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隶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一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俄语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俄语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语笔译、俄语口译、工商管理等,毕业生可从事俄语翻译、公务、外贸/贸易专员/助理、销售代表、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大学教师、事业单位人员等工作。
专业发展
清政府于1708年成立俄罗斯文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在此之前,对俄通商的翻译都是由俄国人担任。1862年清政府成立京师同文馆,将俄罗斯文馆纳入其中,1902年随京师同文馆并入北京大学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苏联成立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共两党都重视与苏联的联系,培养通俄文、懂苏俄的人才,俄语教育得到持续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有13所学校设有俄文系科。
1950年中苏签署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系的黄金时期也是俄语教育史上最兴盛时期,以培养工具型、应用型人才为主。1951年第一次全国俄文教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952年,政务院和军委联合颁发《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 ,文件对俄文专科学校的教学方针和任务、学生来源、毕业分配等问题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到1952年,全国共有36所高校设立俄语系,另有俄文专科学校7所。
20世纪50年代末,后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并逐渐恶化。1957年开始动员在校俄语
专业学生改学其他语种,三年制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一年,并把俄语专业的学制一律改为四年,同时规定俄语专业暂停招生一年。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全国的俄语学生人数极度萎缩。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之后,极少数院校开始招收部分学生学习俄语,其目的是为部队培养战地翻译人员。之后教育部批准26所院校可以逐步开始招收俄语专业学生,但人数较少,有些学校则是采取隔年招生。恢复高考初期,俄语专业的招生规模仍极为有限。7所俄文专科学校合并或改建为独立的外国语学院或综合大学的外语系,辐射全国的以外国语学院和几所综合大学为主的俄语教学体系仍得以保留。
1981—1991年间,中苏关系开始趋于缓和,并逐渐走向正常化。中国俄语教育也由此得到迅速恢复。1981年5月,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高校俄语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俄语教学与研究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有19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
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高教司决定组建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外指委下设英语组、俄语组等,外指委俄语组制定专业标准,发布专业教学大纲,助推本科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俄语专业由俄语(专业代码:050202)和俄语教育(专业代码:050239)合并而成,专业代码为050202。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2022年、2024年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俄语专业门类、专业代码等保持1998年版不变,学科门类为文学,专业代码为050202,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培养标准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俄语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知识要求
俄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俄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培养方向课程等。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俄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
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毕业写作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俄语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语笔译、俄语口译、工商管理等。
就业方向
俄语专业可从事俄语翻译、公务、外贸/贸易专员/助理、销售代表、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大学教师、事业单位人员等工作,在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安全局、外事厅等政府部门,社科院、高校等文教机构就职,更多是从事外经贸活动,甚至在独联体国家开展业务。也可选择报考网络内容管理、口岸翻译、一线货物查验监管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俄语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俄语专业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
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数据截至2024年5月13日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3所,评级A的学校共有15所。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俄语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2所,A+档次的学校5所,A档次的学校3所。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俄语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俄语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3所,等级5★的学校5所,等级5★-的学校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