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化五年(1067年),夏毅宗去世,年仅七岁的李秉常继位,其继母
梁氏执政,任命她的弟弟
梁乙埋为国相处理国政。太后摄政期间,废汉礼,行蕃礼。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年满16,开始亲政,实行联辽政策,与
辽朝建交。大安六年(1080年)正月,在皇族支持下下令取消太后所行蕃礼,恢复汉礼,遭到后党反对,未能实行。大安八年,李秉常因采纳大将军
李琩的建议被
梁皇后囚禁于距兴庆府宫城五里外的木寨。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梁太后与梁乙埋为缓和国内矛盾将李秉常复位,但实权仍被太后把持。时遣使入宋表请称臣纳贡,以谋取
宋朝“岁赐”,又以索还夏国疆土为由,继续向宋朝用兵。随后,宋夏两国交战,夏打败宋,但损失惨重。大安十一年,
梁乙埋和梁太后去世,梁乙埋其子梁乙把持国政。
夏
拱化五年(1067年),夏毅宗李谅祚去世,长子李秉常七岁即位。梁太后摄政,并将自己的弟弟
梁乙埋任命为国相,将国政全部交给他来处理。
梁皇后主政后,任用亲信,排除异己,打击皇族势力,并连年向
宋朝发动战争,对内取消李谅祚亲政后全面推行的汉仪,恢复蕃礼,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夏大安二年(1076年),年满16岁的李秉常开始亲政。夏大安六年(1080年)正月,李秉常在皇族支持下复行汉礼,但却遭到以梁太后为首的粱氏宗族的强烈反对。次年四月,
西夏大将军
李琩提出将
黄河以南的地方划归宋朝,以此交好。李秉常接受建议,准备派使者赴宋朝商议此事。其母
梁皇后得知后,担心李秉常会借助宋朝势力对付自己,将其幽禁于距兴庆府宫城五里外的木寨,李清也因此丧命。
李秉常被囚后,西夏保泰
都督不满以
梁皇后为首的粱氏宗族专权,请求
宋朝出兵征讨,宋朝也利用此次机会加剧两国矛盾,大举进攻西夏。两次战争宋军损失惨重,西夏虽然击败宋军,但在战争中也丢失了西线重镇
兰州市及
白于山地区
米脂县等重要城寨,国内财政困难,饥荒严重。
夏
大安十年(1083年)十月,梁太后迫于国内外压力让李秉常复位,但真正实权仍由以自己为首的粱氏宗族把持。
梁氏以一边以李秉常的名义向宋朝进贡,一边骚扰宋朝边境。
夏大安十一年(1084年)二月,
梁乙埋和
梁皇后相继去世,
西夏国政大权落入梁乙埋其子
梁乙逋手中。此时左右
厢兵的统帅、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仁多保忠公开与梁乙逋抗衡。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十日,李秉常因忧愤去世,当时二十六岁,在位二十年,谧号康靖皇帝,庙号惠宗,墓号献陵。儿子
李乾顺即位。
西夏
大安二年(1075年)李秉常开始亲政时,为增强夏国实力,实行联辽政策。他向
辽朝赠与父亲
李谅祚遗物,并多次派遣使者向辽朝献贡,还向辽国皇帝请命,请求授予印章和绶带,与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李秉常准备在夏“复行汉礼”,废除“蕃仪”,但因遭到母党势力的强烈反对,而没有能够实行。
北宋大将
种谔:“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去抓住他的手臂带来。”
20世纪七十年代在发掘六号陵的同时,也发掘了五号陵两座碑亭,出土89块西夏文和
文言文残碑块。从五号陵出土的残碑来看,记述的事件多集中在秉常和乾顺两朝,而且每一件事均能与惠宗秉常时期联系在一起,因此史学家孙昌盛推测五号陵为惠宗嵬名秉常之献陵。
后根据调查推断,认定4号陵是景宗
李元昊之
明泰陵,而3、4、5、6这四座陵每两座一组均是采用的是昭穆葬法,4号陵处于昭位,在西南方,3号陵处于穆位,在东北方。6号陵和5号陵的排列也是如此,每组帝陵以东西轴线南北向依次排列,且两两之间都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专家王昌风认为6号陵是惠宗李秉常的献陵。但真实性还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