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甘遂(学名大戟属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又名漂甘遂、猫儿眼、甘、甘泽、化骨丹等,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为中原地区特有植物,产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等地。常生长在草坡、农田地埂、沙地、荒坡、路旁、田边等处,为一般性禾本科杂草,偶入麦田、菜地,危害不重,但较难铲除。
甘遂的根呈圆柱状。茎自基部起多分枝或仅有1~2分枝。叶互生,呈线状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基部渐狭,全缘;有不明显或略可见的羽状侧脉;总苞片呈倒卵状椭圆形。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有短柄;总苞呈杯状;雄花多数,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蒴果黑三棱状球形。种子灰褐色至浅褐色,呈长球状。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甘遂的干燥块根可入药,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消肿散结、泄水逐饮等功效。
历史记载
名称来源
甘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并以甘遂为正名,又名主田。且后来的本草大多都延用甘遂为正名,例如:《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中记载其名称来源为:其味微甘而主功逐,故名甘遂,遂者坠也。
本草考证
甘遂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逐水良药。中原地区历代本草书籍中关于甘遂植物的插图变化较大,且有的与甘遂植物形态特征不相符,但对植物形态的文字描述一致;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中记载的甘遂产地也略有变化,但主要认为京西着上,与现今甘遂主产区基本一致,故甘遂又有“京甘遂”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2020年版本中规定甘遂的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
甘遂是一种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高25~4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
根、茎
甘遂的根呈圆柱状,末端呈念珠状膨大。茎自基部起多分枝或仅有1~2分枝,每个分枝顶端分枝或不分枝,高20~29厘米,径3~5毫米。
叶互生,变化较大,长2~7厘米,宽4~5厘米,呈线状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钝或具有短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有不明显或略可见的羽状侧脉;总苞片长1~2.5厘米,宽4~6毫米,呈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苞叶2枚,三角状卵形,长4~6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基部近平截或略呈宽楔形。
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有短柄;总苞高与径均为3毫米左右,呈杯状;边缘有4裂,裂片为半圆形,边缘及内侧有白色柔毛;腺体呈新月形,两角不明显,呈暗黄色至浅褐色,有4个。雄花8~13枚,每花具雄蕊1枚,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位于雄花中央,子房光滑无毛,有3个花柱柱头2裂,不明显。
果实及种子
果为蒴果,无毛,长与径均为3.5~4.5毫米,呈黑三棱状球形。种子为灰褐色至浅褐色,长2.5毫米,径2毫米左右,呈长球状;种阜盾状,无柄。
物种分布
甘遂是中原地区特有物种,产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等地。
生长习性
甘遂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喜凉爽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栽培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中。常生长在草坡、农田地埂、沙地、荒坡、路旁、田边等处。此外,甘遂为一般性禾本科杂草,偶入麦田、菜地,危害不重,但较难铲除。花期4-6月,果期6-8月。
繁殖方式
甘遂可用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
甘遂种子繁殖时需注意其发芽率,若贮藏不当,种子易失活,因此在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采种后,需选用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繁殖,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在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于冷水中,混合草木灰,进行穴播或条播。若采用穴播法,需要按一定的行距开穴;若采用条播法,按一定行距开沟后还需要覆土并浇水。若进行育苗移栽,需要前一年在育苗地播种,次年春天开始移栽。
根状茎繁殖
甘遂的根状茎繁殖一般于春季进行,将串珠状根挖出,从根的细处切开,不能伤到粗壮部分。采用穴栽方式栽种,栽种时将根的上端朝上,覆土压实并浇水,加强后期管理。在其生长期间需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时需要注意排水。5月上旬即可出苗。
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
当直播的甘遂苗出土后,其苗高达5厘米时,需按一定的行距间苗;根繁殖则需要分情况补苗,同时要锄草,早期应浅,不能伤根,后期可稍深。每年需要追肥,幼苗阶段一般选用人畜粪尿作肥料,为促进根的生长,可适当增加过磷酸钙或草木灰。另外,在甘遂的花期需及时除去花蕾以利根的发育。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是甘遂的主要病害,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其叶片,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在其发病初期可采用波尔多液喷施防治。地老虎蝼蛄等是甘遂的主要虫害,主要危害其种子及幼苗,可人工捕杀或用晶体敌百虫喷施防治。
采收
甘遂栽培两年后即可采挖,一般于春季开花前和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
药用价值
甘遂的干燥块根可入药,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消肿散结、泄水逐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肿疮毒、风痰癫痫、胸腹积水、气逆咳喘等病症。
相关研究
甘遂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强刺激性,以及导致促发炎症等。有学者通过考察甘遂不同的炮制品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得出甘遂生品的毒性作用最大,清炒品次之,毒性作用最小的是醋润品这一结论。
参考资料
甘遂.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2-23
Euphorbia kansui.自然标本馆.2023-02-23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2-23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名称来源
本草考证
形态特征
根、茎
果实及种子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根状茎繁殖
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
药用价值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