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
中国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菽(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菽1920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硕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心理学。1926年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49年担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教务长;同年11月任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心理系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潘菽又率中国心理学家代表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往返都路过莫斯科。1988年3月26日病逝。
潘菽是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年从事记忆、错觉、汉字知觉等实验研究;后来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心理学的四条主要途径;推动了与国际心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协作。 出版了《心理学概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人类的智能》《潘菽心理学文选》等著作。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荣誉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潘菽1897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一书香之家,又名潘有年,字水菽。出生于旧社会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父亲是塾师,在村上开蒙馆,潘菽从六岁起在父亲办的蒙馆里读四书五经。因父亲管教很严,加上可以吃点“偏饭”,所以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差。6岁时开始在父亲开办的蒙馆里读四书五经。后始逢清朝末年废科举办学堂,考取了常州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插班3年级,潘菽自幼养成了一种好学的习惯,不仅爱读书,而且对书法、美术也都喜欢,在中学期间读过一些先秦诸子和宋明理学家的书及其他杂书,当时很崇拜朱熹,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像朱熹一样的“大学问家”。由于对哲学较感兴趣,也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中学毕业后决定报考北京大学的哲学系。1917年中学毕业,跳过两年预科直接考取了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潘菽1920年大学毕业后,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潘菽考取了官费留美。1921年到美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后转学到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心理学,1923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硕士学位。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完成了《背景对学习和回忆的影响》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潘菽1927年学成回到中国,担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副教授,半年后晋升为教授,兼任心理系主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心理系的前身便是东南大学于1920年建立的心理学系,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37年至1946年期间,参加了进步学术团体“中国学术研究会”,与中央大学几位教授组织了自然科学座谈会,联合一百多位科学教育工作者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还协同一起参加“五四”运动的许德珩等同志,发起组织了主要由科技文教界进步人士参加的“民主与科学座谈会”。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教务长;同年11月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潘菽1951年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同时兼心理系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十年动乱中,心理学被判为“伪科学”,心理研究所被“砸烂”,大学的心理学专业被取消,许多心理学者被迫改行,中国心理学面临灭顶之灾,潘菽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在牛棚里,克服重重困难在小纸片上写下了62万字的《心理学简札》。1970年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被正式宣布撤销。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粹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才再获新生。197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示:“恢复心理研究所是很必要的”,潘菽被恢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职务。198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人物逝世
1988年3月26日,潘菽患脑溢血病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主要成果
学术观点
潘菽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心理学的四条主要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同时要有分辨地继承中国古代可贵的心理学思想,以发扬国光、古为今用,还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博采众长、洋为中用。此后,潘菽先生上述理论经过多年论证成为发展中国心理学的纲领,这也成为他为中国心理学所做出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贡献。潘菽认为心理活动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或施加影响于客观事物的时候,在自己作为主体方面的主观活动。他批判了传统关于心理的知、情、意三分法,从人与客观世界的整体关系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心理,提出了心理的知、意二分法,认为心理包括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
倡导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史研究
“文化大革命”结束,潘菽发动心理学界开展“评论冯特心理学”工作,共撰写论著约七十篇。否定了曾在国际上流毒一时、一种把威廉·冯特贬为“资产阶级心理学路线”代表的谬论。以充足资料与论据,对冯持创建心理科学的贡献及对中国的影响,作出新评价。并将得奖的主要论文之一《威廉·冯持与中国心理学》,提交到“第二十二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冲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心理学在国际上的半封闭状态,是新中国心理学迈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在这次国际大会中,不但恢复了新中国作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会员国的应有席位,而且中国代表还当选为执委。“评冯”还推动了中国国内心理学史的协作研究。潘菽主持编写了《中国心理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国际心理学界系统介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全过程及主要成果。推动了与国际心理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协作。
学科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潘菽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室,中国心理学会也成立了心理学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潘菽共发表心理学、教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论文200余篇,据中国知网显示下载量达6892,以下为最高被引的10篇论文。
出版著作
潘菽的个人专著及主编、合编的书有10部,其中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已重印34次,累计印数达80多万册。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潘菽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注重启发,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曾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史等课程,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代表性学生有南开大学教授乐国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时勘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教学获奖
潘菽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荣誉奖等奖项。
影响与后世纪念
潘菽铜像
潘菽铜像位于南京大学,于2007年5月23日落成。
《潘菽全集》
《潘菽全集》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编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潘菽全集》共十卷,约300万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基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基金由由潘菽家属参与发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立。
潘菽诞辰120周年纪念会
潘菽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于2017年7月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纪念会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承办,江苏省心理学会、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和江苏省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协办。
人物评价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表示:“潘菽不仅是一位有渊博心理学思想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内部监督委员会主任邵鸿表示:“潘菽是一位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是九三学社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为九三学社的创建和组织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特别贡献。”
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李志军表示:“潘菽先生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开拓者,他在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及其组织领导岗位上工作了60余年,为我国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潘 菽.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4-18
潘菽.国家图书馆.2023-04-18
中流砥柱的心理学宗师——潘菽教授.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2023-04-18
潘菽:守护骇浪间那叶“心舟”.中国科学院.2023-04-18
潘菽.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3-04-18
学部简介.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18
潘菽.中国科学院.2023-04-18
潘菽: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12-31
心理学家潘 菽.北京大学.2023-04-18
校史故事 | 父亲潘菽和他的兄弟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总会.2023-04-18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7
潘菽.中国知网.2023-04-18
教育家潘菽铜像在南大落成.北京大学.2023-04-18
潘菽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4-18
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 邵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4-1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果
学术观点
倡导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史研究
学科建设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教学获奖
影响与后世纪念
潘菽铜像
《潘菽全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基金
潘菽诞辰120周年纪念会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