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CHONGQING UNIVERC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CQUT”;坐落于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曾是享誉中国的“兵工七子”之一,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被命名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从1950年4月更名为21厂工业职业学校后,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中专学校时期。1960年3月,学校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五年之后,在1965年4月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自此,学校开始了大学本科教学。2005年9月,占地面积1500亩的花溪校区正式启用。在2009年,重庆理工大学正式成立。
截止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共有花溪、两江和杨家坪3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拥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截止2024年5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9个,研究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43人,兼职教师453名。
在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理工大学位列全国第237名。
历史沿革
技校时期
1940年9月18日成立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因附设在21兵工厂(即今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故简称为21厂技校,对外化名为“士继公学”,受兵工署和21厂的双重领导,由当时的厂长李承干任校长。
职业学校时期
1950年4月,历时十年的技校时期结束并更名为21厂工业职业学校。
中专和专科学校时期
1950年9月,学校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业学校,并在此后又先后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切专业并入学校。1960年3月学校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
重庆工业学院
1965年4月升格为半工半读的高级技术学校,命名为重庆工业学院,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1984年,院改办工厂的历史结束。1986年,撤厂复校,命名为重庆工业管
理学院,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委,机械电子工业部。从1991年开始,学校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重庆工学院
1999年五月,学校隶属于重庆市管理,并在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重庆理工大学;同年,学校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为即将筹建的重庆理工大学。2005年,占地面积约1500亩的花溪校区启用。
重庆理工大学
2009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9月,占地约833亩的两江校区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入选重庆市第二轮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首批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建设高校。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其中重庆理工大学拟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建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以上数据时间截止到2023年12月)
师资情况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共2043人,学校拥有省部级教学团队12个。其中,正高级专任教师357人,副高级专任教师674人,中级专任教师952人,最高学历博士专任教师1184人,最高学历硕士专任教师735人,35岁以下专任教师492人,35-44岁专任教师844人。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教师获得的称号有“巴渝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重庆市特聘专家等,详细所获称号和人数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时间截止到2017年9月28日)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涵盖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法学六个学科门类。“博士单位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及后备重点学科共6个,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10个,重庆市“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8个,重庆市“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4个。
参考文献
教学情况
教学成果
截止2023年12月,获批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22项、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专项项目8项、普通本科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重点项目1项。在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连续两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高校建设;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202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10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80项;获第五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共计12项;第六届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共计5项;获2012年重庆市第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获2008年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获2004年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专业建设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现有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截止2022年11月,学校建设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6个。截止2019年6月,共有20个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度(2018.12-2022.12)本科特色专业6个,本科国际化专业项目2个。品牌专业建设项目7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建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课程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批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16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选树校级一流本科课程8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6门。截止2022年11月,学校获得市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15门。学校立项一流本科课程40项。各院系及全校课程开设情况如下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学校交流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与美国加州欧文分校、英国斯旺西大学、日本神户大学、马来西亚等国立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与中芬应用科技大学校长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此外,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中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通用、长安、华为、中兴等多家中国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4个。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3.2万平方米(主馆为花溪校区的中山图书馆,两江校区设有分馆),阅览座位约3168个,每周开放98小时。
截止2022年09月底,馆藏文献643余万册,其中包含实体文献257万册;年订报刊1000余种;购买了
Elsevier、IEL、Springer、SAE、Ei、CNKI、超星、维普等知名数据库40余个,形成了纸质文献与
数字资源相结合、覆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馆藏体系,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
截止2022年11月,共有纸质图书257.54万册,生均纸质图书72.05册;电子图书697158册,电子期刊1050092册。
学术期刊
科研设施设备
截止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以及本科实验经费方面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科研平台
截止到2023年12月,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8个。教育部批准的重庆理工大学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总共有4个,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总共有16个,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有14个,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有2个,共计38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以上数据时间截止到2023年12月)
科研团队
截止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共有重庆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6个。
(以上数据截止时间为2024年5月)
学术成果
截止2022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55项;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专利1000余项,打造了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多项行业品牌会议。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纳米时栅相关技术相关成果先后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获得的国家级及省部级一等奖科研项目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
学校排行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理工大学位列全国第228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重庆理工大学位列全国第237名。
校园文化
校训
明德笃行 自强日新
校徽
徽标在原校徽基础上修改而成,尊重了校徽图形的历史延续性。
校歌
《重庆理工大学校歌》(原第二十一兵工厂技工学校校歌)
词作者:郭沫若
工以建国,技以利工,我们奋斗是为自力更生。
工业救国的使命,大家应努力完成。
劳我筋骨,提我精神,求学习技是在能知能行。
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我们是工业的劲军。
我们有骨肉般的友爱,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
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铜铁般的坚韧。
学欲其专,技求其精,同学们猛进!猛进!!
同学们猛进!猛进!!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5月,重庆理工大学总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花溪校区、两江校区和杨家坪校区。主校区为花溪校区,承担大部分教学任务,而两江校区则是作为中外合作、研究生学习、
科研创新的基地。杨家坪校区由于房屋破旧等因素,截止2023年3月,杨家坪校区正在进行有机更新规划和改造。
校友情况
学校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21个地方校友分会;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理学院等14个学院分会;汽车行业校友分会和创业校友分会等2个行业校友分会。
校友大多从事商业领域,涵盖汽车建造业、互联网、房地产等多个方面,此外在政治领域和军工行业也有不少杰出校友。
(以上数据时间截止到2022年11月)
所获荣誉
2011年,重庆理工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2010-2011年度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3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
2013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十佳校网通站”首位;
2016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重庆市市属高校“综合奖补”奖;
2017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三等奖”;
2018年,重庆理工大学在201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9年,重庆理工大学荣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突出贡献奖”等九个奖项;
2020年,重庆理工大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校网通站”;
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入选重庆市第二轮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2021年,重庆理工大学为首批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建设高校;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为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单位;
2023年,重庆理工大学获评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被评选为重庆市“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