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为“武汉商学院”(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是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业务归口
湖北省教育厅管理。
武汉商学院溯源于1963年创办的武汉市服务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专科层次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4年,经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职工财经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大学并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有40个本科专业(含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农学等学科门类。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武汉商学院法定住址为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816号,学校总面积1316亩,建有馆舍总面积为22502.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9.5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14050人,其中,本科生12754人,专科生1296人,专任教师704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
在2024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武汉商学院位列全国42+,全国参考排名600+。
历史沿革
1963年,武汉市政府批准成立武汉市服务学校,校址为
东西湖区余氏墩。
1971年,武汉市商业学校和武汉市服务学校合并,以武汉市商业学校为校名。
1973年初,武汉市商业体制调整,原武汉市商业局划分为第一商业局和第二商业局,武汉市商业学校也被分为第一商业学校和第二商业学校。翌年,二商校迁址至
汉阳区墨水湖路。
1985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武汉市第二商业学校为基础组建专科层次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2004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职工财经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大学并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组建成新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由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
1998年开始,学校先后与
华中农业大学、
江汉大学等院校合作招收本科生,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英国
皇家农学院合作开展专升本、
专升硕项目,积累了一定的本科办学经验。
2013年4月,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武汉商学院,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武汉商学院设有13个教学学院,开设有40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业方向,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农学等学科门类。
参考文献:
截止到2024年,武汉商学院设有30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武汉商学院有教职工1104人,其中专任教师7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72人,占比38.64%;具有博士学位的172人,占比24.43%;具有硕士学位的421人,占比59.8%。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政府专项津贴1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注册烹饪大师(名师)5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
学科建设
2023-2024学年,武汉商学院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酒店管理、休闲体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休闲体育、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软件工程、动画。
教学情况
2020-2021学年武汉商学院开设课程总门数991门,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22,课程门次数为1742。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23,课程门次数为294。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39,课程门次数为1456。
武汉商学院本科学制为四年,专科学制为3年截止至2022年12月,武汉商学院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3254人,2021-2022学年本科在校生12074人。
武汉商学院承担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省试点学院改革项目1项、“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拥有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批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53项。
截止至2024年4月,武汉商学院共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4门、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6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
省级一流课程:骑术理论与实践、马匹解剖生理学、机械设计基础、会计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烹饪营养学。
对外合作交流
学校与71余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了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六年,武汉商学院共选派314名本科生、179名教师赴境外交流学习,共有108名境外师生来校交流。
2011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商学院前身)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签约,随后双方正式展开中德合作办学。
2021年,学校获批加入中德合作高校联盟,联盟成员包括
上海理工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形成了稳定的国际交流学习平台。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截止至2024年4月,武汉商学院拥有图书馆1个,坐落于美丽的后官湖畔,地处学校中轴线的最北端,总建筑面积22502.8平方米。图书馆下设综合科、采编与阅览部、技术部、信息化部、参考咨询部、流通部6个部门,设有阅览室7个,拥有阅览座位2364个,实行“总借总还”一站式服务模式。
截止到2024年,该校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36人。馆藏纸质图书169.5万册(其中外文纸质图书1万余册),电子图书6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000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62个。同时,共享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武汉市图书馆的资源。
学术期刊
武汉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是由武汉商学院主办,主编为王清华,现为双月刊,曾用刊名: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学术成果
截止至2024年4月,武汉商学院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省委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14项。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获授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0余项。主动对接政府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项目300余项,主持制定《中国马术“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一日游服务规范》《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之托盘使用标准》等多项发展规划和标准。获市级以上科研奖80余项。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24年4月,武汉商学院共有34个科研机构(平台),建有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学校设有商业文化、现代物流、旅游经济、赛马经济、素食研究、职业人文素质等8个研究所。
学校排行
在2024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武汉商学院位列全国42+,全国参考排名600+。
校园文化
校徽
武汉商学院的校徽标志将中国古币与武汉商学院英文缩写WBU形成核心标识图案。古币造型寓意学校为财经类;又似编钟,隐含楚地办学;还似宝鼎,体现教化作育重中之重,也预示千锤百炼、薪火相传、行稳致远。校名英文缩写昭示国际视野、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内外同心圆,意在表明师生团结一心。新校徽标志与校训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校训
武汉商学院校训为商道惟诚,知行致远。其力求更好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商业文明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契约精神基石、商科教育立德树人的愿景。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文献:(截止到2024年4月)
校区情况
截止至2022年12月,武汉商学院法定住址为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816号,学校总面积88.05万平方米,建有馆舍总面积为23440.83平方米的图书馆。
武汉商学院马影河校区位于武汉经开区周家河北路以北、育文路两侧、育源路以南。校区将根据发展需要分期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80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密度12%,绿地率35%,总投资约10亿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完成,建设内容有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马匹兴奋剂检测中心、综合行政楼等建筑。
校友情况
参考文献:
校园风貌
武汉商学院北区大门口竖有“商道惟诚,知行致远”院标雕塑,校内建有菁园、游泳馆、体育馆、实验楼、大学生创业园宿舍楼、教学楼等建筑。教学楼旁的塘堰
睡莲花开,清香弥漫校园,武汉商学院的体育馆承接了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击剑比赛。武汉商学院还承接了军运会的马术比赛。
所得荣誉
2008年武汉商学院获得“武汉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优秀组织奖”。
2012年,武汉商学院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截止到2022年12月,武汉商学院连续13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
武汉商学院曾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