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栋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特别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1956年9月高中毕业后考入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1960年顺利毕业。1960年6月到1980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研室副主任。1972年—1973年,张兴栋到
山东大学晶体生长专业进修学习。1987年—1988年,张兴栋到英国玛丽王后学院
生物材料专业做访问学者。1992年3月到2005年6月担任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张兴栋担任四川大学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张兴栋是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先后获
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何梁何利基金奖、Acta Biomaterialia金奖等。1995年,研究成果等离子喷涂枪击
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1996年研究成果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学特征及陶瓷
假体研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年研究成果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制备工艺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8年4月出生于
四川省南充市。1950年3月张兴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工作了半年,他向组织提出希望到成县中(现
成都市第七中学)读书,复员办为其开了一张介绍信,他顺利到成都七中读
高中。1956年9月高中毕业后考入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1960年顺利毕业。
1960年6月到1980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3月到1998年11月在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担任主任。1983年开展了
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层植入器械研究,1991年在国际提出并确证无生命的多孔
磷酸钙陶瓷可诱导骨再生,相继发现材料可诱导
软骨组织形成,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1992年3月到2005年6月担任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95年,研究成果等离子喷涂枪击
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1996年研究成果
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学特征及陶瓷
假体研究获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年研究成果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制备工艺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1998年研究成果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材料制备新工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12月到2006年12月在国家
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主任。2002年注册成立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始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2003年骨诱导
磷酸钙陶瓷和体内骨组织工程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6年1月起担任国际组织工程标准化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年Ca-P生物材料的骨诱导性及其机理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2月6日当选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5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2015年10月起担任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2017年3月27日,获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0年4月,获得第14届Acta Biomaterialia金奖。
张兴栋从1983年起研究生物活性陶瓷,在世界上首先系统地证明无生命多孔
磷酸钙陶瓷,不外加骨生长因子或活体
细胞,可以诱导骨形成。1991年发现并提出“骨诱导性生物材料”,证明一种医用的磷酸钙生物陶瓷若被植入体内,会逐渐转变成人的新骨头。通过该成果,张兴栋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骨修复产品——骨诱导人工骨。
二十世纪90年代张兴栋发现材料可诱导骨形成,建立了理论雏形,首创骨诱导人工骨并推广临床应用;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诱导有生命的组织或器官再生,为生物材料发展开拓了的方向。
张兴栋擅长采用“鼓励式教学”。2月13日,张兴栋在
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第一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学术报告。2022年3月4日张兴栋以“坚韧不拔,勇攀高峰”为主题,给
四川大学师生们带来专题讲座。
张兴栋还曾担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奠基人、名誉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2012年)主席,国际生物陶瓷学会主席,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USBSE)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太委员会理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中心顾问,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
张兴栋
生物医学工程奖励基金由张兴栋发起设立,由杭州启明、北京美中双和等6家公司捐赠,数额达3000万元,由
中国农业银行运作,用于奖励在生物医学领域品学兼优的学生、青年教师以及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