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埠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台州黄岩区的旅游景点
沙埠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窑址分布范围广,形成了以沙埠、院桥、高桥三个乡(镇)交界地为中心的窑址群,包括窑址7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有碗、罐、壶、盘等。胎质坚致,胎体轻薄,呈青灰色。釉色青绿或青中泛黄,光泽莹润。窑具有喇叭形支座、垫圈、匣钵等。绝大部分瓷器上饰有花纹图案,如不死鸟、鹦鹉、牡丹、菊花、莲花,还有云纹、席纹、叶纹等,大多是在胎胚上刻划而成,有些是将各种纹饰刻在模具上,再拍印到器物胚体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概述
沙埠青瓷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五代十国、宋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沙埠青瓷窑址属越窑窑系,创烧于北宋。其中以麻车和瓦屑堆两处窑址的遗物堆积最为丰富、精美,最有代表性。从现场调查采集的标本来看,这一带盛产碗、盘、盆,现时也烧粉盆、水盂、碟、壶、瓶、罐等。胎质细腻坚硬、火候较高,色以青绿色为主,光泽莹润,绝大部分器物上饰有花纹图案,体现了这里已有高超的制瓷技艺。
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岩区沙埠镇青瓷窑址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五代十国越窑青瓷遗址。是在1956年底省文馆会在秀岭水库考古发掘时发现的。据文物考古研究发现,沙埠青瓷窑址存续的时代上起晚唐下至北宋。沙埠青瓷窑址在《黄岩县志》等旧志上没有记载,在群众中却有“九龙透天”的故事传说,可见当年窑业之盛况。
内容
沙埠青瓷窑址属越窑窑系,创烧于北宋。其中以麻车和瓦屑堆两处窑址的遗物堆积最为丰富、精在美,最有代表性。从现场调查采集的标本来看,当时这里已有高超的制瓷技。
在唐末五代,黄岩青瓷窑的产品曾风行,运销海内。这个窑址是1956年底省文管会在秀岭水库考古发掘时发现的。从窑址采集的瓷器标本看,器形以盘、盆、碗为主,杯、粉盒、水盂、碟为次,壶、瓶、罐、鼎等又次之。花纹图案秀丽鲜明,主要为划纹,也有印纹。纹饰可分为鸟兽和花卉两类,此外还有云纹、太阳纹、席纹、鱼鳞纹、鸟羽纹和针点纹等。窑址依山而建。从出土瓷器看,都是轮制。瓷器胎质坚硬而细腻,胎体轻薄,火候较高。釉色以青绿为主,淡青色、青黄色为次。现存窑址还有沙埠乡的竺家岭、牌坊山、窑坦、金家、下山头、俞成庙,高桥乡的瓦瓷窑和秀岭的麻车等。沙埠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埠窑群是晚唐北宋时期台州市窑系中的佼佼者。窑址以仙姑岭为中心,在不到2公里长的地带中,窑址林立,烧造生活用瓷,艺术瓷和外销瓷,现存窑址有竹家岭,凤凰山,下山头,窑坦,金家,高桥的瓦青窑。窑身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一般厚1—2米,最厚处达6米。窑床均设置在山坡上,多属阶梯式龙窑,一般长30米,宽2.5米。烟囱在山顶,窑炉火堂及制瓷作坊均在山脚平地。窑群周围瓷石矿,水源和燃料十分丰富。器物造型端庄古朴,丰满秀气,精美别致。花纹装饰庄重,简练豪放。制作技法有轮制,手制、模制,透雕和塑瓷。瓷器胎质坚硬,细腻而且轻薄,火候较高。釉色以青绿为主,淡青色和青黄色次之,还有其它的七种颜色,通过施釉,釉彩光亮。
从窑址采集的瓷器标本看器形,以盘,盆,碗为主,杯,粉盒,水汞笔碟次之,壶,瓶等又次之。花纹图案秀丽,鲜明,生动。主要是划文,也有印文。文饰可分为鸟纲和花两类。飞禽兽不死鸟等;花有茄花,菊花,茶花等。此外还有云文,针点文等。从划文线条来看,其手法非常调和熟练。所有这些都证明当年沙窑址在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
特色
