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
中国北京国家重点文保单位,4A级旅游景区
地坛(英文:Ditan Park),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的地坛公园内,又称方泽坛,是一处以历史文化建筑为主体的皇家坛庙园林景区,占地约37.4公顷。
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仍保存良好的最大祭地之坛。其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次年5月明世宗亲祀皇地祇于方泽坛,举行首次祭祀大典,明清两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使地坛成为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1749年5月爱新觉罗·弘历下令大规模修整地坛,竣工后其形制为后人所遵照,地坛公园曾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并于1984年5月正式对外售票开放。地坛的面积在北京五坛中排名第二,与处在城市南端崇文门的天坛遥相对应。其主要景点包括牌楼、方泽坛、皇祇室、神库等,方泽坛位于公园中轴线上,皇祇室和神库位于其西侧,其余建筑于园内根据功能择地而建,零星分布。
地坛于2006年5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5年3月入选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
名称
为皇帝祭地之坛,故称地坛。其原名方泽坛,为皇家坛庙,建设之初是明清两朝帝王举行“皇地祇”神祭祀等祭祀礼仪的场所。地坛遵循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南地北”“天青地黄”“乾坤”等理念,呈方形,与天坛遥相对应。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地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是帝王举行祭地礼仪的祭地之坛。古代统治者通过地坛和天坛以沟通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敬意,并像述职一样汇报自己统治国家的得失,以此来展现自己与“天地”的联系,加深“皇权天授”的观念,巩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地坛的选位、规划、建筑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均能体现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理念。坛庙建筑及祭祀具有将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象征着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它还蕴含着和谐、敬天、尊祖、重农、崇尚自然等思想观念,是中华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文化价值颇高。
兴建历程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定南北郊分祀,建地坛于北郊,夏至日至彼祭地。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5月,爱新觉罗·弘历下旨令人修整地坛,将皇祇室以及方泽坛围墙绿琉璃瓦顶改为黄瓦、方泽坛面黄琉璃砖改为白色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竣工,其形制作为其后历年重建工作的标准被遵照。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清高宗升配方泽,重修皇祇室、祭台、库座、斋宫、牌楼。
1860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聚集地坛,拆地坛砖石砌炮台。此为地坛首次被帝国主义劫掠。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爱新觉罗·载淳亲政,为皇帝亲诣行礼,重修皇祇室。此为帝制时代最后一次修缮。
1973年6月,地坛斋宫南殿挑顶修缮开工。工程历时四年,至1977年5月完工。修缮三座大殿挑顶修缮,西殿石栏杆配齐归安。拆除内宫门,于基址上堆起假山。
1980年2月7日,占用方泽坛和皇祇室的某军用仓库迁出,两组主体建筑交还地坛公园。
游览简史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5月,朱厚熜亲祀皇地祇于方泽坛,此为地坛首次祭祀大典。
据史料记载,明世宗皇帝于嘉靖十年、十四年两次亲自诣地坛致祭,余均遣官代祭。清爱新觉罗·玄烨在位亲自到地坛致祭26次。爱新觉罗·弘历在继位前曾替雍正帝代祭3次,继位后在位6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57次,是明清两代帝王中亲诣地坛祭礼次数最多的一位。爱新觉罗·颙琰在位25年中,每年均亲诣方泽致祭。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5月,清德宗亲诣方泽坛行礼。此为最后一次皇帝亲祀。自1531至1911年,明清两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使地坛成为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
1923年8月日本东京大地震时,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被黜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首次开放地坛,标志着地坛首次向公众开放。
1925年地坛公园曾被辟为“京兆公园”,于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1957年恢复,称“地坛公园”,其标志着地坛及其附属建筑群向公园的转变。
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移到地坛居住,地坛遂停止开放。
从建筑形式和文化理念的角度,包括地坛在内的明清坛庙建筑都堪称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作。其蕴涵丰富深刻的建筑哲理,如方位、阴阳和布局观念以及声学、力学、美学等建筑技法的完美运用,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且坛庙建筑及其相关的祭祀文化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作用。
位置境域
地坛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的地坛公园内,与北二环相邻,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占地约37.4公顷,其经纬位置约为北纬39°57′5″~39°57′25″,东经116°24′45″~116°25′7″。
