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
李世民和
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女儿,是唯一一个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她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擅长书法,尤其擅长飞白书法。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
庇护作用。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恶疾去世,唐太宗非常悲痛,有三十多天吃不下饭,每日哀伤数十次,因此身体急速消瘦。晋阳公主入葬后,唐太宗下诏命令有关官员用晋阳公主封邑的余钱在公主墓旁营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晋阳公主的主要作品是《擅长飞白书法》。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
三明市,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
李世民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
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具体说来,兕就是
爪哇犀牛,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
榆次区、太谷、祁、阳直、
寿阳县、盂、乐平、
交城县、
平定县、
文水县、辽山、
平城区、乌河、
榆社县十六县。”可知晋阳乃是李唐
龙兴之地,
李世民亲历隋乱,起兵
太原古县城,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将女儿封号晋阳,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唐太宗与
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
太原市,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
李世民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的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
李世民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晋阳公主与
李克用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外出离开
立政殿,每次
太原市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
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唐太宗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
李世民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见。
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唐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命令他们用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
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公主这样的公主。
纵观晋阳公主一生,虽然幼年丧母,但却有父亲的抚养,兄长的爱护,成长之路受尽尊宠。而晋阳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亲的骄宠而任性妄为,观其思念亡母,临摹飞白,解围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公主如若长成,必会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虽然天不假年,但晋阳公主如此顺遂幸运的人生,出众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弥补了早逝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