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1366年) ,赵州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人。是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领袖
韩山童的儿子,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因反抗
元朝被杀,韩林儿跟随母亲逃亡武安(今江苏徐州)山中。至正十五年(1355年),陪同韩山童反叛的
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州),拥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刘福通置韩林儿为傀儡,指挥大军一路抗元,夺得多地。但军心不齐,无法久守。亳州被夺后,韩林儿逃往安丰(今安徽寿县),于龙凤四年(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五月,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次年五月,汴梁为元攻破,韩林儿等人又回到安丰。龙凤九年(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春,安丰被围,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
朱元璋救出,安置在
滁州市(今安徽滁州),左右侍从都被换成朱元璋的人,从此韩林儿被朱元璋挟持。龙凤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欲接韩林儿至应天(今江苏南京),途中船翻,韩林儿沉入江中,宋亡。
韩林儿承袭父业,带领其信徒成为元末农民
起义军的一支重要力量,虽实权被夺,但其部下一路攻占元地,占据中原十余年,使后来的朱元璋得以从容建立统一的大明朝。
人物生平
抗元建宋
韩林儿祖先出身白莲教,因利用宗教妖言惑众被流放。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朝廷颁布
变钞与治河两大政策,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韩林儿的父亲
韩山童借此机会四处散布言论:“天下正值大乱,
弥勒佛将降临于世。”
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大多百姓都信奉他,很相信他的话。韩山童的信徒
刘福通、
杜遵道、罗文素、
盛文郁等也四处宣扬“韩山童是
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带领众信徒聚集三千人在
颍州区(今安徽阜阳)杀白马
黑牛,誓告天地,以
红巾军为号准备起义。当起义群众正在一起宣誓起义时,地方官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
元朝官吏处死,韩林儿与其母
杨太后,乘乱逃到武安山躲藏起来。
而刘福通等人击败前来镇压的元军,迅速占领今安徽、
河南省许多城镇,部众增至十多万,元兵已不能抵挡。直至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
刘福通认为形势大好,到处寻找韩林儿,在山夹河找到后便将他迎至
亳州市,拥立其登基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改元龙凤。韩林儿的母亲杨氏奉为皇太后。而追随其父
韩山童的
杜遵道、
盛文郁为
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刘福通对韩林儿宠信杜遵道这件事十分不满,暗地里命令士兵把杜遵道杀害,然后自封了丞相,从此,大权被刘福通掌握。同年底,刘福通在
太康被元军大败,亳州被包围,刘福通于是挟持韩林儿逃往安丰。在安丰补充兵力后,
刘福通又开始有计划的派兵抢夺地盘。
元军大败
龙凤三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
李武、崔德攻陷
商州区(今陕西商洛),然后攻克
武关以图
渭河平原,而
毛贵则攻陷胶(今山东胶州)、莱(今山东莱州)、
青州市(今山东青州)、滨州(今山东滨州市),这样,山东的郡县多数已被攻下。六月,刘福通率军进攻汴梁,采用分兵三路的策略,
关铎、
潘诚、冯长舅、沙刘二、
王士诚进攻晋、冀;白不信、大刀敖、
李喜喜进攻关中;毛贵出
山东省向北进犯,势头很猛。在之后的作战中有胜有败。同年秋,
刘福通攻陷
卫辉市(今河南卫辉);
白不信等人领兵攻陷兴元(今
汉中市),进入
凤翔区,但被元军所败,最后逃入蜀地。
次年,田丰、毛贵先后攻陷多地,进入
济南市后引兵北上,进犯
漷州,夺取柳林以进逼大都(今北京)。
元顺帝见此打算征调四方兵力前来保卫
首都,并商议要迁都以避敌锋,经大臣劝阻才作罢。随即,毛贵被元军击败,退驻济南。而刘福通则出没于