沙埠窑址群的创烧时间亦在唐末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器型有壶、瓶、罐、钵、盘、碗、碟、盅、水注、谷仓、熏炉、水盂、瓮、鼎、粉盒、茶托、灯盏、佛像和鲤鱼等20多类50余品种。用轮制、手制、模制、透雕和瓷塑等技法,产品大多为套置叠烧,也有覆烧。窑具有三种大小不等的凹底匣钵、垫圈、垫饼、支丁和筒形支座。器物胎骨致密坚硬,质呈灰白色。装以刻划、模印、堆贴、针点、篦状、透雕和瓷塑等八种技法为主要工艺手法。纹饰的题材有云龙、双凤衔牡丹、莲池鸳鸯、飞花间、蝶恋花、鹦鹉戏花、双凤对飞、席纹、曲折纹、弦纹等,以牡丹、唐草野菊、宝相花、蔓藤、山茶属、芙蓉、玉兰、百合和卷草等缠枝花,荷花、茄花、水枝花、桃花、秋叶、杜鹃、菠萝形等折枝花为主要纹饰。釉色青中泛黄、淡青、翠青和酱褐釉。器物表里均施满釉,釉层较厚,玻化强,绝大部分釉层有冰裂纹。色彩滋润光泽,透明如镜。
1、仅从采集的标本看,产品种类就有碗、钵、盏、盘、罐、洗、、坛、钟、、砚、棉花灯、盘口壶、带流壶、兽形流壶、房屋模型等20余种。这些产品基本上以瓷土作胎为主,胎质灰白或铁青,胎骨细腻,结构坚致。烧成温度极高,叩之声音清脆。
2、器型以敛口、深腹、平底或短颈、鼓腹、平底,和圈底或玉壁底、矮腹坦口为主要特征。多丰满秀美与精巧雅致。不同于越窑的修颈肥腹,也不同于瓯窑的疏松厚重。
3、瓷器上应用化妆土,一般认为是从隋唐开始,后来沙埠青瓷窑址发现的实物证明从晋朝时即已应用了化妆土,已经应用了好几种颜色。
4、釉与瓯窑、越窑等青瓷窑系一样,用的也是青釉。但釉色不同于瓯窑的青中泛灰,也不同于越窑的青中泛黄。而是以淡青和青中微黄、带黄为主,其次是乳浊釉,再次则是黑褐色釉。釉质细润,玻璃质感强。器物的施釉方法主要是浸釉,大型器物均用刷釉。大部份器物施釉不及底,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器物施满釉。通体里外满釉,釉色淡青,晶莹光泽,玻璃感强,清亮透明,似冰如玉。颇与西晋人潘岳《笙赋》中所描绘的“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露”的缥瓷特征相符。
5、以弦纹和凹弦纹为贯穿前后时代的主要纹饰。辅以旋纹、摩尔纹、叶脉纹、编织纹、勾连纹、斜格纹、篦纹和贴花铺首等。
6、褐彩装饰,独具特色。褐彩装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器物的口沿上点饰彩。有对称二点、四点和六点,或不规则一点乃至五子棋数十点。
(2)在器物的耳面上点饰褐彩,单耳点饰,双系点饰。有的则在饰以叶脉纹的耳面上再点饰褐彩。
(3)在器物的肩腹、盖面上点饰一圈或数圈褐彩,有的还组成多种花纹图案,有的则是通体纵横点上密密麻麻的褐彩。粗点如指模,细点如米粒,铁质很浓,发黑。这种装饰独具一格,为其它窑系中所不见。
(4)在器物的腹部上用褐彩书写纪年文字,如沙埠青瓷窑址中发现的一块青瓷残片上就有褐彩书写的纪年文字,仅剩“日作”二字。
7、瓷质的窑具上模印铭文。这在其它窑系同时期的窑具中所未见。
意义
1956年,建秀岭水库时,发掘东汉南梁时期52座古墓葬,其中带纪年坟墓19座,出土陶瓷器120件、铜镜10面,青瓷鸡壶、虎子瓷罐、碗、碟等为黄岩青瓷窑产品。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先铭认为,这些器物为六朝瓷器,特别是南朝断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研究六朝青瓷的演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窑址定名“黄岩窑”。1956年至1957年间,共发现竺家岭、牌坊山、瓦屑堆、金家岙、下山头、双板桥、俞成庙及麻车八处窑址,竺家岭遗址面积最大,遗物也最丰富。黄岩窑釉多青绿色,为越窑系瓷器的上好釉色。纹饰也多种多样,刻花鹦鹉大盘标本具有黄岩区特征,在越窑系及浙江省同期瓷窑中均无此种装饰,器物及纹饰都具有典型的五代十国作风。
专家们认为,黄岩有优越的海港,黄岩窑的外销不次于其它窑的出口量。晚唐、五代时,中原地区日本菲律宾的青瓷,可以推断属黄岩窑的产品。黄岩青瓷在南宋白瓷兴起后衰落,数百年后遗留青瓷碎片堆积如山。黄岩青瓷窑的认定,是中国青瓷业的重要史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内容
特色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