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利奈尔
法国诗人、剧作家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lessandro Apollinaire,1880-1918),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艺术批评家。原名纪约姆斯·阿波利纳里斯·阿尔贝图斯·科斯特罗维斯基,曾用笔名尼克托、路易丝·拉拉纳等。他是意大利军官与俄罗斯女子的私生子,1880年8月26日在罗马出生,随母亲是俄罗斯人,1916年加入法国籍。
阿波利奈尔12岁开始写作,中学结业以后,就开始在报纸期刊上发表诗篇、小说、评论文章。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在《烧酒集》中取消诗歌的标点符号,在《图像诗》里按照主题排列诗歌,创作了“图案诗”这一诗歌形式,成为20世纪诗歌潮流的引领者。1905年,结识法国立体派画家巴勃罗·毕加索、诗人马克斯·雅各布,成为毕加索创立体主义的赞助者、参与者。1913年在《未来主义的反传统》一文中宣扬诗歌的立体未来主义,被毕加索称为“立体主义教皇”。同年问世的《美学沉思录——立体派画家》被誉为立体主义的“圣经”。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进入军队当兵,期间他额头被弹片击中受伤,身体受到重创。1918年11月的一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夺去了他的生命,过世时年仅38岁。
阿波利奈尔对20世纪的象征主义、立体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现代派文艺思潮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最早提出“超现实主义”一词,被誉为超现实主义流派先驱,所著的《蒂蕾齐娅斯的乳房》被誉为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
人物生平
成长时期
1880年8月25日,阿波利奈尔在罗马出生,母亲安琪莉卡是使用波兰姓氏的俄罗斯人,父亲不详,据传是一名意大利军官。他随母姓,原名纪约姆斯·阿波利纳里斯·阿尔贝图斯·科斯特罗维斯基,20岁改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自小家境贫寒,一直与母亲和弟弟阿尔贝托相依为命,在罗马、博洛尼亚摩纳哥等地流浪。1888年进入摩纳哥圣查理学校读书,成绩优异,不仅学习了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还在12岁开始写诗,展现了绘画天赋。侨居各国、四海为家的生活使阿波利奈尔博览群书、兴趣广泛,为后来在诗歌、戏剧、艺术评论等多个领域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基础。动荡而贫寒的生活也使阿波利奈尔非常关注现实,使他对于现实生活中变化的感知尤为敏锐。
闯荡社会
中学结业后,阿波利奈尔开始为生计奔波。他先后做过代写文章的捉刀人、德米洛夫人9岁女儿的家庭教师、按稿计酬的记者、银行职员等,还曾为人权国际周刊《欧洲杂志》撰稿,与安德烈·萨尔蒙等友人合办杂志《伊索的盛宴》,参与主编《爱情丛书》与《珍本收藏箱》,又主持《法郎吉》杂志小说专栏。五花八门的职业经历使阿波利奈尔的生活体验格外丰富,也使他有许多时间到柏林德累斯顿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游览,增长见识。不过,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阿波利奈尔都坚持写作。他刚步入社会就在《法兰西水星》等报纸与期刊上发表了若干诗篇。1898年化名尼克托(Nyctor)写了自传,第二年确定了阿波利奈尔这个笔名,写了《坏人心的魔法师》第一稿,展现了他优秀的创作才能。
1901年,到德米洛夫人家做家庭教师时,阿波利奈尔热烈地爱上了保姆安妮。他在诗歌《哀歌》《秋水仙》中抒发了他对安妮的爱,以及他对这段恋情时而抱有期待,时而又痛苦绝望的心情。第二年,安妮就对阿波利奈尔太过激烈的爱日渐感到恐惧与厌烦,态度逐渐冷淡。虽然阿波利奈尔几度想与安妮修复关系,但都遭到安妮的拒绝。为摆脱他的纠缠,安妮甚至决定远赴美国。失恋的痛苦与惆怅使阿波利奈尔写下《米拉波桥》和《失恋者之歌》等诗篇纪念这段初恋。这些诗篇都被收录到阿波利奈尔的第一本重要诗集《烧酒集》中。该诗集初步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界的地位。