黄河南北,五月攻下
开封市,汴梁守将竹贞逃走,于是刘福通迎来韩林儿,以汴梁为都。其后作战势如破竹,一路攻陷直达冀宁路,完州(今
顺平县)攻陷后,直抵
大同市(今山西大同)、
兴和县(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塞外诸郡,直到攻陷上都(今内蒙古
上都镇),焚毁
元朝宫殿,转而又进攻
辽阳市,直抵
高丽。
李喜喜余党再陷
宁夏回族自治区,夺取
灵武市等边疆地区。
守城不严
当时太平日久,各州郡都未作防备,守官们一听说是
红巾军来犯,便弃城而逃,毫不反抗。因此,红巾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尤其在迁都汴梁后,北方红巾军势力发展到顶峰,但韩林儿本就是盗贼起家,胸无大志,徒有皇帝名号,诸事皆听命于
刘福通。而其手下将领也都不受约束,每到一处总是放火掳掠,甚至煮食老弱。刘福通虽实际掌握权柄,名义上却与这些将领是平辈,无法对他们管辖约束。
起义军空有强盛的兵力,军令却无法确切的执行落实。屡屡攻陷的城池,都无法久守,后面还有元军紧跟其后夺回城池。只有毛贵略懂智谋,在攻克济南后立宾兴院,选用曾在
元朝为官的姬宗周等分守各路,又在莱州(今山东莱州)屯田三百六十处,每屯相距三十里,制造挽运大车上百辆,规定凡官民有田的,十取其二。正因如此,才占据山东达三年之久。而关、陇地区则被元将察罕帖木儿全部收复。
龙凤五年(1359年)五月,元将
察罕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等开始大举反攻。当时三路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兵力分散,陷汴梁于无援之地。翌年五月,汴梁被围,各军环城而垒。
刘福通等人在城内坚守百余日,直到粮食断绝,也没能想出如何逃出生天,只得挟持韩林儿在百名骑兵护卫之下,打开东门逃回安丰。韩林儿妻及诸官员家属数万人、官兵五千人被俘,符玺、印章、官库被夺,
韩宋政权遭到严重破坏。此时,
毛贵被同党
赵均用所杀,
续继祖又杀掉赵均用,毛贵部下就这样自相残杀,无以为继。只剩下
田丰占领东平(今山东泰安),势力稍强。
龙凤六年(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
关铎等攻陷大宁(今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再次进军
元上都遗址。田丰又占得
保定市(今河北保定)。
王士诚又占领晋、冀,但是被元将
孛罗帖木儿打败,于是退守东平与田丰会合。龙凤七年(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
李喜喜、关先生被孛罗帖木儿击败,于是转战
山西省,此战伤亡惨重,余部绕道返回进犯上都,再次被孛罗帖木儿击败。而汴梁此时也被
察罕帖木儿收回,察罕帖木儿又派遣其子
王保保征伐东平,田丰、王士诚被迫投降。只剩陈头独守益都,未被攻下,与
刘福通遥相声援。
兵败被救
龙凤八年(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六月,察罕帖木儿被田丰、
王士诚刺杀,大军进入益都。
元朝命王保保率兵将益都重重包围,在益都镇守的陈猱头等向刘福通告急,刘福通于是在安丰派兵前去支援,恰在火星埠遇上元军,被元军大败,残兵逃回安丰。元军见久攻不下益都,于是挖通地道,成功进入益都杀死田丰、王士诚,陈猱头则被套上械锁,押送京城,韩林儿势力大损。
龙凤九年(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
张士诚势力部下
吕珍将安丰包围,城中甚至到了互相吃人的地步,韩林儿在城中哭泣,
刘福通派人求救名义上是
韩宋政权江南行省
丞相的
朱元璋。朱元璋的部下
刘基不同意前去救援,道:“不应轻易前去救援,假设救出来了,该如何处置呢?”朱元璋却认为:“如果安丰被破,张士诚的势力会更加壮大。”于是亲自带兵前去支援,击败吕珍,救出韩林儿。而后将韩林儿安置在
滁州市,建造宫殿让他居住,虽然日常生活没有薄待他,但是却把他的左右侍从都换成自己的人,时刻监视他。
龙凤十年(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取得
鄱阳湖之战胜利后,即吴王位。这时的宋政权已名存实亡,但朱元璋为了号令军中,仍奉之为正朔,直至龙凤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下达命令仍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用龙凤年号。
死于瓜步
龙凤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韩林儿死去。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命人迎韩林儿回应天,行到瓜步时船忽然侧翻,韩林儿沉入江中,而后死亡。韩林儿死后第二年,朱元璋才将这一年定为吴元年,所以韩林儿称帝共十二年。
政权建设
