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学名:
穇属 indica (L.) Gaertn.),为
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植物,因取牛筋草之茎分裂作丝状,可用来逗蟋蟀,所以被称为蟋蟀草,又名千金草、油葫芦、千千踏、千人拔、稷子草。牛筋草分布于全世界
温带和
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南北各省区。其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常见于荒地、陆地草坪、路边、菜园、果园等地。
牛筋草未一年生
草本,高10~90厘米。根系极为发达,且根细而密。秆丛生,基部倾斜向四周开展。分枝多且长;叶片平展,线形,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
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
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小穗含小花3~6朵;颖为
披针形,具脊;第一外卵形,膜质,具脊,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果:囊果卵形,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
牛筋草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根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在夏秋季节,牛筋草常与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形成优势群落,构成暖绿色的自然景观,具有观赏性,可以开发成草坪草加以利用;但同时牛筋草是农田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杂草,危害60多个国家的46种农作物,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
形态特征
牛筋草为一年生草本,高10~90厘米。
茎
根系极发达,且细而密;分蘖呈铺散圆盘状。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基部倾斜向四周开展。
叶
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
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
花
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很少单生,长3-10厘米,宽3-5毫米;
小穗长4-7毫米,宽2-3毫米,含3-6小花;颖
披针形,具脊,脊粗糙,第一颖长1.5-2毫米,第二颖长2-3毫米;第一外稃长3-4毫米,卵形,膜质,脊带窄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具窄翼;鳞被2枚,折叠,5脉。
果
其子实为囊果,果皮薄膜质,白色,内包种子1粒。种子呈三棱状长卵形或近椭圆形,长1~1.5毫米,宽约0.5毫米,黑褐色,基部下凹,表面具降起的波状皱纹,纹间有细而密的横纹,背面显著隆起成脊,腹面有浅纵沟。种子包于果皮内,成熟时一起脱落。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牛筋草广泛分布于
温带和
热带等光照充足的地区,遍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较多。
生境分布
牛筋草其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可以适应各种不利的生长环境,多生于较湿润的农田、荒芜之地或路旁,其主要与玉米、花生、
甘蔗、水稻、草坪绿地、棉花、甘蔗以及果树等作物相伴生长。
生长习性
牛筋草生性强劲,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对土壤的土质及肥力要求不高,可以适应各种不利的生长环境,如在贫瘠的土地也能旺盛生长。
牛筋草种子萌发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子发芽时间为4月至9月。其中温度是影响牛筋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牛筋草种子的发芽温度在20℃~40℃之间,气温低于15°C时种子不萌发,当温度高于25°C时,牛筋草种子萌发率超过90%。温度不仅影响牛筋草种子的发芽率,同时还影响种子的发芽
速率(即50%的种子发芽所需的天数),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牛筋草喜光照,
光合作用器官发达,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牛筋草容易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同时其种子的萌发不受酸碱度的影响,在pH值为4~11范围内均可萌发,适宜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萌发,且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牛筋草种子埋深为0~1cm时,适宜萌发,且种子埋深继续增加,会严重抑制其萌发。
繁殖方式
牛筋草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且繁殖力极强,其复