方位布局
地坛公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都设有入口,若由西门进入地坛公园,可于途中见街西端的三间四柱七楼木牌楼一座,此为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
地坛公园各建筑群体按其用途择地而建,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为主的建筑格局。
地坛公园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祭祀功能区、皇室生活区及现代景观区。祭祀功能区为地坛公园的南半部分,包括方泽坛、皇祇室、神库、宰牲亭等,主管祭祀礼仪相关场地、准备所需物料等,其中方泽坛和皇祇室位于略偏于东部的内坛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为神库和宰牲亭。皇帝生活区为地坛公园的西北部分,包括斋宫、钟楼、神马圈等,主管皇室祭祀礼仪前的生活起居等,其中斋宫位于正中,北侧由西至东依次为神马圈和钟楼。现代景观区为地坛公园的东北部分,主要包括占地较大的养生园等,为中药文化展示园区。
主要建筑
牌楼
牌楼亦称牌坊,是位于地坛主门西门的首座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欲往地坛祭祀,首先须经过牌楼,再进坛门。该牌楼于明代始建时,称“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时,改为“广厚街”牌坊。但由于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两个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图示牌楼是中国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于1990年重新建设的。
新建牌楼高达13.5米,气势恢宏,选择了宏伟的门楼形式,雕刻精美的斗拱、梁架和彩绘等元素,秉承“天龙地凤”理念的单凤图和牡丹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观念。其采用绿色琉璃瓦面,彩画则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牌楼正面于中心处置有“地坛”二字匾,背面中心处则置“广厚街”字样。
牌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设计理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
方泽坛
方泽坛俗称拜台,位于地坛公园中轴线上靠南侧的中心,是地坛的主体建筑,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 “皇地祇神” 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俗称拜台。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遵乾隆皇帝旨谕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更换为艾青石坛面。旧有建筑未得到良好保存,图示建筑为1981年按清乾隆形制重建。
方泽坛的平面为正方形,布局坐南朝北,墁石按六八阴数铺成,采用黄琉璃砖。中心坛台分为上下两层,周围有泽渠,外围有坛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以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东北部为望灯杆,与其对称方位的西北部原有坎一处。
方泽坛的建筑艺术中最突出的是“正方形”几何母题的运用。突出正方形的手法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天坛的圆形象征天神,方泽坛的方形则象征地神,设计者以其为母题不断重复。方泽坛建筑的墙圈、拜台等在平面上形成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方形,仍是方形母题的重复。它们不仅拥有象征意义,而且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
方泽坛建筑艺术在空间节奏与透视处理上较为成功。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构图,使位于中心的方形拜台显的异常雄伟。实际拜台下层35米见方,二层仅20米见方。大大加强建筑气魄的原因在于巧妙的空间节奏处理,两层坛墙高度不同,外层比内层高近一倍,外门比内门高,两层平台的高度接近,台阶的宽度不同,一层宽3.8米,二层宽3.2米。这种加大近景或缩小远景尺寸的方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并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节奏感:当人登上拜台时,沿着神道越向前走建筑物越矮小,人越显得高大,相对地夸大了人的尺度。并通过台阶的远近曲直使人脚的触觉感受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方泽坛设计中只采用了黄、红、灰、白四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协调艺术整体的作用。
方泽坛的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象征“地谓之黄”。祭地之坛的存在蕴含中国古代明清的礼仪之争,即天地合祀与四郊分祀的矛盾。明世宗朱厚熜力排众议不遵明制,推行四郊分祀,于嘉靖九年10月到次年5月,依次建立天坛圜丘坛、地坛方丘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坛。
皇祇室
皇祇室与方泽坛相邻,位于其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时,曾在此设“通俗图书馆”,后于1986年秋将此地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
皇祇室有红墙自成一院,门一间。主殿为五开间歇山建筑,黄琉璃瓦,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无前后廊,外檐彩画新作,内檐仍是乾隆时期的彩画,为双凤枋心的和玺彩画。
明、清两代时,皇祇室是用于供奉诸神位的殿室,供奉后土娘娘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其承载中国古代皇帝的宗教信仰,代表了尊崇天地和祖先的儒家文化,皇帝会在这里举行各种祭祀仪式,表达对上天神灵的敬意,祈求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
神库
神库现称方泽轩,位于方泽坛西侧,是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小建筑群。
