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BFSU),简称北外,其前身为抗日战争中成立的抗大第三分校俄文队,肇始于194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创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不断地重整合并,到1950年成为一所教授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外语学校。1959年,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并入该校,该校增加了俄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等专业。1961年后,学校重点增设了亚洲和非洲等国的语言文化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东校区和西校区,北外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081种,中外文数据库107个。学校已开设101种外国语言专业,共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学校本科在校生5700余人,研究生3900余人,国际学生1300余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学校现有4个
国家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点8个,涵盖文学、
经济学、
管理学、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工学七大学科门类。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201-1400名,在2024年
上海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名。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6月,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延安成立了第三分校。为更好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军事理论和战术,中央军委决定于1941年3月,在抗大第三分校中成立俄文队。俄文队先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招募了三批学员并将其分别编为俄文一、二、三队,而后于同年7月组建了俄文大队,这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同年11月,抗大第三分校与军政学院的高干队合并成立军事学院。原俄文一、二队组建为俄文队,原俄文三队改编为工程队;俄文队与工程队共同接受军事学院的领导。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延安军事学院俄文队与原中央军委翻译处、教材局、工程队合并成立了中央军委编译局。同年6月,俄文队从编译局中分离出来,改名为俄文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主要目的是培育军事翻译人才,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进行正规外语教育的开端。
1943年4月,中央军委指示延安大学俄文系划归俄文学校,俄文学校的规模有所扩大。1944年6月,为应对时局需要,俄文学院组建了英文系,学校也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此时的外国语学校仅有两个系,俄文系和英文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对外国语学校极为重视,曾多次亲自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八年得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延安)根据中央的指示分为两部分,其中学校俄文系的一部分师生北上哈尔滨,其余师生根据指示从延安迁到
张家口市办学。迁至张家口办学的外国语学校(延安)于1946年1月并入华北联大,组建文艺学院外语系。同年6月,该系与原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外语干部训练班合并,组建成为成华北联大外国语学院。2个月后,国民党掀起了全面内战,华北联大根据指示撤离张家口,先后在解放区的束鹿县与
正定县办学。
1948年6月,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北方大学。中国共产党中央指示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从北方大学中独立出来,组建中央外事学校;外国语学院俄文系与北方大学外文班合并为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中央外事学校的建立是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事干部,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威胁,故而经常在冀中解放区辗转办学。1948年8月,
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央外事学校正式迁入北平。1949年4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接到命令迁往北平办学。两个月后,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成立外国语学校。同年10月开国大典结束后,外国语学校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将新校址选在北京西郊,并开始建造新校舍。
两院校分置时期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外国语学校正式接受外交部的领导,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学校还承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会见、会谈、出访及重大国际会议、重要外交谈判的翻译工作。1949年11月至1951年7月间,外国语学校先后成立了和组建了党支部、学习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学生会、团委会、人事处、教务处等一系列管理机构,大大增强了学校的行政管理能力。
1950年3月,学校增设德文组和法文组,后于1951年8月两组合并为德法文组,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德文和法文的开端。1950年12月,政务院批准俄文部划归北京俄专,并于次年12月俄文部正式搬离外国语学校。1952年12月,学校正式成立了西班牙文组,并与原德法文组合并为德西法文系。
1953年夏天,北京外国语学院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第一届四年制新生主要从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招收
高中毕业生。这一届共招新生94人。学生实行
助学金制。
1954年8月,位于北京西三环北路为公桥以西的新校舍,即西校区落成并交付使用,外国语学校迁入该新址,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决定,北外不再采取选送和推荐的方法录取新生,改为提前考试的办法。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决定在北京成立北京俄文专修学校。该校宗旨是为了更多地培养国家恢复和建设事业所急需的俄语人才,故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0年1月,学校正式开学,校址位于鲍家街21号原清朝醇亲王府旧址。起初北京俄专学生很少,不足百人,后又接收了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与解放军大连俄文专修学校的70余名学生,学校规模才逐渐扩大。1951年,北京俄专又接收了外国语学校划拨的俄文部,学生人数突破500。
1952年2月,学校成立了留苏预备部,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对苏交流人才。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建校初期,由于国内俄语人才较少,且根据1952年3月刘少奇提出的"全面学习苏联"口号,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理论、教材等全面使用苏联模式,还有不少苏联专家参与日常的教学活动,随着留苏人才的增多,学校也开始向以我国为主的方向过渡。
195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俄专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更名为北京俄语学院。1955年底,现北京西三环北路为公桥以东的新校区建成,学校全部迁入新址。1956年6月,经高教部决定,
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三个专业划入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从此,北京俄语学院开始向多语种方向发展。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
罗马尼亚语专业。
院校合并时期
1958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北京俄语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学院合并。经过四个月的充分准备,1959年2月,两所院校正式合并完成,合并后的学校仍称北京外国语学院,此时也形成了西三环路两侧东西校区的格局。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停办,原机构改编为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后于1961年12月该办公室划归教育部管辖,组建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即现在的北京语言学院。1961年3月,学校计划开设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国的语言文化专业。1962年7月,外交部将外交学院的俄语、德语、西语、日语、阿拉伯语、印尼语等专业整体划归北京外国语学院。之后学校又新开设了一批外国语专业,直到196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开设语种达到27个,成为中国开设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
文革时期
196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启了整风运动,原先的教学路线被彻底否定,学校的教学工作艰难开展。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院的各个管理机构全部陷入瘫痪。1968年9月,”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并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对学校的领导干部、知名教授和一些教职员工展开批斗。为保护和储备一批外语干部,同年12月,外交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派出一批外语教师到唐山开展教学活动。1970年4月,学校奉命迁往湖北建立沙洋"五七干校“。1971年8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停办五年后恢复部分招生,在湖北沙洋和北京两地办学,次年7月,位于沙洋的"五七干校"迁回北京。1973年1月,“工人、解放军宣传队”撤出学校,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改革开放时期
