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碟
一种打击乐器
手碟(英文名:Hang、Handpan或Hand Drum),由瑞士夫妇菲力·霍纳(Felix Rohner)和萨宾娜·谢雷(Sabina Scharer)于2000年发明创造,是一种新兴打击乐器
手碟造型奇特,由两个半球型的钢模通过氮化作用过程组合而成 , 是一种外观呈椭网状或“飞碟”状的球形体鸣乐器,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且耗时。手碟音域较窄,音色空灵而清幽,可根据不同手法演奏出多种音效,被誉为“天籁之音”。有独奏、多人合奏、器乐合奏,或与舞蹈、诗歌、绘画等结合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适合演奏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有流行,代表人物有菲力·霍纳、萨宾娜·谢雷、大卫·库克赫曼、张大雯等,有《夜中星辰》《游园惊梦》《音乐之旅》等众多著名曲目。
构造
手碟的外观呈椭网状或“飞碟”状,主要有两种材质,一种是适合快节奏律动的氮化钢材质,它手感结实,音色深沉,呈暖色调。另一种是适合慢节奏、长旋律线条演奏的不锈钢材质,它手感灵敏,银色轻快,偏冷色调。
手碟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由8~11个音组合而成,中间部分称作基础音“ding”,有明显凸起的圆形点。其余7~10个音称作“note”,呈凹陷状环绕分布在ding音的周边,不同的凹陷处产生不同的音高,呈Z字向上形成各调式音阶,每个音区中央还会有一处名为“dimple”的凹陷, 起稳定作用,防止手碟变形;下半部分参考了印度陶罐鼓的形制和赫姆霍兹共鸣器的原理来设计成平滑结构,只有底部中心有一个孔,称作“gu”,也可用于调音。凹凸不平的结构形成了特色的音阶并与赫姆霍兹共鸣器产生共鸣,可根据不同的调式演奏世界音乐风格的乐曲。
制作工艺
手碟是集美术、物理、工程、冶金、声音等多学科知识的手工艺术品,它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且耗时,在制作成形中需要考虑形状大小、金属壳平滑度、延展性、音色通透度、音高精准度等工艺,考验着制作者的技术、风格、耐心、直觉和眼光,所以乐器价格相对昂贵。
制作手碟主要分为制形、氮化、制作音区、退火、调音、黏合、精调这7个环节,没有辅助工具,只能手工制作。首先拿一块钢板做成锅状的模子,在氮化作用下使两个金属体形成直径50厘米、厚度0.91~0.95毫米之间的外壳,在表面刷油黄铜后,送进600℃的高温火窑烤制数小时,再转入400℃的窑中继续烤制,不同温度的变化可使钢板壳的拉伸强度提高约10%,且增加了核心的硬度;其次,为了刺激周围区域来调整手碟的内部共鸣,每个凹陷的音区都是需要进行重复的手工敲打,以此调校手碟内部共鸣,凹陷的地方主要起稳定作用,防止手碟变形;最后用塑胶在外壳密缝处进行固定即可。
发音
手碟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有8~9个音,中心点为基础音“Ding”, 其余7~8个音环绕分布,底部中心孔,为低音“Gu”,同时也为调音用。通过用手敲击来发音。
演奏
演奏时可用坐式将手碟垂直于大腿上,或者放在架子上,也可以水平放置在大腿上使“Ding”朝上、 “Gu”朝下进行徒手演奏。演奏时较重要的是控制手指与乐器的接触时间,过快过慢抽离发出的声音难以达到手碟本身的效果。手指演奏单音时,指法较特别,通常手指放松,然后用一只手指快速弹过音区;手掌演奏时用手掌心拍击,发出的声音会用比指尖敲击更为浑厚、清脆;双手指演奏双音时类似打击乐手使用鼓槌,通过将中指放在食指上面并控制两根手指间的距离与敲击速度来完成称为弹指,可以获得多种音色且华丽的演奏效果;还可以用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相继在手碟上敲击,可获得不同的音效。
手碟音域较窄, 但声音空灵神秘,可用双手交替使用各种节奏型演奏出不同旋律,既可以演奏主旋律,也可以演奏以固定节奏为根基的和弦,可以独奏,也可以多人合奏,根据手指的不同位置、敲击的不同速度与方向,以及添加小型乐器部件,调整“Dum”和“Du”等方法改变或调整出演奏者所需要表现出的特殊音效。它没有特定的演奏方式,适合演奏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可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或者与舞蹈、诗歌、绘画等结合,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演奏风格。
发展历程
早期的非洲人发现凹下去的油桶可以发出不一样的音,发明创造了钢鼓,这是早期的手碟雏形。2000年,瑞士夫妇菲力·霍纳(Felix Rohner)和萨宾娜·谢雷(Sabina Scharer)被印度的格塔姆鼓奇妙声音所吸引,于是二人结合了钢鼓的高音和陶罐鼓的低音两个特点,在格塔姆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发明了这种自鸣体乐器,是世界上第一支手碟,并命名为 “hang”,后来人们都用“Hang”“Handpan”或者“Hand Drum”来称呼这一类乐器,传入中国后人们称之为“手碟”。2001年“hang”参加了国际乐器展并受到全球更多乐器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国家陆陆续续有人开始研发类似手碟的乐器,创造出诸如中国的AM手碟、玄音手碟,美国的Halo,俄罗斯的SPB Pantam等多种形制且具有本土特色的手碟,均属于“Hang”的衍生发明。
