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又名: 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是由
郑晓龙、
冯小刚编剧并执导,李晓明、李功达编剧,
姜文、王姬、严晓频、
马晓晴等主演的21集电视剧。
该剧改编自曹桂林的同名自传小说,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掀起一股出国热潮,王启明作为其中的一员在美国纽约奋斗与挣扎的故事。
该剧拍摄制作于1993年,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是中国第一部全程在境外拍摄的电视剧。该剧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第十四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等奖项。
剧情介绍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掀起一股“出国热”,大提琴手王起明(
姜文 饰)和妻子郭燕(
严晓频 饰)也来到向往已久的
纽约,在一处贫民区的地下室落脚。为了生存,王起明来到
姨母介绍的餐馆应聘洗碗工,这家店的老板娘正是阿春(
王姬 饰)。在这里,没有谁看重王起明的艺术家身份,除了繁杂的工作,王启明还受到其他同事的刁难。阿春对王起明的态度虽然苛刻,但仍被他的倔强和才华吸引。
郭燕经他人介绍来到大卫(戴博 饰)的服装厂做女工,大卫欣赏她的聪明能干,向她表达了爱意。王起明向阿春辞工,学织毛衣,他带着自己设计的毛衣跑遍服装大道,但没有一家店接受。大卫来到王起明家,希望对方能主动放手,让郭燕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卫走后,夫妻两人矛盾爆发,王起明痛下决心和郭燕分手,并发誓要变得富有。不久,大卫与郭燕结婚,王起明和阿春参加了婚礼。
郭燕见王起明辛苦谋生,瞒着大卫给了王起明3000美元和服装经销商安东尼(Fred Fredricks 饰)的地址,让他去联系新的工作。大卫带郭燕旅行回来,发现自己的客户已经成了王起明的。王起明在阿春的帮助下,租了一个地下室作为工厂,工厂顺利开张并获得成功。王起明挖走大卫工厂的大批熟练工,致使大卫没能按时出货,宣布破产。大卫怀疑郭燕欺骗了他,两人大吵一架,郭燕留下离婚协议书离开。
王起明将女儿宁宁(
马晓晴 饰)接到美国读书,王起明希望宁宁和阿春建立友好关系,但宁宁对阿春充满敌意。王起明买下大卫的工厂,大卫在王起明那里找到一份出货的工作。郭燕在医学院找到一份保洁的工作,王起明以捐赠奖学金的名义帮助郭燕申请就读研究生。宁宁交往了一个美国男友史蒂文,经常半夜回家,完全不把王起明和阿春放在眼里。
美国经济大滑坡,公司周转困难,王起明用全部资产买下的办公楼无人问津。王起明带着仅有的钱来到赌城企图一博,但很快输光。回家路上,王起明遇到离家出走的宁宁,得知宁宁即将和史蒂文的父亲结婚,他暴跳如雷却又毫无办法。阿春出主意让王起明申请破产,王起明左右为难。就在这时,大卫主动约见王起明,说愿意提供资金帮助,王起明度过难关。
王起明好友李国华车祸去世,王起明、郭燕等人一同出席了葬礼,宁宁也来了。宁宁对父母极度冷漠,三人不欢而散。好友邓卫从北京而来投奔王起明,王起明把邓卫送到当初自己住过的地下室,留下500美金并声称是借给他的,随后不作解释便离开,邓卫没想到原来的哥们变得如此无情,不禁对着王起明的背影破口大骂。
角色介绍
剧集制作
时代背景
20世纪八90年代初,中国刚刚打开国门没多久,中国正掀起一股出国热潮,人们既希望开阔眼界,又向往快速完成财富积累,移民美国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梦想,这个心态是中国市场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但这些想出国的人却并不了解华人在海外的真正生活。《北京人在纽约》是
郑晓龙对当时出国热潮的折射和反思,是为了给那些抱有“美国遍地黄金”观念的人们看看新移民的真实处境。
前期筹备
1991年,郑晓龙在美国,为了筹备该剧开了六次座谈会,和当地留学生、华人座谈,了解在美国的华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取材后再让李晓明修改剧本。另外,由于当时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的热播,作为编剧之一的
冯小刚也获得了与
郑晓龙再次合作的机会, 成为了该剧的导演和编剧。
剧本创作
该剧改编自1991年出版的赴美作家曹桂林的同名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原著里没有郭燕和王起明离婚,也没有大卫这个人物,改编时
郑晓龙加入了大卫,也延伸出了郭燕和大卫的感情线,对于为什么要加入大卫,郑晓龙表示,这个剧表面上是商战加爱情,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讲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和碰撞,这一点在大卫这个人物的身上能体现出来,以他对待郭燕的态度为例,大卫会公开赞美她,他认为喜欢一个人就要给她更好的生活,这在当时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演员选角
《北京人在纽约》是
