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李小双因为长时间训练,使得他的双肩的肌肉粘连队肩周神经辐射,疼痛让李小双不能入眠,甚至都不能穿衣吃饭。但是李小双依旧带伤参加比赛,这次比赛李小双只获得了跳马亚军,其他五项比赛失利。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和强大的自制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在同年10月的
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李小双获得三项个人冠军,并和队友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更是在一个月后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世界体操团体锦标赛再次为中国夺得冠军。
1995年5月和10月,李小双分别参加95中国“默龙腾飞”杯国际体操赛,和在日本鲭江举行的第31届
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冠军。1995年世锦赛,李小双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
1996年7月,李小双参加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的男子吊环项目比赛中,李小双不慎出现失误吊环脱环,失去了团体夺冠的机会。但是李小双很快调整状态,不受失误的影响,在男子个人全能比赛中,获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
奥运会男子个人全能金牌的运动员,并在之后的比赛中屡屡获得佳绩。
遗憾退役
1997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之后,李小双由于在一次训练中双脚受到重伤,双脚断裂,只能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之后的李小双重新回到了体操馆,但是从训练场地到宿舍之间,仅仅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没有用拐杖的李小双竟然用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小双知道在自己之后的体操生涯中,不可能再超越之前的成就,这种情况让李小双只能无奈的选择退役,提前离开赛场,至此,一代体操名将李小双的运动生涯落下帷幕。
行业活动
退役之后的李小双也十分关心各项体育活动并且积极参与,曾担任两项体育赛事的
火炬手。第一次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两届奥运会的冠军,李小双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汉段的火炬手,在这一年的5月31日,李小双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抵达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的终点,并点燃奥运圣火盆。除了担任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以外,2019年10月16日,在武汉举办的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李小双再次担任体育赛事的火炬手。2023年4月18日,李小双参加
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式火炬传递。
除了担任体育赛事的
火炬手以外,李小双依旧乐于参加各项体育比赛,2016年4月10日,李小双参加在武汉举办的首届马拉松比赛。李小双不仅对马拉松感兴趣,还十分喜欢高尔夫这项运动,2017年5月,李小双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参加2017“差点系统杯”全国
高尔夫球团体赛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资格赛。
获得荣誉
赛事荣誉
非赛事荣誉
人物评价
技术特点
李小双速度较快,腿部爆发力极强,练习的体操动作难度高,所以李小双的强项是自由体操,吊环及跳马。李小双曾在比赛中多次成功完成难度极大的“团身后空翻三周”。
外界评价
“李小双是个非常出色的选手,有雄厚的实力,有拼命三郎的气慨,心理素质极好。看到他的赛技,让我也年轻了许多,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赛场。”——
李宁“李小双真是太优秀了。他不仅仅是拿下了这块宝贵的
金牌,更主要的是在逆境中显示了一个优秀运动员所具有的超人的意志品质”——前
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高健
“没有拼死玩命,没有投机取巧,没有急功近利,李小双的成长历程,是一个男孩如何感应身体的声音,把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发挥到极致,最终追求自身完美的故事。”——中国新闻网评
场外生活
家庭生活
童年经历
