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龙(学名:Nedoceratops)是
开角龙亚科恐龙的一属,是种草食性恐龙。双角龙是角龙亚科恐龙的一属,是种草食性恐龙
双角龙生活于上
白垩纪的
北美洲。它的化石是一具保存较差的头颅骨,是在1905年发现于
怀俄明州的兰斯组。许多年来,双角龙曾被认为是
三角龙的一种,但一个1996年的研究认为双角龙是一个独立的属。双角龙的学名曾先后为Diceratops、Diceratus,但都被发现被其他动物所使用。在2007年,双角龙被改名为Nedoceratops。在2010年的一份研究,提出双角龙的化石是三角龙的接近成年个体,而不是独立属,还没有定论。
在
奥塞内尔·马什的
角龙科专题论文中,进行了双角龙的初步研究。但
马什在1899年逝世,无法完成这份角龙科专题论文。约翰·贝尔·海彻尔((JohnBellHatcher)在)接手这个论文的三角龙部分,但他在1904年死于
斑疹伤寒,也无法完成该论文。隔年,理察·史旺·鲁尔((RichardSwannLull))将论文的部分完成并出版公布,并将一个发现于
怀俄明州的头颅骨,命名为'海氏双角龙(Diceratopshatcheri),属名意为“两根角的面孔”。这个研究的大部分完成于海彻尔,鲁尔只是将研究完成并出版,他本身并不认为双角龙有足够的特征可以成为独立属,而认为其差异主要来自于病理。在1933年,鲁尔改变想法,将双角龙归类于
三角龙属的一个
亚属,并将钝头三角龙(T.obtusus)归类于双角龙,认为后两者的差异在于年龄大小。
有几个学者都认为双角龙可能是
三角龙的直系祖先,或是其最近的近亲。在杰克·霍纳(JohnR.Horner)与约翰·斯堪那拉(JohnB.Scannella)的2010年研究中,除了提出
牛角龙属是
三角龙属的成年个体,也提出双角龙是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他们是根据头颅骨的鳞状骨、颈盾缘骨突的形状,以及头盾有初步的洞孔。双角龙的唯一头颅骨,其实是三角龙从短头盾、无洞孔,演化至长头盾、双洞孔的某个年龄阶段。他们并提出双角龙缺乏鼻角,因在化石化过程中遗失了。在2011年,AndrewFarke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个头颅骨有一定年龄、有足够差异,应该是独立属。
如同所有
角龙下目恐恐龙,双角龙是草食性恐龙。在
白垩纪期间,
被子植物门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双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
苏铁、
针叶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