穗状花序每一列上有30~65粒种子,一株牛筋草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分枝,每株牛筋草至少能产生几千粒种子,研究表明其单株结籽量可达14万粒;同时,牛筋草种子的萌发期较长,可从4月初一直持续到10月份。
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20~40℃,最适土壤深度为0~1cm,一般4月中下旬出苗,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牛筋草种子发芽的高峰期,种子于7至10月成熟,种子成熟后飘落,可借助风力、流水、动物取食排泄、动物皮毛和人的衣物表面吸附完成散布传播。种子在土中越冬,部分种子1年内可生2代,大多数的种子呈休眠状态逐年发芽。有研究表明,直到第7年牛筋草种子还有5.3%能发芽生长,8.4%的仍处于休眠状态,自然死亡率达86.3%。因此牛筋草虽然其种子的萌发率较低,但其种子量大,繁殖力非常强。
物种危害
危害现状
据报道,牛筋草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5种杂草之一,是60多个国家46种作物田的主要危害杂草,其中包括玉米、水稻、草坪、棉花、蔬菜、
甘蔗及果树等。据Zagonel等报道,牛筋草在巴西造成马铃薯和
胡萝卜分别减产57%和76%。Ma等研究发现,棉花田牛筋草密度5株/m2,导致棉花产量损失20%~27%。Eke等研究发现,20株/m2 牛筋草可导致玉米减产15%。据Fischer等报道,在
哥伦比亚种植的直播水稻中,如果不控制牛筋草的生长,其几乎可以造成水稻作物全部损失。此外,牛筋草还是玉米、花生、甘蔗以及水稻病害、
线虫的次生
宿主。
牛筋草在中国属外来入侵植物,现广布全国各地,是中国玉米、蔬菜、水稻、草坪绿地、棉花、
甘蔗以及果树等作物田的主要危害
禾本科杂草,如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茶茶园
玉林市的火龙果园、
合浦县虹豆田中发生率为100%,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发生密度达392.8株/m2,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危害成因
适应性强
牛筋草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其分枝多且长,覆地面积大,生存竞争能力强,多见于向阳的地方,可以适应各种不利的生长环境,如旷野、路边、荒地、田边、沟边和石头缝隙等,同时其植株
分蘖多铺散成盘状,坚韧不易拔断,即时经历重复性剪割、踩踏、遮阴等行为也能生长很好。
繁殖能力强
牛筋草本身繁殖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在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之间牛筋草的种子发芽,在7月到10月之间牛筋种子逐渐成熟,成熟后种子通过风、水和鸟类的取食等方式广泛传播异地,在土中越冬。研究表明虽然其种子的萌发率较低,但其种子量大,而且生命力顽强,甚至是第7年的牛筋草种子还有5.3%能发芽生长,因此,危害仍极大,防治难度也较大。
竞争优势强
牛筋草根系发达,根细而密,能够借助这样的先天优势抢夺土壤当中的养分和水分,使得周围生长的其他作物吸收营养不足,阻碍正常生长;同时,利用自身平铺生长习性和
分蘖能力强的优势,快速侵占生存面积,从而影响本地生物的正常生长,破坏本地
生物圈。主要危害的为
豆类、薯类、蔬菜、果树等旱地植物。同时,牛筋草还能和其他类型
禾本科杂草共同构成相应群落,从而变成一些特定病虫的主要寄宿地,从而导致本地作物的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干枯
防治措施
牛筋草生长期长,治理难度大,不可仅靠单一方法治理牛筋草,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措施协调配合,采用人工、药剂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措施防控。目前,普遍采用的牛筋草防控技术包括耕作防控、覆草防控、生草防控、
地膜覆盖、化学防控、火焰防控等方法。
其中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利用地膜覆盖,通过提高地膜和土表温度,抑制
禾本科杂草生长。对已经出苗的牛筋草,可以用人工挑除,如此,几年以后土壤中的休眠种子可逐年减少。在数量较多时,可采用化学除草的手段将其消灭。用药的时间最好选择在4叶期前后,牛筋草的组织比较幼嫩,对药敏感,收效快。但长期使用同一
除草剂容易导致牛筋草产生抗性,如在中国上海直播水稻田块10年间连续使用
氰氟草酯和唑草胺防治杂草,导致牛筋草对唑酰草胺和草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出现直播稻田防控牛筋草失效的情况,因此应轮换使用不同除草剂,同时因地制宜配合其他除草措施防控牛筋草。
主要用途
观赏用途
在夏秋季节,牛筋草常与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形成优势群落,构成暖绿色的自然景观,具有观赏性,同时因其生命力顽强,即使遭践踏,也能继续较好地生长的特性,可以开发成护坡绿化和耐践踏草坪草加以利用。
药用用途
牛筋草根或全草可入药,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散淤的功效。主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荨麻疹,跌打损伤。
参考资料
牛筋草.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