姜文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拍摄这部剧之前,姜文拍摄了多部电影,也拒绝了多部电视剧的邀约,
郑晓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姜文,姜文得知郑晓龙是这部剧的导演之后,主动要和郑晓龙合作,原因是姜文非常喜欢郑晓龙策划的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改变了姜文对电视剧的成见,他没想到电视剧也能拍得这么有意思。
剧中最难确定的就是饰演阿春的演员,这个角色既有精明干练的一面,也有风情万种的一面,导演最初看好的演员是
梅艳芳和
钟楚红,后来又确定由
胡慧中来饰演,但最终胡慧中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出演。当时25岁的王姬也受到出国热潮的影响远赴美国,为了谋生做了许多工作,就在她决定改行从商时,
陈道明推荐她出演老板娘阿春,剧中的阿春无论是经历还是个性,都与王姬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当时剧组已准备开拍,但饰演郭燕的人选还没有确定下来,恰逢剧组在当地拍摄,跟随丈夫出国的
严晓频去剧组探望老朋友
姜文,导演在见到严晓频后被她的形象气质打动,严晓频被选为女主角。戴博饰演的大卫并不是一个纯虚构的人物,其真实原型是
郑晓龙当时所在美国公司的一个美籍菲律宾华人,郑晓龙最初想让
陈道明饰演大卫,但陈道明不会说英文,最后改成了一个会说中文的美国人。
音乐创作
1993年8月,《北京人在纽约》即将剪辑完成,但音乐部分却还没有确定。郑晓龙和
冯小刚对选音乐人十分慎重,必须要先听对方的作品,两人最终选定
刘欢,他也成为了剧组里唯一没有去过
纽约的人。为了赶进度,刘欢将整套MIDI设备从家里运到剧组所在的
友谊宾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欢写出《
千万次的问》等七首歌曲、九十多段音乐,这也是他第一次作曲,歌曲词作者则是冯小刚、
郑晓龙和
李晓明。此外,刘欢因为演唱剧中的主题曲,得以重新登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此前他一度被中央电视台封杀。
幕后故事
由于在中国国内搭景达不到要求,郑晓龙决定在美国拍摄,预算也随之上升,制作单位承担不了投资,郑晓龙便向银行申请贷款,当时文化产业几乎没有商业贷款的先河,几经周转,郑晓龙最终贷到150万美元。当时让
郑晓龙心里有底的是,各个地方台开始有钱,购片价与市场接轨,同时,广告也成为电视剧的盈利手段。在新的市场规则下,《北京人在纽约》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次年还清贷款,还有40万美元的盈余。
除了在制作经费上全额抵押贷款,剧组还首次开创了自行洽谈广告经营事宜的特例,完成了一次相对完整的经济运作,这也被视为国产电视剧商业化的关键转折点。在美国拍摄期间,剧组十分节俭,40多人的剧组分两拨住在一栋别墅和酒店里,全员在别墅里做饭吃,因此制造的生活垃圾也多,乌鸦翻垃圾桶时被周边邻居发现,邻居怀疑是非法居住还报了警。
音乐原声
主要获奖
作品影响
该剧拍摄制作于1993年,于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经播出便引发了热议。该剧成功为当时中国的出国热潮降温,出国率一度下降。原著中有段话:“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
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也成为对当时这股热潮的最佳解读,这段话也由
姜文配音在每集的开头呈现,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就是从片头的这几句话开始。
综合评价
媒体评价
《北京人在纽约》拍摄于1993年,正值
改革开放春风正浓、出国潮大涨之时,这部戏的播出给当时那些抱着异国梦的年轻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的大门。后来有多部类似的如《情别温哥华》、《
上海人在东京》等都没有超过《北京人在纽约》。这部戏之所以成为前无古人创、后无来者追的独一个儿,就是因为其残酷的真实性以及针尖对麦芒的文化冲突。——《
新浪网》
一部叫做《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让国人对于"出国"两个字的苦辣酸甜家喻户晓;当王启明那双艺术家的手不得不在一个美国的中国餐馆里洗盘子的时候,他才真正懂得,为了梦想要付出多少代价。——《中国广播网》
这是一个经典的、关于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无助与彷徨。在家庭的分解与重组中,在婚外情的发生和发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中,这群怀着美国梦的北京人,事业与情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是第一部全面描写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
凤凰网》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