1977年,国家恢复了全国统一高考,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启了正常招生工作。次年9月,学校重启了中断12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恢复了研究生教学。1979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学校成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该社出版了《苏联文艺》、《英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多部杂志、词典和外语教科书,广受读者好评。1981年6月,学校在成人教育方面,开办了夜大学,首批开设7个语种的课程,包括英语、
俄语、
法语、
德语、
日语、
阿拉伯语等。同年,北外俄语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我国首批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3月,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用以增强对外国语言文化的研究。1985年9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出国人员培训部”建立。1992年4月,夜大学组建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同年12月,学校组建了国际交流学院,主要负责培养教育外国本科生与研究生。
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96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国家教委“
211工程”部门预审,正式跨入100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2000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并于次年6月通过“211工程”“九五”建设的项目验收。2001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成立。2002年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群被北京外国语大学确定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学科。
200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签订协议,决定将“北外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更名为“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并在全国实行推广。2006年9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
比利时比中协会(比利时—中国协会)合作建设的
布鲁塞尔孔子学院正式运营。同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
罗马智慧大学合作建设的
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07年,孔子学院工作处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指导孔子学院建设的机构。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北外“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同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成立。同年,学校申请增设
孟加拉语、
乌兹别克语、
哈萨克语、
祖鲁语、拉丁语等5个语种。
2016年9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成为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2017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9月29日,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2019年9月23日,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12月2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成立。
2020年10月17日,加入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10月20日,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2021年5月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成立。11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业支持中心启动。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10月2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牵头成立全国跨境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1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其中47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专业情况一览表
*表中信息来源,统计截至于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全校拥有专任教师665人,包括博士生导师 81人、硕士生导师240人,教授134人、副教授233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7人。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表中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共有有4个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外语教育学”获批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语言学位列45,英语语言和文学位列101-150,现代语言学位列151-200,位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在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点8个,涵盖文学、
经济学、
管理学、法学、
教育学、
历史学、工学七大学科门类。
学位授予情况一览表
*表中信息来源,统计截至于2024年5月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语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18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项教学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多语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模式”荣获。学校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开放、互联、智能、创新、融合”的信息化发展体系,开发多语种网站、数字北外、、网络教学、教学资源等软件平台;建设智能教室和智能学习环境,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2021年完成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北外试点工作,发布《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之北外倡议》。学校开设的本科专业中54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对外合作
截至2024年5月,北外与世界上84个国家和地区的299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
海德堡大学、俄罗斯
莫斯科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
东京大学、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亚、欧、美18个国家建设有23所孔子学院及独立孔子课堂,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其中7所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海外合作院校一览表
*表中信息来源,统计时间截至于2024年5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一览表
*表中信息来源,统计时间截至于2024年3月
科研情况
图书馆概况
2013年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正式开馆,其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六层,设有2200余席阅览座位和18间研读间。图书馆大门外侧设有一横一竖两面语言墙,上书55种语言的“图书馆”文字;图书馆大厅最顶部由玻璃顶笼罩,玻璃顶刻有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文字,阳光可穿过玻璃顶照射到图书馆内部。图书馆大厅还设有“书山”造型步行梯,从一层至顶层上下贯通,用以连接图书馆内各层。图书馆内还设有学术报告厅、学术研讨厅、培训教室、展厅等教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藏主要以语言、文学、文化等文献为主。截至2024年5月,北外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081种,中外文数据库107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政治、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216万余册,各种音像资料万余件;并订购1123种中外文报刊,约3.8万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图书馆还大力加强数据库设计,开通107个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BNC英国国家语料库等,图书馆还自建了9个特色数据库。建设世界语言博物馆,打造语言文化新地标,落成新