1905年1月,经画家让·莫莱引介,阿波利奈尔先后结识了立体主义画家巴勃罗·毕加索、诗人马克斯·雅科步。三人组成关系密切的小团体。阿波利纳尔向公众大力推荐毕加索。1905年,在《笔会》上发表《青年——画家毕加索》,开启了他影响深远的艺术评论和理论建设之路。在“船屋”、三兄弟街阿宗餐馆、“高地的孩子”咖啡馆等处,阿波利纳尔又结识了郁特里洛、马克-奥尔朗、阿美迪欧·莫蒂里安尼等多位大名鼎鼎的画家。阿波利奈尔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他们时常相聚讨论创作的主张,写信交流彼此的近况,还经常举行画展、演出和诗歌会等形式丰富的艺术活动。
1907年4月,结识画家洛朗新以后,阿波利奈尔感到自己重新萌发了爱情。他们很快形影不离,一起参加艺术和文学活动。但洛朗新也对阿波利奈尔太过偏激的爱感到难以忍受,他们最终在1912年分道扬。阿波利奈尔感到非常痛苦,作了另一首《失恋者之歌》纪念这段爱情。在塑造小说《被谋杀的诗人》中特里图兹·巴勒里奈特这一人物时,阿波利奈尔为其赋予了洛朗新的性格色彩。
1911年,在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蒙娜丽莎》失窃案中,阿波利奈尔因曾收留盗取卢浮宫头雕的杰里·皮雷,被当局认为可能是盗窃《蒙娜丽莎》的同谋,将其逮捕入狱。虽然后来在友人帮助下获释,但因在监狱囚禁时遭到许多针对外境人的言论攻击。阿波利奈尔决定提交加入法国籍的申请,但直到1916年才被获准。
军旅生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巴黎颁布了参军的总动员令,阿波利奈尔也提出参军申请。入伍不久,阿波利奈尔即晋升为上士,之后又调到步兵当少尉。阿波利奈尔为他在军队中的晋升感到非常得意,给他的友人保尔·莱奥托、让·莫莱等写信时,兴致勃勃地夸耀他在军队中令人敬重的生活。1916年3月17日,阿波利奈尔在阅读《法兰西水星》时,一颗炮弹爆炸,弹片穿透钢盔,伤到了他的头颅。这次受伤给阿波利阿尼尔的身体留下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养伤期间,阿波利奈尔逐渐恢复与文学界的交往。1916年底,应Sic杂志邀请,阿波利奈尔着手写1914年开始构思的剧本《蒂蕾齐娅斯的乳房》,并以“超现实主义”作为剧本的副标题。1917年6月21日,该剧本在莫贝儿剧院首演。第二年年初,该剧本出版,被誉为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几乎同一时间,阿波利奈尔在1913年至1916年间创作的关于和平与战争的诗集《图画诗》也出版了。然而同年11月,阿波利奈尔就因患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不治身亡病逝,年仅38岁。
主要作品
诗歌与诗集
小说
剧本
文艺评论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追求创新
无论是诗歌、艺术评论文章还是戏剧创作,阿波利奈尔都以创新为追求方向。20世纪初,阿波利奈尔创作诗篇《米拉波桥》时,就大胆地突破传统诗歌的语言与形式,调整了音节与分行。《烧酒集》在1913年出版时,舍去了标点符号,也不拘泥于诗歌的句形,仅根据诗句的节奏与停顿划分诗节与写作,同时杂使用民歌谣曲的风格与俗词俚语。1918年出版的《图像诗》,最先把造型艺术的意念引入诗歌,按照主题排列诗歌,进一步开拓了诗歌的形式。即使是在艺术评论文章中,阿波利奈尔也始终以支持艺术创新作为目标,他明确指出,新画家的艺术应当不同于希腊艺术把人当作完美的尺度,而是把无限的宇宙当作理想。
博取各家之长
阿波利奈尔的创作从不拘泥于任何流派。他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比如小说《坏人心的魔法术》有大量象征主义流派常用的神话因素。他早年创作的部分诗篇被收录到《烧酒集》中,也充满了巴那斯派和象征主义的印记。在与立体派代表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等成为朋友后,他开始思考立体主义,支持、赞助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创作。后来,他还将立体主义的绘画技法引入诗歌创作,创作了图案诗这一诗歌形式,力求能在二维平面上和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出创新。同年6月29日,宣言式文章《未来主义的反传统》发表,显示了他对未来主义的明确支持。《烧酒集》在1913年出版之前,阿波利奈尔舍弃了诗歌的标点,其中一些诗歌也不受传统的“十四行诗”、“亚历山大体诗”等格式的限制,即具有未来主义思想的色彩。阿波利奈的艺术批评观几乎和巴黎立体主义同步,《美学沉思录——立体派画家》关于立体派的评论与其在《艺术生活》专栏里发表的文章能鲜明地反映20世纪初期先锋艺术批评的情境。1917年,阿波利奈尔在进一步思考创作新精神时,率先提出了“超现实主义”,并在剧本《蒂蕾齐亚的乳房》中添加了一些反映时代不现实性的元素,展现了作者不受约束的非凡想象力。