神库院落由神库、乐器库、神厨、祭器库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绿琉璃顶大殿和两个井亭组成,外檐彩画为修缮时新作,为墨线小点金双凤旋子彩画,内檐天花以上部分保留原有彩画。其中神厨为减柱造,减去了次稍间之间的前金柱。井亭为四柱盝顶。
正殿称为“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轿子)、龙亭(抬配位、从位诸神位的轿子)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东配殿称为“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称为“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称为“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而东、西井亭是为方泽坛内泽渠注水和为神厨供水的建筑,南殿及两井亭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建成。
宰牲亭
宰牲亭位于神库南侧,曾于1986年重建。门内两侧原有井亭各一座,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杀祭祀所用牲畜(如犊、冢、羊、鹿)的场所。
宰牲亭的建制为三开间重檐歇山绿琉璃顶建筑,朝向北方,南侧有灶房三间同正殿搭接,为1986年修缮时复建。
祭祀前一天的子时初刻,会于此处举行宰牲仪式。祭祀仪式中的宰杀动物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和奉献的方式,代表了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和崇拜。
斋宫
斋宫位于地坛公园的西北侧中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并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
斋宫正殿坐西朝东,为七开间绿琉璃歇山顶建筑,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彩画为双凤枋心的金线大点金,有前廊,三启门,门窗新作。殿下为崇台,正面三出陛,台阶中九旁七,侧面各一出陛,台阶七级。南北配殿均为七开间一斗三升悬山绿琉璃顶建筑,旋子点金彩画,减前金柱。原有的内宫门三间已被拆除,台基尚存,台上有叠石。
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颙琰各帝都曾在此斋宿。
钟楼
钟楼位于神马圈东侧,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因年久失修,曾于1965年拆除,并于2000年按原样重建。
钟楼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阔12余米。其内所置钟高约2.58米,直径约1.56米,重约2324千克。
钟楼内大钟上有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字,钟声洪亮浑厚,在祭祀文化中为皇帝进出礼仪迎送所用器具。
神马殿
亦称神马圈,位于斋宫正北方,始建于1530年,曾于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神马殿长期有人居住,1998年将居民迁出,现已经过修整,并设立为地坛文史馆。
神马殿为北向,五开间悬山绿琉璃顶,建制上减前金柱,三启门,门窗使用直。此建筑开间比例扁长,梁枋断面比例为3:2,应为明朝遗留的建筑建构。通面阔约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约7.5米,外有壝墙。
神马圈为皇帝来地坛祭祀时喂养御马的场所。
文化活动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1985年,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的开幕,是当代庙会的开端。它使这种已经绝迹的民俗活动,以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获得再生,既保留了旧庙会的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又充实了以健康丰富为主题的现代生活内容,让久违的庙会再现。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于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七举办,以“贺新春、庆佳节、众民乐”为主旨,以古坛风貌为依托,注重民族、民间、民俗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在京城庙会中独树一帜,已成为规模盛大、远近闻名的庙会。
地坛银杏文化节
地坛公园银杏大道作为北京著名的秋季景观,被网友们评为北京十大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园内200余株银杏树栽植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深秋时有大量白果叶掉落。
地坛银杏文化节是地坛公园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每年都能够吸引数十万名游客来此观赏地坛秋景。系列活动包括回顾往届地坛金秋银杏节精彩瞬间的“银杏摄影优秀作品展”、宣传银杏文化历史、食药同源生态价值及药用价值的“文化科普展廊”,以及毛猴、风筝、糖画等非遗手工艺品的展览展示等。同时举办的还有“深秋·银杏最美时”摄影大赛活动,旨在引导人们以银杏和秋色为创作基础,聚焦地坛秋季美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银杏文化。
书市
地坛书市起源于2002年承接太庙书市的搬迁,起初地坛书市规模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略有扩大,共有500余家参展单位、千余个展位,几乎囊括了所有在京的综合性出版社,一度还办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书市。
但到地坛书市举办的第八年时,在数字阅读和网络购书的冲击下,地坛书市开始遇冷,并于2013年正式停办。
在阅读爱好者的倡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地坛书市于2014年升级为“北京书市”,并乔迁至北京朝阳公园开张,以维护书市的长期基本运营。
其他看点
养生园
