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Ammonium Bicarbonate)是一种氨的碳酸盐,为
无机化合物,又名重碳酸铵、酸式碳酸铵、食臭粉,
化学式为NH₄HCO₃。碳酸氢铵外观呈白色或无色固体粉末,有氨的气味,易溶于水,溶于甘油,不溶于苯、乙醇和丙酮等,其分子量为79.06,密度为1.586 g/cm³。碳酸氢铵受热或与水接触时易挥发,受热分解为氨气、
二氧化碳和水,
水解生成氨水和碳酸。还可与酸、盐等反应。
碳酸氢铵常用碳化法制得,该法最初由中国化学家
侯德榜提出。碳酸氢铵应用丰富,可在食品工业中作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和膨松剂等;在轻工业中用于生产皮革、泡沫钛和胶粘剂等;在农业中用作肥料、农药等;在水处理中用于改善水质、淡化海水等;在化工生产中用作化工原料、尾气吸收剂和稀土
沉淀剂等;在环境治理中用于修复含重金属的土壤。
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和氨均为人体代谢产物,所以适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无害。吸入碳酸氢铵粉末可能会导致咳嗽、咽喉疼痛,眼睛接触可能会导致发红,疼痛。碳酸氢铵较稳定,不可燃,受热分解可能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分子结构
碳酸氢铵
晶体为斜方晶系,属于mmm晶类,其结晶习性有三种:柱状、板状和粒状,如下图所示。柱状和板状的晶体柱面发育,锥面完好,晶形简单,颗粒较大,透明度较好,呈无色。粒状的晶体晶面丰富,颗粒较小,透明度较差,呈乳白或浅灰色。除此之外,碳酸氢铵还有针状或斜方双锥体,晶体的连生现象普遍。
在碳酸氢铵晶体中,CO₃²⁻离子形成平面三角形配位,C原子位于中心,O原子位于角顶。C—O之间平均键长为1.290 Å,O—C—O键角平均为120°。CO₃²⁻离子之间由氢原子以
氢键O—H┉O联结成无限延长的链状氢键体系。NH₄⁺离子形成以N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配位,N—H的平均键长为0.960 Å,H—N—H键角平均为109.5°。NH₄⁺离子位于HCO₃⁻链状体系的中间,以N—H┉O氢键与上下左右四条链中的O原子相联结,从而形成复杂的三维氢键网络结构。碳酸氢铵
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碳酸氢铵
晶体中,N—H┉O氢键键长为2.900 Å,属于弱氢键,导致结构内部不脆弱且松弛,在随着含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其破坏与消失就更加显著,促使碳酸氢铵分子分解为氨气、
二氧化碳和水。O—H┉O
氢键键长为2.540 Å,
极性强,在结构中形成牢固的HCO₃⁻分子链,使HCO₃⁻分解受到抑制。在溶液状态下,HCO₃⁻通过O—H┉O氢键缔合成较稳定的双聚离子,如下图所示,降低了碳酸氢铵的
溶解度。此外,O—H┉O氢键具有强亲水性,在
晶体表面易
吸附水分子形成氢桥键,使晶粒相结合形成不规则的大结块,所以随着含水量增加,碳酸氢铵极易结块。
物理性质
碳酸氢铵外观呈白色固体,有氨的气味,其易溶于水,溶于
丙三醇,不溶于苯、乙醇和
丙酮等,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1.6 g/100g(20 ℃)。碳酸氢铵
摩尔质量为79.06 g/
摩尔,
熔点为107.5 ℃,蒸气压为7.85 kPa(25.4 ℃),由于碳酸氢铵的晶体通常有三种构型,柱状、板状、粒状,所以对应的
折射率为1.423、1.536、1.555三个,密度为1.57g/cm³、1.586 g/cm³、1.58 g/cm³。解离常数(Kd)为1.45,室温下比较稳定,具有挥发性,约60℃分解,放出的白烟由碳酸氢铵的NH3 21.5%、CO2 55.7%、H2O蒸气22.8%组成。分解
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碳酸氢铵易挥发,影响其挥发分解的基本因素是温度和水分含量,温度上升及水分含量增加都会加速其挥发分解。为了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可采取增加添加剂或热干燥的方法减少水分,或通过机械造粒、增大结晶等方法改变碳酸氢铵的粒形等措施进行防护。
化学性质
分解反应
碳酸氢铵受热时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氨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
碳酸氢铵在水中可以发生
水解,生成碳酸与
氨水,反应方程式如下:
与酸反应
碳酸氢铵与稀酸反应时,生成
铵盐并放出
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如下:
与碱土金属硫酸盐反应
碳酸氢铵可与碱土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析出它们的
碳酸根。如与
硫酸钙反应时,将其转化为
碳酸钙。此反应可用于硫酸钙垢的除垢。反应方程式如下:
制备方法
碳化法
碳酸氢铵主要由碳化法生产制得,碳化法合成氨工艺为中国独创,由中国化学家
侯德榜提出。制备碳酸氢铵的主要原料为
氨水和
二氧化碳,先用水吸收氨制备浓氨水,然后再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化生成
506-87-6,再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方程式如下:
二氧化碳变换气依次进入碳化塔、预碳化塔、副塔和回收清洗塔,浓氨水首先进入预碳化塔,与来自碳化塔的二氧化碳变换气接触,在不析出碳酸氢铵的前提下使浓氨水得到足够的碳化,再导入碳化塔。在此浓氨水与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新鲜变换气进行逆流接触,生成碳酸氢铵结晶。然后将此悬浮液送离心分离机,经分离的固体碳酸氢铵可直接包装,或经干燥后包装,母液用以制备浓
氨水循环使用。
碳化流程分常压碳化和加压碳化两种。常压碳化是将含有
二氧化碳的原料气加压到4个大气压后进行碳化,加压碳化一般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原料气体直接加压至7个大气压以上进行碳化。目前,生产中采用较多的是加压碳化流程。加压碳化流程有串联、并联和两并一串等三种方式。
检测方法
滴定法
碳酸氢铵通常采用滴定法进行检测,向碳酸氢铵
水溶液中加入适当的