充分抒发情感
阿波利奈尔自己曾提到:“诗人将通过抒情目的论和超抒情的炼金术,赋予我们身上的神圣思想一种日益纯洁的意义。”他的诗歌都充满纯情,而非理论的堆砌。读起来总是让人感觉或如火光般耀眼明亮,或如烛光般柔和温馨。尤其是他的《失恋者之歌》等情诗都是情之所至的自然流露,有的诗句缠绵悱恻,婉转低回;有的诗句激昂强烈,深情无限;有的诗句沉郁忧伤,悲情幽咽。
评论言简意赅
阿波利奈尔在其主持的专栏《艺术生活》中发表了大量艺术评论文章。他关于画家保尔·高更、乔治·布拉克等画家作品的评论文章较为精彩,往往能以简练的几句话说清楚这些画家及所代表画派的特点,遣词造句也都非常具有可读性。如他评价巴勃罗·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有一个叫毕加索的人研究一件物品,就像一位外科医生解剖尸体”、“立体主义同旧绘画的差异,就在于它不是一门模仿的艺术,而是一门能一直升华到创造的构思的艺术”。
主要成就
阿波利奈尔是20世纪初法国先锋派艺术运动的重要评论家和领导者,被尊为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也是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运动的代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仍创作了数目可观的作品。诗集《烧酒集》《图像诗》,剧本《蒂蕾齐亚的乳房》等作品突破传统艺术形式,将其他题材与诗歌融为一体,成为学界称道的名篇。法国《读书》月刊1986年推荐法国十大诗集,《烧酒集》名列第一。
20世纪诸多作家、诗人深受阿波利奈尔影响,勇敢地冲破传统创作形式。比如巴西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老祖”曼努埃尔·班德拉在1917年出版的诗集《时间的灰烬》中,巧妙运用日常语言,力求“写出最简单、最率性的东西”。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诗人布列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诗集《磁场》,开始尝试把对潜意识的探索运用到诗歌艺术中。中原地区现代诗人田间创作诗篇《给战斗者》时,不再着意于统一诗句的长短。
人物评价
阿波利奈尔的好友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尊称其为立体主义教皇
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超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安德烈·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中写道:“为了纪念纪尧姆·阿波里奈尔,我和苏波把这种自动创作的新方法叫做超现实主义。”
一生都在研究阿波利纳尔的法国作家皮埃尔·马塞尔·阿德玛称他是“公认的他那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且必将身于我国文学最复杂又最吸引人的英才之列”。
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家柳鸣九则认为他是“法国二十世纪第一个大诗人”、是“指引者二十世纪诗歌新潮流的人物”。
人物纪念
1935年,在法国塞纳河畔,建立了纪念纪尧姆·阿波利纳尔的瓦隆纪念碑。同年,在让·莫兰的倡议下,巴黎市议会将一条街命名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成长时期
闯荡社会
军旅生活
主要作品
诗歌与诗集
小说
剧本
文艺评论
创作特点
追求创新
博取各家之长
充分抒发情感
评论言简意赅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人物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