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由浙江
长城影视传媒集团出品,
王晓明导演,
唐国强、
孙维民、
陈建斌、
蒋林静主演的历史军旅剧。该剧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祖国的召唤,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人从海外归来建设祖国的光荣事迹。该剧荣获第28届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
一等奖和第12届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
该剧于2011年1月26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即使遇到
春节节目的特殊档期,其收视率也不断上升,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数据,该剧平均收视率为3.13%,平均市场份额为7.61%,国内观看人数突破6亿人次。
剧情梗概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要重新起步,毛泽东(
唐国强饰)、周恩来(
孙维民饰)等领导人积极联络海外科学家回国参与祖国建设。钱学森(
陈建斌饰)作为世界航空理论权威
西奥多·冯·卡门的得力助手、美国火箭领导四人小组成员之一,当听到祖国的号召,他决定辞去现在优渥的工作,返回中国。但是美国以他携带机密信息将他拦截,后来又以软禁的形式阻止他回国。钱学森回国心切,趁特务不注意时,向祖国发出了求救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邓稼先(
郑国霖饰)在
印第安纳州的
普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后也回到中国。
1956年,中国研制
原子弹、
导弹的大幕终于拉开。10月8日,从事导弹研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9年,中苏矛盾分化,
苏联撤走了派来的专家和项目,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中国召集相关方面的知名中国科学家,成立原子弹研究小组。因为研究地处
戈壁荒漠,条件艰苦,科学家们仍没有退缩,决心一定要拿下
两弹。
蒋介石继续“反攻大陆”计划,在面对重重困难,领导人依然从容应对,没有打乱“两弹一星”研发计划。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发出巨响,试验成功。毛泽东和周恩来又委任邓稼先为首带领科学家进行
氢弹的研究。1967年6月17日,
轰-6携带着中国第一颗氢弹直上蓝天,成功爆炸。1970年2月11日,
日本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大隅号”成功发射升空。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病逝,终年62岁。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一代人完成了其他国家
五代十国科学家才能完成的任务,使中国赶超其他核大国水平。
角色介绍
拍摄与制作
剧本创作
在创作之初,该剧就被定位为
纪实电视剧。创作团队3年时间查阅3000多万字史料、120多万字的剧本九易其稿,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多达280位多。为了追求更准确的细节,在创作剧本过程中前往北京二炮、
西北的
酒泉市、马兰发射基地等地去寻找那些老工程师、警卫员、老战友后代们了解那些科学家的往事、
导弹和卫星的专业知识。
选角过程
在筹备之际,制片方对于钱学森一角在经历柳云龙、陆毅、黄晓明等多位演员的挑选后,最终选中
陈建斌,制片人赵锐勇表示,选择陈建斌主要原因是他在《
我亲爱的祖国》里出演过以钱学森为原型的方学桐,表演也是十分出色,加上陈建斌在《
乔家大院》饰演
乔致庸一举成名,给观众也呈现了非常有实力和震撼的作品。
邓稼先由
偶像出身的
郑国霖出演,赵锐勇表示,当时这个选择很冒险,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因为邓稼先的大部分戏需要在戈壁上拍摄,十分辛苦,而郑国霖的表现却让他很吃惊,他非常有朝气,也有一股韧劲儿。
拍摄手法
该剧采用以历史大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主线,以纪实手法的叙事方式,艺术性的重现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成功塑造了领袖、科学家和干部群众的人物形象,主题突出、寓意深远、故事情节展开有序、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细节生动感人,都是其他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没有表达出的内容。在历史资料镜头与现实拍摄相交叠的方式下,由于历史资料镜头的造型因素的不足,制作者在画面剪辑的蒙太奇结构上下了很多功夫,让真实的历史镜头和剧情融为一体,加上广阔时空感和深刻的哲思类的解说,更加强了该剧的纪实和史诗感。
拍摄过程
该剧历时三年才拍摄完成,投入3000万资金打造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 2010年5月,
长城影视传媒集团入驻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创意产业园,横店开机拍摄。2010年8月,该剧在银川沙漠顺利杀青。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除去沙漠场景,
天安门城楼、洋房、火车轨道都是在横店完成取景的,汽车、
书架、桌子等物品都是由横店道具公司提供。在
银川市拍摄过程中,
郑国霖表示每天都在经历沙尘暴,每天收工都能洗出一滩沙子,虽然很辛苦,但是角色赋予的精神力量一直在支撑着他。
幕后花絮
民营企业家李中坚喜爱影视事业,之前在电视剧《延安颂》《东方红》和《邓小平在会昌》中饰演青年邓小平同志,演艺技巧得到显著提升,在该剧他饰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
陈建斌在剧中饰演钱学森,他表示,自己对钱学森等老科学家充满崇敬之情,面对这样的角色压力也是比较大,外貌上也不太相像,所以他努力将自己的演技融入到角色中,从神似中取得成功,这是他演艺生涯中最具突破性的角色。
赵锐勇表示,该剧本涉及到了国防、外交等敏感话题,所以在审核过程比较麻烦,三年送审三次,报送给十八个部委,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审查史上最复杂的一次。
赵锐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视剧没有一处重要细节是假设,也没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是虚构,很多鲜为人知的往事,我们也是在搜集素材时才第一次听说,当时听得眼泪都落下来了,何况还要拍出来,看过的人都会被感动。”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嘲笑中国搞
原子弹连裤子都没得穿,毛泽东听到这话非常生气,并决心要一定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1964年,中国的
核航弹诞生,毛泽东诙谐的说,“我们应该给赫鲁晓夫颁一个两吨重的
勋章,感谢他使我们搞出自己的原子弹。”这段精彩的描写是剧组找到中央文献办、中国共产党史办、中国档案馆、军史办等20多个相关部门寻找帮助托人从中南海的资料库里亲手抄出来的。
唐国强表示,他饰演了这么多次的毛泽东,满意的并不多,在接该剧本后,就开始研究毛泽东和“两弹一星”的史料,对那段历史也他做到了烂熟于心,把这部剧当做自己的收山之作,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去。
演员