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到达一定程度的pH值时,指示剂会发生变色作用,因而可以测定出碳酸氢铵的含量。反应原理方程式如下:
应用领域
食品工业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其可作酸度调节剂、稳定剂、膨松剂和发酵剂等。碳酸氢铵受热后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使食品形成海绵状疏松结构。主要用于饼干、面包、糕点等的生产,通常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
轻工业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轻工业领域。在制革工业中,碳酸氢铵可用于中和浸酸裸皮中的过量酸,以利于铬鞣[gè róu]或植的顺利进行;在铬铝结合鞣制时用于提高碱度,使所得成品粒面细微等。碳酸氢铵还可作
造孔剂,用于生产高孔隙率的泡沫钛;作发泡剂用于胶粘剂的生产等。
农业、畜牧业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农业、畜牧业领域。在农业中,碳酸氢铵可用作肥料,将其施入土壤后,可较快溶于水形成
铵根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如下图所示。铵离子既可为作物吸收,也可为土壤胶体吸附,且无任何副成分残留在土壤中,长期施用不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碳酸氢铵肥料可用于旱地基肥、旱地追肥、稻田基肥与面肥及稻田追肥等。碳酸氢铵还可作农药用于防治柑橘青霉病、辣椒疫病等。此外,将碳酸氢铵与稀
盐酸作用置于蔬菜大棚内,将大棚密封,碳酸氢铵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增加蔬菜产量,氯化铵也可再次作为肥料使用。在畜牧业中,将碳酸氢铵添加于在青贮玉米饲料中可增大其pH值,提高饲料的品质。
水处理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水处理领域。将其用于池塘能改良水质、清除池中
禾本科杂草,对
三毛金藻也具有防治作用。
碳酸氢钠还可在海水淡化中作汲取液,因其具有高
溶解度、高
渗透压及易回收等优点,可通过正渗透技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正渗透即以选择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使溶液中的水从低渗透压侧向高渗透压侧传递的过程。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具有低能耗、低膜污染以及高回收率等优点。
冶金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冶金领域。在氯化冶金过程中,原料中的铅会生成氯化铅。由于氯化铅熔点低、挥发性高、易潮解,在后续火法熔炼时会大量挥发进入烟气,导致铅的直收率降低,还会造成后续收尘工序布袋粘结、设备腐蚀等问题。因此,在入炉前应对含氯化铅物料进行脱氯转化处理。而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氯化铅可以转化为碳酸铅,从而达到脱氯的目的。
环境治理领域
碳酸氢铵可用于环境治理领域,如用于改善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当利用植物提取修复土壤时,所用
超积累植物通常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地上部分生物量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所需时间太久。而碳酸氢铵有增强重金属活性的能力,施用碳酸氢铵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了植物对污染土壤的净化率。利用碳酸氢铵修复污染土壤,修复成本较低且实用性强。
化工领域
化工原料
碳酸氢铵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其他物质,如碳酸氢铵与过氧化氢、苯甲酰氯反应可制备过氧化苯甲酰,与氟硅酸反应可以用于制备冰晶石。此外,碳酸氢钠还可与硫酸锰反应制备碳酸锰、与水玻璃反应制备白炭黑等。
尾气吸收剂
碳酸氢铵可用于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以碳酸氢铵作为吸收剂与
二氧化硫反应,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铵,以达到尾气处理的目的,反应方程式与工艺流程图如下。
还可将碳酸氢铵分解为氨,用于还原有害气体一氧化氮,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与工艺流程图如下。
稀土沉淀剂
碳酸氢铵可用作
稀土沉淀剂。碳酸氢铵具有稀土沉淀率高,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向
氯化镧[lǜ huà lán]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首先与稀土溶液中的剩余游离酸发生中和反应,放出
二氧化碳气体。当游离酸中和完后,碳酸氢铵就开始与稀土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快速形成碳酸镧沉淀,反应方程式如下。碳酸氢铵还可沉淀,用于
氧化钇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如下。
其他领域
除以上应用外,碳酸氢铵还可用于热交换器管的除垢,在医学中用于制备祛痰剂,用于织物脱脂及用作分析试剂、灭火剂等。
安全事宜
毒理学数据
LD₅₀ 小鼠 皮下 245 mg/kg
危害
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和氨均为人体代谢产物,适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无害。吸入碳酸氢铵粉末可能会导致咳嗽、咽喉疼痛,眼睛接触可能会导致发红,疼痛。碳酸氢铵较稳定,不可燃,受热分解可能会释放出
有毒气体。
急救
泄露与火灾
预防措施
储存与贮运
碳酸氢铵应在密闭状态下贮存于干燥阴凉、自然通风处。不可受热和曝晒,以免分解,防止受潮。并与
强氧化剂、
强碱和酸等分开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