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杂记》是由
清代浙江钱塘人
施鸿保创作的一部作品。他在
福建省担任幕僚期间,以其外地人的独特视角,记录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历史轶事,为研究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闽杂记》最初由施鸿保于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撰写,直至
咸丰八年(1858年)完成定稿。书中内容涵盖了作者在福建各地的经历和见闻,包括未曾前往的福宁、
漳州市、
永春县、台湾等地。施鸿保将这些记录整理成册,不分类别,共计二十卷。后来,他又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分为四大类,并加入了自己在困难时期撰写的《思悸录》,最终形成二十六卷的《闽杂记》。然而,现存版本仅为
施鸿保原著的三分之一,收录了十二卷内容,由朱埙手抄并排印,尽管如此,这部作品仍然包含了广泛且重要的
福建省地方史料。
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了《闽杂记》,并与
清代周亮工的《闽小纪》合编发行。由于原稿保存严密,朱埙得以借阅并摘录部分内容,经过整理后,将其分成十二卷,交由尊闻阁主人排印,以便更广泛的传播。
施鸿保(-1871),清朝浙江钱塘县人,字可斋。他曾被
林则徐评为「童生第一」,并获赠对联。
施鸿保未能通过多次科举考试,转而在多个官僚
幕府工作,主要活动于闽赣两地。他的著作大多失传,唯有《闽杂记》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