郑国霖为能够更好的诠释邓稼先这一形象,他利用一切时间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恶补历史。
电视剧配乐
数据来源: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
王莘在北京出差时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深受触动,想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历程,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歌,后来《歌唱祖国》在《
人民日报》上发表,传唱至今。这首歌见证着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重要时刻,在新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试爆成功、香港回归、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均响起。
播出信息
艺术手法
对比力量
该剧中值得称赞的艺术表现是对比手法,例如毛泽东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与
蒋介石就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两个历史人物的落魄和伟岸、狭隘和大气。在全剧情中,新中国的朝气蓬勃和
中国国民党的垂死挣扎对比、美帝国主义的讹诈和中国的正气对比、
苏联的背信弃义和中国的自力更生对比,这些对比使得电视剧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
细节美感
细节的描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剧中各大领袖人物都是血肉丰满、活生生的形象展示,如毛泽东的形象既是国家领袖,同时也有普通人的简朴的一面;毛泽东坚决不吃警卫班做的
北方红烧肉,表现出领导人物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形象,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软禁,给祖国写求救信,表现出爱国学者对祖国的渴盼;邓稼先忍着饥饿给年轻的同伴们分半个馒头,表现出科学家长辈们善良的内心。
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在这部剧中存在很多矛盾,多表现在对“两弹一星”问题的意见不一致,其中最大、最本质的矛盾还是中、美、苏和当时的台湾当局的矛盾,所以在该剧中就存在一个很好的大的矛盾结构关系,该剧在叙事结构上实现了国家民族命运矛盾推进与个体生命意义诸多矛盾推进相交织的艺术手法上的突破。
影视主题
该剧结合民族精神和宏大事迹,塑造出一个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有着崇高的使命和责任,闪耀着名族的大义和骨气。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们放弃个人利益,将自己献身于国家的事业建设中去。“两弹一星”的成功,令世界震惊,使饱受欺凌的中国重新站了起来。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人的雄才伟略,钱学森、
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的大公无私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收视情况
该剧于2011年1月26日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开播,即使遇到
春节节目的特殊档期、播出时间被多次打乱,其收视率仍不断上升,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数据,该剧平均收视率为3.13%,平均市场份额为7.61%,国内观看人数突破6亿人次,上海、杭州等地区的收视率甚至超过《
新闻联播》,连续数日冲到第一。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数据来源:
作品衍生
作品续集
在该剧第一部拍摄完成后,紧接着在2012年,由原班人马延续第一部主线,从新中国成立写到
改革开放,展现了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世界
美苏冷战格局改变,改革开放等诸多事件,拍摄了第二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并于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大期间登陆
中国中央电视台。
作品影响
浙江省影视机构出品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东方》等电视剧先后登陆央视一套,形成广受业内外关注的“浙剧现象”。因此浙江省重点创作生产原创主旋律影视剧,将各大影视剧制作基地集聚,形成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影视企业群,推动浙江省影视产业的发展。
评价影响
大众评分
数据来源:
剧集评价
该剧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创造了一种成功的纪实体电视剧的范式。它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剧多样化发展当中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这种“纪实”决非“生活的实录”,对于大量史料细节的筛选足见功夫。——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将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认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成功来自创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于浩如烟海的史实精心地搜集和掌握,对素材的艺术加工和典型化的处理。——原《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丁振海
这部电视剧矛盾设置是多重的,包括领导层、决策层在研究“两弹一星”某些具体问题上的认识不尽一致,研制“两弹一星”在人员、资金、资料等条件上的种种困难和受到一些政治运动的冲击,还有研制过程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等。但是最大、最本质、最尖锐的矛盾还是中、美、苏和当时的台湾当局,三国四方之间的矛盾,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作品找到了很好的矛盾结构关系,即一个大矛盾结构关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
该剧在叙事结构上实现了国家民族命运矛盾推进与个体生命意义诸多矛盾推进相交织的艺术手法上的突破。——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丹彦
该剧一个突出成绩就是通过以钱学森、
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
王淦昌为代表的科学家,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生命历程的形象再现,对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当代内涵,极其巨大的精神魅力,做出了深度发掘和激情讴歌。——文艺评论家李准
电视剧伟人的形象扣人心弦,科学家故事感人至深。——
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