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唇形科(Lamiaceae)
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又名藿香、石牌藿香、南藿香等。原产于
菲律宾、
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家,在中国广西、
广东省、
福建省、
海南省、台湾等省区广泛栽培。广藿香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于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砂
壤土中。
广藿香为多年生芳香
草本或
半灌木。茎直立,四稜形,分枝,被绒毛。叶圆形或宽卵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状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草质,叶柄被绒毛。轮伞
花序10至多花,排列成
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
花萼筒状,花冠紫色,花盘环状。花期4月。
广藿香是一种
芳香植物,其芳
小磨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同时是
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还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其全草可入药,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
历史记载
中国对广藿香的记录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中未发现对于广藿香的记载,广藿香在文献中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中国
东汉杨孚的《
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之后,关于广藿香的原产地有诸多典籍记载。比如在《
太平御览》转引吴时《外国传》云:“都昆在扶南山,有藿香。”《
本草图经》中也有藿香的记录,在转引《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记载:“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叶是藿香,胶是熏陆。”晋代
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藿香出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地。《
本草纲目》云:“藿香似苏合。””唐书《
通典》亦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枝便生”。其后的《嘉本草》转引
隋朝《南州异物志》谓:“藿香出海边国。"
形态特征
茎
广藿香为多年生芳香
草本或
半灌木。茎直立,高0.3-1米,四稜形,被绒毛,分枝。
叶
叶宽卵圆形或圆形,草质,长2-10.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状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上面深绿色,老时渐稀疏,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绒毛,侧脉约5对,与中肋在上面近平坦或稍凹陷,下面突起。叶柄被绒毛。
花
轮伞花序10至多花,下部的稍疏离,向上密集,排列成长4-6.5厘米宽1.5-1.8厘米的
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密被长绒毛,具总梗,梗长0.5-2厘米,密被绒毛;
苞片及小苞片线状
披针形,比
花萼稍短或与其近等长,密被绒毛。花萼筒状,长7-9毫米,外被长绒毛,内被较短的绒毛,齿钻状披针形。花冠紫色,长约1厘米,裂片外面均被长毛。
雄蕊外伸,具毛。
花柱先端近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广藿香原产于
菲律宾、
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作为一个自然分类群主要分布在
亚洲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
广藿香在中国福建、台湾、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等地广泛栽培。
生长习性
广藿香是热带作物,但在生长早期不耐强烈日光,苗期适宜生长在荫蔽环境下。成株后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寒干旱,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
摄氏度,最适空气相对湿度应达80%、最适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广藿香适合生长在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砂壤土中,在排水不良的
黏土容易生长不良。花期4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广藿香是补偿性非整倍体的杂交四倍体物种,由于其四倍体杂交种的
基因组特征可能导致其染色体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有效配对,因而无法正常进行
有性生殖,因此广藿香的开花和结实率较低,其繁殖主要通过
组织培养、插繁殖
人工繁殖
在中国广藿香的人工繁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方法包括组织培养、扦插法。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的选材可以是根尖、叶片、茎段及带节茎段,其中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的材料是叶片及带节茎段,诱导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大约在驯化4周后可以移栽至大田进行培养,此时应给予适宜的光照和水分供给,保证幼苗的成活率,确保植株长势良好。
扦插法
选择合适的广藿香枝条,至少为当年生5个月以上,健壮、叶小而厚、节密、无病虫害的主茎侧枝,截取5-10厘米的小段为插穗,插后10天左右开始生根,大约1个月后即可移栽至地里。广藿香移植初期,有时会出现缺株现象,应在一个月内补栽同龄苗,保证苗齐。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广藿香的种植应选择水、土壤、空气无污染,地面平整,排水良好的土地。比如林间缓坡地、河旁冲积地、住宅旁的水田。种植土地的坡地不宜太陡,这样地表不易被雨水冲刷,保水性能较优,一般以低于15°以内地势为宜。将种植地区杂草、灌木铲除,然后深耕深翻,细碎土壤。根据种植地的肥力情况施加基肥。一般选用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腐熟
花生麸、
过磷酸钙,三者充分搅匀在种植区均匀撒放,继续翻地,让肥料与土壤层充分接触。摆方向要利于排水和灌溉。
育苗移栽
广藿香移栽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栽种时要保证广藿香根部带土,以保护根系,移栽苗床提前浇水保持湿润,每个苗床大小以半平方米内大小为宜,采用双行或三行种植。移栽时苗木沿穴壁斜放,根部下端悬空,放置后四周覆土,覆土高度应超过苗根部。在移植初期可能会出现缺株现象,一旦发现死苗或缺株,可在一个月内补栽同龄苗。
水肥管理
广藿香幼苗根系需要多灌溉,一般早晚至少各1次,浇水要淋透以润湿畦面为准,实际浇水量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而定。移栽后期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田间要及时排水,尤其是在高温多雨季节,以防形成水涝,导致根系窒息从而植株死亡。首次追肥是在移栽生根后进行,采用腐熟的人畜粪尿兑水施用。后期每隔一个到两个月施肥1次,施加人畜粪水或
尿素,由于有机肥肥效释放缓慢,可适当增施其它含氮复合肥进行配合。追肥应避免直接施于茎叶、茎基部。
病虫害防治
广藿香在生产上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
地老虎、卷叶
螟虫、
叶螨科、斑枯病、根腐病等,应加强田间管理,如做好田间排水工作,不连作。对于根腐病可用
百菌清浇灌病株进行救治。斑枯病在发病初期可用
波尔多液喷洒,后续改用较低浓度波尔多液喷洒治疗。防治蚜虫可用
鱼藤酮乳油或烟筋骨水喷洒。防治
红蜘蛛用
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喷杀。地老虎用
敌百虫配和
豆饼、
麦麸等做成毒饵进行诱杀。防治
卷叶螟用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稀或敌百虫液进行喷洒。
采收
广藿香是药用植物,在其枝叶茂盛、
花序长出时收获最佳。采收全草地上部分入药,为了避免农药残留,采收前半个月内一般不能喷洒农药。由于各地气候、栽培方式和
轮作方法的不同,采收期略有不同。如在中国的
广州市地区种植区的广藿香,在种植后翌年5-6月收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广藿香全草可入药,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之朊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
腹泻,外感
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
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等。中国
中医学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广藿香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可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其他功用
广蕾香为
芳香植物,全株或者地上部分全都可以利用,其主要的香用化学成分有α-广藿香烯、广藿香醇、α-龙脑胶菇烯、a-广藿香蓓等。广藿香嫩叶经过干燥和发酵后
蒸馏可制备得到
广藿香油,香味呈木香、壤香和药草香。其芳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同时是
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还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
相关研究
转基因育种研究
广藿香的育种研究主要侧重于增强广藿香的抗病性。已有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性基因,如
抗菌肽B、D基因等导入广藿香,获得转基因植株并验证了其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