2000年~2004年间为第一代手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所有手碟由上下两块深冲压的半球形金属壳组成,将两块钢板粘合起来,通过氮气加热后使其深入金属的结构内以增加钢表面的硬度,既做了强化处理,又使壳内的空腔形成共鸣。它的特点是抛光的丁穹顶,有八个音场,最初提供30种,后来有45种不同的声音模型,基础音可以调到A3或G3,较少调到F3;2005年建造了Low Hang,是第一代手碟迈向第二代的过渡阶段,通过在烤箱中反复加热来进一步发展调音过程,调音到 F3、E3 或 Es3,除了具有八个音场的声音模型外,还提供了只有七个音高的较低音调;经过多次革新与尝试,从2006年起,出现了第二代Hang,两个半壳的表面都有一层拉丝然后烘烤的黄铜涂层,两个半壳粘在一起的接缝以黄铜环为边界。通过调节共振器、改良烧制过程等方式不断改进乐器的音色,使之更加低沉、饱满。声场排列成一个音圈,与斜率半径旋转45°。新一代的手碟选择了声音模型的新概念,并放弃了民族音乐音阶的方向。基础音定为D2,中心“Ding” 为D3,往下五阶为音环中最低音A3,包括其八个度音阶中的D4与A4,以上是所有手碟的音阶结构,“Gu”多定为D5,但调音者保有四个音阶可自由发挥。
现在一种结合数字音乐技术的新型电音手碟OVAL己诞生,它的外壳由大理石、 陶瓷、丙烯酸等材料加工而成,质量较轻,便于携带。OVAL的外表面设置有8个凹陷的按键,每个按键都是一个音场,内部安装了位置感应、压力感应等多个传感器,并配上数字音乐接口(MIDI键盘),用锂电池供电,演奏时将它适配于任何支持MlDl接口的音乐软件或设备,同时也可借助手持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参数调整,使其发出复杂多变的音色。
手碟在中国是借助媒体与明星效应来进行传播的。早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演奏者在城市、街头、工作室、演奏厅和自然环境中进行演奏,在互联网上进入中国人的视野。2013年艺术家陈睿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等录制文化节目时进行演奏普及;2016年电视剧《好先生》中用手碟演奏的《烟雨青黛》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开始关注这件乐器;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追爱家族》《南辕北辙》等作品中均出现了手碟的应用场景;在音乐类、综艺类节目《梦想的声音》《中国好声音》《百姓的味道》等节目中也多次出现手碟场景,由此手碟随着各类节目的播出,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会中的频繁互动,加快了手碟传入中国且进入大众视野的速度。
手碟在中国被认知、接受和喜爱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却拥有一批手碟爱好者和制作厂商。张桦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制作手碟的艺人,并将自己的手碟起名为“玄音手碟”;马岩也创作出自己的“AM手碟”;音乐爱好者宫关,于2018年生产出了第一批手碟,并成立了乐器制造公司,还有夏少华、韦云波、陈小勇、李京辉等众多手碟爱好者;除了独立制作者外,国内还有一批手碟制作厂商,也出现了手碟音乐人与制作厂商在工艺制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各类节目活动签约、与新媒体音乐人签约“带货”等渠道,不仅在国内拓展了市场,同时也频繁参与进了公众的业余音乐生活之中。
手碟是一种全新的可以同时演奏多种音乐元素的新乐器,这是乐器史上的一次革新,直接影响了创作领域的发展。因为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成熟的原因使手碟存在音域较窄、无法轻松移调、记谱方法不统一等局限性问题,有待艺术家们解决。
相关作品与艺人
手碟虽然出现较晚,但是也诞生了一些优秀作品,有独奏曲《雨中畅想》《夜中星辰》《银河春溪》,有合奏曲《日见晚樱》《游园惊梦》《池鱼笼鸟》,以及由中东笛+印第安笛+手碟演奏的器乐合奏曲《音乐之旅》等曲目;同时,也有发明创造手碟的瑞士夫妇菲力·霍纳和萨宾娜·谢雷,德国音乐家大卫·库克赫曼,中国的手碟艺人张大雯等众多优秀艺人。2021年,七个重庆妹子组建了重庆第一支女子手碟乐团——七女子手碟乐团。
参考资料
..2023-02-06
..2023-02-06
Die Geschichte der PANArt.Hang Library.2023-02-20
..2023-02-07
..2023-02-07
自学成才的手碟匠人.今日头条.2023-02-06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2023-02-07
Das Hanglexikon.Hang Library.2023-02-20
Das Hanglexikon.Hang Library.2023-02-20
Das Hanglexikon.Hang Library.2023-02-20
目录
概述
构造
制作工艺
发音
演奏
发展历程
相关作品与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