全称为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位于地坛公园内东北端,于2010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占地面积约2.5公顷。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并融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余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孙思邈雕像,脾土区,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养生园依托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不仅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更是市民了解中医、享受中医的好去处。
古树
地坛公园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有树木逾3.6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树168株,300年以上的古树80棵,侧柏是园内数目最多的树种。
历年来地坛公园一直重视古树的维护管理工作,每棵古树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并设有专人维护。2005年地坛公园完成了古树复壮工程,对全园古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维护保养,以此保证古树的茁壮生长。
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较为出名,被称为“将军柏”。其中“老将军”干围4.8米,“大将军”干围5.15米,另有一树“独臂将军”干围3.16米,其因曾屡次受创,仅存一枝,故得此名。
此外,地坛公园一直在开展树木认养活动,可供认养的树木包括雪松、侧柏等常绿树木,以及银杏、玉兰、元宝枫等高大落叶乔木,海棠花、碧桃、樱花等花灌木。园内170余株古树亦可认养,其中,既有树龄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以松柏为主;也有树龄介于100年到300年间的二级古树,包括国槐、榆树、无刺枣
相关文化
祭祀
祭祀制度起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崇拜,以后被统治者接受并加以改造,融合了儒家“敬天法祖”的思想,形成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祭祀特定神祇的官方祀典。并为历代政权所遵从,成为帝制时代最重要的典章制度。
祭告天地礼可分为进香、献礼、读祝、收尾四部分。典礼开始时,先由引导官引皇帝登坛至天帝神位前,皇帝需要进香后率众三拜九叩,期间导引官负责奉香。而在上香和跪拜时皆需赞礼官宣唱,在之后的礼仪中,叩拜时亦需宣唱。之后献礼,分为献帛、献爵两个步骤。期间由捧帛官、捧爵官分别负责奉帛、奉爵,交由皇帝献上。献礼毕后读祝。皇帝先率众三拜九叩,之后众人跪听读祝官宣读祝文。读祝毕后即可收尾,众礼官焚烧帛及祝文、尽撤坛前祭物,之后皇帝与诸大臣饮用祭酒,食用肉,完毕后,撤下酒食。赞礼官宣唱“排班”,皇帝率众列次排班,行一拜三叩礼。祭告天地之礼宣告完毕。
土地作为祭地仪式的对象,被视为万物之母;五谷代表着人类的粮食来源,被视为神圣的食物。人们会向土地和五谷神祈求食物丰收、家庭平安和真正幸福,表达对土地、祖先、五谷和传统文化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祭祀具有将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象征着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并蕴含着和谐、敬天、尊祖、重农、崇尚自然等思想观念。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长篇抒情哲思散文,发表于1991年,抒写了史铁生人生转折时期独特的生命感悟。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州市,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市一带“插队”。于1972年因病双腿瘫痪而回到北京,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史铁生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逝世。
与地坛的联系
史铁生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找不到工作和去路,并在萎靡的精神状态下“走”进地坛,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他写作《我与地坛》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地坛对史铁生的影响主要在于地坛以自身命运启迪史铁生,感悟“对生命中的动荡保持宁静的心态”的内涵。地坛经历了四个世纪的时间,从皇家祭坛沦为废弃古园,其跌宕起伏的命运让史铁生感悟出活着的意义。史铁生认为,地坛等待着他的到来,在他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却忽然落得双腿残疾时,将其所悟之理传授给他,让他学会时刻保持宁静的心态和生命态度,以应对漫长一生中的命运无常,超然地活在世间。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4年5月,地坛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开放,标志着地坛公园开始现代化转型。
1985年2月14日至26日,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在地坛公园开幕,共计接待游人约65万人次。该活动不仅成为后继庙会活动的开端,与后来历年举办的活动如2005年首届“游人艺术节”、2008年4月面向社会首次开展树木认养活动、2009年5月首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2013年11月首届地坛银杏节摄影征集活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游园活动等共同打造了地坛公园的金字招牌,宣扬了其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旅游价值等。
2008年8月7日,地坛公园作为当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最后一站,在方泽坛上举办隆重庆典活动,彰显了地坛公园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2014年12月,地坛公园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肯定其旅游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并扩大其知名度。
2021年10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包含地坛公园在内的赏银杏品文化主题线路,推动其景区开发和经济增长。
保护
1984年5月,地坛公园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地坛公园自20世纪中叶以来历经多次维护抢修和修缮重建工作,受保护状况良好。这一系列工作有利于古建筑群相关历史文化的长久存续。