校史馆,全面展示北外办学历程。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省部级研究基地52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人工智慧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以及3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3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学校另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被授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
以上信息来源,统计时间截至于2024年5月。
科研成就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语教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方法论,包括“产出导向法”、“人文英语教育论”、“整体外语教学观”等,在国内外教育界有着重要影响力,并受到国际学界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在理论语言学学科领域提出“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等观点,建构了“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制定了
法语、
德语、
日语、
俄语等多个语种课程的国家标准制定,曾多年连续出版《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和《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学校参与研究和规划中国国家的语言政策,出版《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等系列成果,并积极参与建设北京“四个中心”工程,协助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制了“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2016-2020)”。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共计出版学术专著212部、译著280部、教材97部、工具书和辞书125部,建设学术发展基础数据库31个。译著《疯狂的罗兰》获得
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美国卷)》等8项成果获得教育部、北京市优秀成果奖,数十项成果获得专业学术组织奖项。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种CSSCI来源刊物,《国际汉学》《中国俄语教学》等2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出版其他中文学术期刊7种;主办ESCI英语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及其他多语种期刊共12种,覆盖英、法、西、阿、俄、德、葡等7个语种。
校园文化
校训
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释义:“兼容并蓄”,源自
蔡元培任
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蓄”意味着一种世界眼光和开放性胸怀,既是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兼容,又是以外语为主的其他学科的兼容,同时孕育着创新。
“
博学笃行”出自《
礼记·中庸》,讲的是为学和实践,“博学”意广泛的猎取,“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前句是讲学校的品质,后句讲师生的品质,或者说前句讲学校的目标,后句讲对师生的要求。
校徽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为两个同心的盾形徽标,以白色为底色,中间的盾形图案由蓝、白、黄、黑协调组成。
白色蓝框的外盾,上半部分为蓝色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文名称,下半部分为蓝色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文全称。中间的蓝色盾形图案中间写着学校成立年份“1941”字样和校名英文缩写“BFSU”,由黄色和白色组成了图案“U”,寓意“大学”。
校歌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作词:方 作曲:方堃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我们有马列主义武器,毛泽东思想指导。
我们勇敢地走向岗位,永远为人民服务。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社团活动
所获荣誉
2010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北京市2009年度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1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2011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被授予“2011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2014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2013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一等奖。
2017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成为中俄两国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2019年4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2018年国家节能宣传“最佳节能风尚奖”。
2020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一等奖。
2020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入选
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0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的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北京工会示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校友情况
学术界
教育界
商界
文艺界
校区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学校在三环路两侧拥有东、西两个校区。
东校区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东校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主校区,主要建筑物有: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主教学楼、逸夫教学楼、千人礼堂等。东校区拥有阿拉伯语学院、英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等学院。
西校区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西校区拥有建筑物:国际大厦(西院综合楼)、国内大厦、校医院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出版社外研社也坐落在西校区。在西校区东门附近,有一条地下通道沟通东西两个校区,方便同学们横穿西三环北路。
学校排名
QS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801-1000名。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1001-1200名。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1201-1400名。
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语言类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1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语言类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1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语言类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第1名。
参考资料
中心概要.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2024-05-27
学院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024-05-27
外语类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3
非外语类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3
合作院校一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2023-05-03
本馆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2023-05-03
首页.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期刊简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2023-05-03
区域国别学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期刊介绍.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3-05-03
德语人文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亚非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英语文学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翻译史论丛.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语料库语言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期刊网.2023-05-03
校友风采.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会.2024-05-30
贾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会.2023-05-03
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会.2023-05-03
首页.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