宋政权很重视政权建设,仿造元朝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
六部。在一些被占领而且稳定的地区设置
行中书省机构,借此节制北方各路
红巾军,行省官制基本与
元朝制度相同。行省以下地方政府,则废除元的路一级机构,即设有府、州、县。管军机构也自成系统,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等,均属枢密院管辖,各行省另设行枢密院,相应的军职则有百户、
千户、万户、总管、统军元帅等。同时注重城市经济建设,
毛贵的大力屯田,解决了军粮;规定收取十分之二的租赋,减轻百姓负担;修筑城墙来巩固城防,发展生产,稳定民心。
韩林儿作为伪宋政权的皇帝,负责下达诏书,建立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任命各级官员。龙凤二年(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二月,
朱元璋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韩林儿于是在七月设立江南行中书省、江南行枢密院,以朱元璋为行省平章、郭天佑为左丞。以后韩林儿又升朱元璋为行省
丞相、吴国公,朱元璋虽不断壮大,但仍奉韩林儿为
正统。益都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韩林儿任命
毛贵为平章;淮安行省约建于龙凤二年,韩林儿任命赵君用为平章;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约建于龙凤五年初,韩林儿先后任命毛居敬、
潘诚(破头潘)、沙刘二、
关铎(关先生)等为行省平章;曹州行省约建于龙凤三年初,武某为行省丞相。
死因争议
有关于韩林儿的死亡原因,存在多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在前往应天途中,船被风浪掀翻而死。《
庚申外史》及刘辰著《
国初事迹》中记载,韩林儿和
刘福通行至瓜洲渡时,途中遇上风浪船被掀翻,两人皆因此身亡。但在
陆深《平胡录》,陈帮瞻《元史纪事本末》、
查继佐《
罪惟录》及
张廷玉所著《明史》的记载中,
刘福通是死于安丰之役。因此,此说并不完全可靠。
第二种则认为是
朱元璋派
廖永忠将韩林儿溺毙于江中,最早见于
屠寄《
蒙兀儿史记》上书:朱元璋杀韩林儿。而在《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都含糊其辞,并没有明说。今人吴晗《
朱元璋传》,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郭沫若《
中国史稿》等著作都引用此为定论。
学者王洪军,郭财著论文《韩林儿之死因考辨》中认为,朱元璋并没有杀掉韩林儿的必要,安丰之役,他还曾亲去救援韩林儿。他连
陈友谅之子
陈理、
明玉珍之子
明升都保留性命,没有理由容不下一个韩林儿。此举可能是
廖永忠揣测
朱元璋的心思而为。
朱权奉朱元璋敕撰写的《通鉴博论》中就直言: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埠,太祖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明史·廖永忠传》载: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龙凤”即指皇帝专用器物,也指代韩林儿所用年号。是以学者王洪军,郭财认为朱元璋派廖永忠杀死韩林儿一说并不成立。
人物评价
清朝官员
张廷玉所著《明史》称赞韩林儿:“元代末年,群雄涌起。韩林儿占据中原,守住江、淮十余年。太祖从容建立大明,也有借助他的力量。
明末诗人钱谦益在所著《国初群雄事略》中道:
韩哀侯君臣不仅有功于中国,更为大明立下大功。民间出身,不以鬼怪神说和气象有异登帝,其建国十余年,能够建立起来必然需要记载者,可惜记载书籍甚少,没法探究其中经过。
家族情况
母亲:杨氏
轶事典故
牧童竖子
朱元璋因为韩林儿自称宋朝之后,对其遥相尊奉。每年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时,唯独
刘基不拜,还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童竖子,不需要尊奉。
研究书目
《明史· 列传第十》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卷》
《明太祖朱元璋》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在著名武侠作者
金庸所著小说《
倚天屠龙记》中,韩林儿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被故事主角
张无忌从丐帮中解救出来,后被朱元璋诬陷勾结
元朝惨遭杀害。
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