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新(192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6日),出生于
盐城市,1951年至1956年就读于
大连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获得于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子肿瘤病因学开拓者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
陆士新是中国分子肿瘤病因学开拓者之一。主要从事肿瘤病因学、
化学致癌与癌变机理的研究,在食管癌亚硝胺病因方面,利用中国食管癌高发现场的优势和国际上先进技术,在人的胃液与膳食中分离与鉴定出能特异地诱发动物食管癌的N-
甲基N-
苄基亚硝胺(NMBzA)和
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并成功地诱发出人胎儿食管
鳞状细胞癌,确定了环境因素在食管癌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为确立食管癌
亚硝胺病因做出了贡献。另外,亚硝胺与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证实;
维生素c、
维生素e与锌也进一步被证实能阻断人体亚硝胺的合成,为中国肿瘤事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在科研成果方面,1988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78年,获得
全国科技大会奖,1988年,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6年,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56年,陆士新从
大连医科大学毕业,同年被选派到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进行留学。1961年,陆士新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1978年开始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
1971年,陆士新参加北京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到达河南林县开展调查研究食管癌的诱因。1978年,陆士新赴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抗癌中(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简称IARC)学习,在这期间,陆士新争取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3年23万美元的资助,用于中国的
食道癌与亚硝胺类化物的项目研究。经过长达15年的大量人群研究,陆士新在河南
林州市人胃液与膳食中分离与鉴定出能特异地诱发动物食管癌的N—
甲基—N—
苄基亚硝胺(NMBzA)和
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为林县防治食管癌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997年,陆士新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10月,陆士新主持召开了
杭州市第一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大会,2年后,又组织编写出版了《
干细胞与肿瘤》一书,对中国肿瘤干细胞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12月26日,陆士新院士受聘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2019年12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陆士新从人群代谢、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论证
亚硝胺与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
维生素c、
维生素e与锌能阻断人体亚硝胺的合成。另外,通过调查研究,系统的证明了亚硝胺是中国食管癌主要
化学病因,确定了环境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人(河南林县)胃液与膳食中分离鉴定出特异性诱发动物食管癌致癌物亚硝胺和
促癌物Roussin红甲酯,首次在国际上报道并证实亚硝胺能诱发人胎儿食管上皮癌,为食管癌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亚硝胺与人类肿瘤关系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化学致癌的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陆士新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陆士新从肿瘤的病因学、
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逐渐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不断向前,创新发展调查研究癌细胞的
生物分子结构,系统地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化,首次
克隆出4个食管癌相关的新基因(ECRG1-4)。
陆士新是中国恶性肿瘤化学病因及其致癌机理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一生致力于癌症病因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中培养出硕士、博士60多名,很多人都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和骨干。
“陆老这一生,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见证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卫生健康事业百废待兴到今天的辉煌成就,他身体力行践行着探索科学之真、普济众生之善、修为人格之美,有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工作者的奋斗,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得以举世瞩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评)
“老陆是一位真正把病人放在心里的科学家!”(中国著名肿瘤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评)
“陆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位有人民情怀的科学家,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防治食管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赫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