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腰4~腰5、腰5~1,占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腰部外伤或工作、生活中反复的轻微损伤导致髓核突出产生症状。职业、体育运动、遗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相关;肥胖、吸烟等是易发因素。
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式较多,各有其根据及侧重面。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高危/诱发因素
肥胖、
糖尿病、
高脂血症、吸烟、感染等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中,易发生劳损。椎间盘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主要靠软骨终板渗透,较为有限,从而极易发生退变。
椎间盘的生化成分为
胶原蛋白、
蛋白聚糖、弹性蛋白和水。在椎间盘退变时,I型胶原增加而Ⅱ型胶原减少,髓核中出现Ⅰ型胶原。同时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下降,弹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弹性纤维密度降低,出现裂隙和不规则空洞等。髓核中的水分由出生时的90%下降到30岁的70%,至老年保持较稳定的状态。
病理生理学
2. 机械应力损伤:长期弯腰、重体力劳动、久坐等行为使得
脊柱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增加了椎间盘内的压力,通过
细胞凋亡或免疫反应,加速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腰
椎间盘脱出症症。
4. 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在正常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
Caspase-3或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表达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若这种平衡被打破,会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椎间盘弹性下降,从而加速椎间盘退变。
临床表现
症状
3.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体征
诊断
诊断原则
典型的腰
椎间盘脱出症症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节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结合CT、MRI 等方法,能准确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诊断。需注意的是,如仅有CT、MRI 表现而无临床表现者,不应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腰椎平片的表现可以完全正常,但很多病人也会有一 些阳性发现。在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在侧位片上可见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狭窄。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检查手段。MRI可以全面的观察各椎间盘退变情况,也可以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MRI对软组织显影优于CT。
CT能更好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对局部钙化或骨性增生的诊断较MRI明确。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变形突出、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硬膜外脂肪移位、硬膜外间隙中软组织密度影及神经根鞘受压移位等。同时可显示黄韧带肥厚、关节内聚、后纵韧带钙化、
椎管狭窄等情况。
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间盘造影等方法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程度。脊髓造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侧隐窝和神经根袖受压情况的了解,具有单纯CT检查无法替代的优势。但由于这些方法为有创操作,有的存在并发症,有的技术复杂,所以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在一般的诊断方法不能明确时才慎重进行。
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并可以推断神经受损的节段。
诊断标准
诊断须区分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为形态学或影像学定义,指髓核、纤维环或终板组织超越了相邻椎体边缘造成的椎间盘局部外形异常,利用 CT 或 MRI 即可判断,但不足以诊断临床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 指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
病理学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压迫和(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现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鉴别诊断
除此以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还需要与存在腰腿痛表现的腰
椎管狭窄、腰椎肿瘤、腰椎感染、马尾
神经鞘瘤、
腰椎滑脱、
强直性脊柱炎、
带状疱疹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多数 LDH 病人症状会随时间推移而缓解,因而治疗应根据病程、临床表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相应神经根受压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以及手术治疗如开放性手术、
微创手术等。
①运动疗法:包括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方向特异性训练、腰痛学校等。应在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运动治疗。
②牵引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段,骨盆牵引最常用,应在康复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避免大重量、长时间的牵引。
③手法推拿治疗: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和水肿吸收,减轻局部疼痛。
④硬膜外注射:硬膜外
类固醇激素注射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性症状明显的腰
椎间盘脱出症症患者,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注射短期内可改善症状,但长期作用并不显著。
⑤体外冲击波: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地减轻
腰背痛病人疼痛,改善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⑥高能量激光治疗:可用于治疗低功率激光刺激难以覆盖的部位,如关节突关节深部,具有抗炎、消肿和镇痛的作用。
⑦热疗:多种热疗法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腰痛。
预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较好,绝大多数经过康复治疗可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功能的改善,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 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 25%。致残性腰椎间盘突出少见,仅10%—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可以参照慢性疾病三级预防体系来进行,即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症状复发的预防以及腰
椎间盘脱出症症术后症状性突出复发的预防。
流行病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至少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腰5、腰5~骶1。
诊疗历史
研究进展
202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指出: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并且对于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