李小双和其孪生哥哥出生湖北仙桃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李裕舟是一个普通的搬运工人。在李小双兄弟两人年幼时,母亲去当地的招待所当临时工,由于工作的原因,母亲没有办法独自照看他们,所以在李小双兄弟两人的童年里,充斥着他们祖父李银生和外祖邓伯良的身影,也是李小双兄弟两人的祖父亲手把他们交给丁霞鹏教练,开启了他们的体操之路。
感情经历
李小双的妻子
张倍宁是一名歌手,祖籍
南昌市的张倍宁,原本是一位南昌越剧团的
花旦演员,后于其妹妹组成乐队,成为歌手。李小双在退役之后有一段时间曾经作为歌手身份进入了演艺圈,也就是在这时期,李小双和妻子张倍宁在一次聚会上相识,相恋。在经过一年多的恋爱期后,李小双向妻子张倍宁求婚了,不同于别人,李小双的求婚平淡且温馨。两人于2003年走进婚姻殿堂,婚后两人的相互信任,相互陪伴,携手共进。妻子张倍宁心疼李小双创业不易,减少工作量,回归家庭,专心支持李小双的事业。虽然二人至今未育子女,但是这并不影响李小双和妻子
张倍宁之间的感情。
商业活动
1997年,李小双因伤病退役,因为退役运动员的转型的出路很窄,在经历过一段痛苦和迷茫之后,李小双选择转战商业。在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体育品牌只有“李宁”,李小双和哥哥
李大双商议后,决定沿着同样是体操运动员的“李宁”的转型道路继续向前进发。
2000年,李小双成立北京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兄弟二人没有向
银行贷款,只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作为公司的启动基金。李小双兄弟二人觉得全力一搏,大不了从头再来。在公司成立三年以后,李小双迎来了最大的困难和挑战,200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突入袭来,阻碍的公司的发展,在疫情期间,公司没有任何的销售额,这段时间让李小双得以思考公司的管理,完善制度,李小双兄弟二人分工合作,李小双出任公司董事长,其兄长李大双任总经理,因其兄弟二人性格上的差异,李小双主外,李大双主内。李小双性格外向,负责对外交流,给公司拉订单,哥哥李大双性格内向沉稳,主要负责公司的制度管理,这样成功让公司渡过难关。因为李小双曾经是体操运动员,所以李小双并没有只做体育用品,也涉及了多项关于体育和体操相关的产业,在2002年,李小双在家乡
仙桃市创办李小双体操学校,遗憾的是并没有成功。2015年,李小双参加2015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发展
高峰论坛。2016年,李小双开始建立李小双运动城,并于次年5月试运营,8月城市开园。
关于体育产业上的成功,给了李小双很大的信心,李小双开始涉及多个种类的产业,2006年,李小双与奇瑞签约,成为奇瑞品牌代言人。2012年,李大双、李小双在上海的茶馆开业。随后李小双联合创立了英士博国际集团,出任董事。
公益活动
很多运动退役之后都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世界奥运冠军的李小双也不例外,退役之后的李小双十分热衷于参加各项公益慈善活动,回报社会。2001年3月10日,李小双与蔡振华、
李宁等人共同发起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和成立。在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成立以后,多次向社会捐款捐物,2008年,在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李小双等多名前世界冠军代表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震救灾。
李小双不仅仅通过中国教育基金会参加慈善活动,李小双还经常以个人名义为社会捐款捐物,出席公益晚会等活动。2009年12月27日,一元起拍的爱心拍卖活动中,李小双的亚运会金牌以50万元的价格被拍卖。2012年,李小双参加了梁子湖“公益杯”友谊赛。赛后,李小双前往梁子湖吴兆麟希望小学,并且向梁子湖吴兆麟希望小学捐赠总价值约3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两年后,李小双参加刘千忠助学基金启动仪式,捐赠28.367万元用于助学济困。2018年8月4日,李小双出席豪群基金2018林书豪明星赛。
李小双的老家是湖北
仙桃市,作为仙桃走出的奥运冠军,李小双义不容辞的成为2017的
湖北省汉江消防支队消防宣传形象代言人。并且在2019年,李小双拍摄了家乡仙桃公益宣传片。
从政经历
作为多次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李小双曾多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93年,李小双当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1997年,李小双连续两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关事件
2024年7月29日,结束的
1924年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中国队以0.532分的微弱分差憾负,获得银牌。7月30日,李小双在直播中对中国体操教练组表达了不满。他认为女队的自由操和跳马没有一点改变 ,甚至回到了92年的难度;男队年龄都偏大,不够年轻化,体操队应该改变训练和选材模式。现在体操队没有总教练,两届
奥运会团体失败都是教练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