2005年,国家对地坛公园古建筑进行复原修复投资的,从1981年开始的一系列工程全部完工。按时间顺序,依次包括方泽坛大修工程、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复建地坛牌楼工程、方泽坛棂星门门扇恢复、神马圈修缮工程、钟楼复建工程、地坛坛墙修缮工程、地坛古建筑修缮工程。
2008年以来,地坛公园仍在对部分建筑进行重建修缮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较好地保护了古建筑群。
2008年3月至5月,完成西门外牌楼修缮工程,进行瓦面修缮,彩绘上及地面修缮。
2009年6月25日至8月6日,完成神库及宰牲亭地面修缮工程。同年11月10日,完成方泽轩房屋修缮工程。
2012年,宰牲亭外檐油饰得到修缮。
2013年9月,进行钟楼、西侧外坛墙、广厚街围墙修缮工程,西侧外坛墙得到修缮。
2014年,完成斋宫西侧院库房翻改建工程。同年3月18日,地坛公园钟楼修缮工程、地坛西侧外坛墙及围墙修缮工程二次启动。同年5月15日,进行了钟楼修缮工程、地坛公园外坛墙及广厚街围墙修缮工程。。
2016年7月,启动坛墙坛门的修缮工程,涉及地坛西南外坛墙、内坛墙及坛门、方泽坛坛墙及棂星门、皇祇室院院墙及院门、宰牲亭院院墙及院门共五组建筑。
2018年3月23日,进行地坛公园地坛神库院修缮工程。
2021年12月,对地坛广厚街北侧围墙进行修缮。
获得荣誉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地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地坛公园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
2014年12月,地坛公园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5年3月,地坛公园被北京市园林局列入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
地坛公园先后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文明单位,被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授予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等。
参考资料
北京市文物局-地坛.北京市文物局.2023-07-25
地坛公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首都绿化委员办公室.2023-07-25
公园简介.地坛公园.2023-07-25
地坛公园.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07-25
地坛公园.北京旅游.2023-07-25
方泽景物 | 夏至.地坛公园 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5
地坛.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3-07-25
景点介绍 方泽坛.地坛公园.2023-07-25
北京市开放等级景区名录.北京市文旅局.2023-08-19
明代北京的皇家坛庙.北京市政协.2023-08-04
嘉靖皇帝.故宫博物院.2023-08-19
祭天.故宫博物院.2023-08-19
地坛坛墙坛门启动修缮.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25
地坛游记.个人图书馆.2023-07-25
地坛.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3-08-04
北京地坛地图.地球在线.2023-07-25
景点介绍 神库.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宰牲亭.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斋宫.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养生园.地坛公园.2023-07-25
导游图.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牌楼.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皇祇室.地坛公园.2023-07-25
地坛建筑中的学问 | 皇祇室.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4
景点介绍 钟楼.地坛公园.2023-07-25
景点介绍 神马殿.地坛公园.2023-07-25
地坛神马殿简介.北京本地宝.2023-08-19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简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3-07-25
庙会历史.地坛公园.2023-07-25
金色地坛 银杏传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3-07-26
北京书市见证的“读书热”.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25
地坛.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25
古树展示.地坛公园.2023-07-26
树木认养.地坛公园.2023-07-25
祭地文化.地坛公园.2023-07-26
史铁生.豆瓣读书.2023-08-19
史铁生.中国作家网.2023-08-19
游人艺术节.地坛公园.2023-07-26
国家文物局关于地坛广厚街北侧围墙修缮方案的批复.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8-04
首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2014年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2023-08-19
【专项类】东城区和平里街道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局.2023-08-19
公园荣誉.地坛公园.2023-07-26
目录
概述
名称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兴建历程
游览简史
位置境域
方位布局
主要建筑
牌楼
方泽坛
皇祇室
神库
宰牲亭
斋宫
钟楼
神马殿
文化活动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地坛银杏文化节
书市
其他看点
养生园
古树
相关文化
祭祀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与地坛的联系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