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业学院(英语: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HUT),简称黑工院,前身为鸡西大学,成立于1984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黑龙江省
鸡西市,法定住所为鸡西市
鸡冠区和平南大街99号。
黑龙江工业学院前身是1984成立的鸡西大学,1988年鸡西市经委职工大学、鸡西广播电视大学并入;1999年鸡西市师范学校并入。2013年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202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截至2023年7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占地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0405人,教职工651人。学校有10个学院,开设29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历史沿革
鸡西大学
1984年3月17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局批准创办鸡西大学;8月17日,鸡西大学创办;9月30日,“鸡西大学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在市政府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当时,教职工38名,新生140名。1985年9月,鸡西大学首届140名新生到校报到。1988年5月,鸡西市经委职工大学、鸡西广播电视大学并入鸡西大学;7月,鸡西大学首届121名毕业生毕业。1989年,因办学条件欠缺,鸡西大学停止招生一年。
1992年,鸡西市经委职工大学从鸡西大学分出,并入鸡西市职工大学。1999年9月,鸡西市师范学校并入鸡西大学。
2003年8月,鸡西大学自筹资金购买了黑龙江科技学院原校址。
2008年6月,学校“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重点实验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7月,学校与
中国人民大学共建边疆文化研究中心。
黑龙江工业学院
2013年4月,教育部致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大学升本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2017年5月,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黑龙江工业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3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黑龙江工业学院由
鸡西市人民政府举办并实施管理变更为由省政府举办并实施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2021年,黑龙江工业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黑龙江工业学院逐步推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10个学院,开设29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7月,学校现有教职工65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79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由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和百名教授领衔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7月,黑龙江工业学院有校级重点学科9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7月,黑龙江工业学院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1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7个;2021年获评2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7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先后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着力对接向北向东合作新引擎,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重培养
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人才交流层次,拓宽学术交流领域,与俄罗斯、韩国等高校开展“
3+1+2”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开展本科生赴俄体验游学、语言课程游学、专业实践游学和学习交流,积极开展云端交流、线上合作。
科学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黑龙江工业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85年,馆藏以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和文学为重点。截至2023年9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3874.67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00.12万册,电子期刊23.03万册,学位论文684.10万册,音视频62.0小时。
学术出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创刊,月刊,黑龙江工业学院主管、主办,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开设栏目: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土木与建筑工程、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数理化研究、法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艺术研究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7月,学校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截至2024年5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7月,《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中国俄罗斯侨民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牵头制定了《220KV及以下交流输电线路电容补偿融冰技术规范》《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打印机碳粉的方法》2项省级标准。“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各级各类奖项400余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EI会议、CSSCI、CPCI、CSCD等收录100余篇;出版专编著教材等140余部;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600余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填补空白,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优秀分站称号。放电等离子体石墨
提纯协同创新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获省专项资金400万元。与
龙煤集团等40余家域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举办了两届“服务龙江煤企转型发展”高端论坛,大巷软岩治理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石墨新材料、生物质秸秆液化、智慧农业等领域10余项
校企合作成果实现转化。成立了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正在建设的石墨现代产业园区,将成为引企入校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肃慎文化、东安根据地、边疆文化研究团队连年承担省级重点课题,《东安根据地研究》《东安根据地回忆录》《鸡西——中国石墨之都》等8部学术著作,被
国家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永久馆藏。北大荒版画、铝箔画非遗传承、满族剪纸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北大荒版画研究团队应邀参加摩洛哥文化交流、葡萄牙全球版画展和第九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第六个获批的中国共产党史专业凝练了“新中国工业史”特色研究方向,《新中国鸡西工业史》填补区域党史文化研究空白。
文化传统
黑龙江工业学院的象征有校徽、校旗、校歌、校训等。
校徽
黑龙江工业学院校徽是火凤凰图案,象征学校百经锤炼、活力无限、生生不息、永续发展。边缘的字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英文名称。中心图案似舞动的火凤凰,寓意黑龙江工业学院历经百炼、活力无限;又似跃动的火焰,体现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用烛照之光为学生照亮前程。
校旗
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旗为长方形,旗面红色,内容为由校徽演化来的火焰图案。
校歌
黑龙江工业学院校歌是《青春有梦》,赵文荣作词,常晓红作曲。
校训
黑龙江工业学院的校训为“修德修能 成人成事”。修,即学习、培养、锻炼;修德是道德的养成,修能是本领的培育;修德修能的指归是成人成事。修德修能是成人成事的前提,成人成事是修德修能的结果;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修德修能的过程,美好人生的目标就是成人成事。
校风
黑龙江工业学院的校风为“励精图治 至善日新”。“励精”意为振奋精神,励志精细;“图治”意为谋划定业安邦。指时刻保持旺盛的士气,精心谋划、拓思革新、创立伟业。“至善日新”出自《大学》。“至善”意为希望达到最好;“日新”意为进步、发展之快。即:追求完美、勇于超越,才会达到“至善”之境,才会永葆生机活力。“励精图治,至善日新”引导和激励我们要提振士气,以奋发图强的斗志,以追求卓越的豪气,以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助力黑龙江工业学院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学风
黑龙江工业学院的学风为“见贤思齐 厚积薄发”。““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看齐,旨在倡导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学习风尚。“厚积薄发”出自
苏轼《杂说送张琥》。意思是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而后少量地、慢慢地放出。指经过长时间充分的积累,才能后劲十足、大有可为。“见贤思齐,厚积薄发”重在强调要有善学、好学的主动性,懂得多学多用的道理。
教风
黑龙江工业学院的教风为“严爱相济 立身致远”。严在当严处,爱在亦严中。敢严,言传身教,无所畏惧;当严,严己(指教师),严学,严纪;会严,要求明确、可行,批评以理服人。严爱相济的前提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时时刻刻言传身教,正己身、立己身,以致远;严爱相济的结果是,成为学生的榜样,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胜于蓝,教育一次让学生受用终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黑龙江工业学院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10月)、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