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海豚
海豚科真海豚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真海豚(学名:Delphinus delphis),又名普通海豚、海豚、龙兵、短吻型真海豚、短喙真海豚,是海豚真海豚属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一般体长1.4~2.06米,体重100~136千克雌性略小于雄性,寿命25~30年。真海豚体呈纺锤形,喙狭长,背鳍和鳍肢为三角形,胸鳍呈镰状;尾鳍宽大。其体背部呈黑色或深褐色,腹部为白色或奶油色,背腹间为土黄色及灰白色的过渡带,鳍肢、尾鳍上下面均为黑色。
真海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及地中海黑海墨西哥湾红海水域中,中国则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通常栖息于热带至暖温带的沿海和內湾地区。
截止2020年,全球有超过百万只真海豚。2020年,真海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2021年,真海豚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真海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
形态特征
真海豚一般体长1.4~2.06米,体重100~136千克雌性略小于雄性。其体呈纺锤形;喙狭长,一般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额部平缓后延无明显隆起,与喙基部交界处有明显的缢沟;眼呈椭圆形,位于口角末端后上方;耳孔很小,位于眼后偏下处,幼时较明显,成熟个体则不易看到;下颌前端比上颌突出,且上、下颌的左右两侧各有40~65枚小而尖的牙齿,直径为3毫米;背鳍位于体中部,为三角形,中等大小,上端尖,呈镰状向后屈;鳍肢也呈三角形,末端较尖;胸鳍呈镰状;尾鳍宽大,约为体长的1/5~1/4。
其体背部呈黑色或深褐色,腹部为白色或奶油色,背腹间为土黄色及灰白色的过渡带;真海豚的眼周布满延伸到喙的黑色斑纹,且眼到额、喙交界处有一黑色带;鼻孔到额、喙交界处也有一浅色线条;其从胸鳍上方向背后端有一弧线,线以上为灰色,两线在背鳍下方交叉,构成一个三角形的黑灰色区域;体侧由鳍肢至肛门的上方位有前后两个弧形浅色区,在背鳍下方交汇处色浓;鳍肢基底到下颌还有一黑色带,其延伸到下颌下侧弯曲成“V”形,折向口角,并同下吻突上缘的黑色带相会合;背鳍中央部分有三角形白斑;鳍肢、尾鳍上下面均为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真海豚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海洋物种,多见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各大海洋以及地中海黑海、墨西哥湾和红海中,有时也会跟随墨西哥湾流到达挪威水域,在日本、中国附近海域也有分散的种群
中国分布
真海豚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3~8月最为多见。其中渤海主要在莱州湾辽东湾,黄海北部以烟威近海、瘴子岛及海洋岛渔场较多见,黄海南部则以大沙连青石外海较多见;真海豚也出现在舟山市、温台渔场,在福建省沿海经常出没于黄岐、平潭县、崇武、东和东山岛的海面。
亚种分布
真海豚有四个亚种,分布范围如下:
栖息环境
真海豚为暖温性鲸目,栖息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热带和暖温带水域,主要在这些水域的沿海和內湾,在强烈上升流相关的地区也较为多见(大陆架或海底陡峭和倾斜的地区)。通常不会在深度小于180米的地区出现,且一般喜欢水面温度超过10℃的海域环境。其中黑海中的真海豚倾向盐度较低的近海水域,但它会季节性地跟随猎物洄游到更近岸的水域。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真海豚食性较广,主要以小型、成群的鱼类为食,也会捕食头足纲,其中包括小鱼、河刀鱼沙丁鱼、鲣鱼、秋刀鱼大黄鱼短带鱼十腕总目等。个别真海豚每天可吃多达8.2~9.1千克的鱼,成群的真海豚会在夜间或白天同时进食。
真海豚捕食时常分成几个小群,移动时又汇合成一个大的群体。多跟随较大的鱼群移动,往往追逐鱼群游到近沿岸或进入内湾。真海豚围食鱼群时频频起伏,且会潜入猎物下方并将它们驱赶到水面,等猎物完全推出水面,真海豚就会跃出水面,并在半空中捕捉它们。
社群行为
海豚属于外洋性小型海豚,常为数十只或数百只结群活动,较少见到其单独行动。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时,雌性和它们的幼崽会聚集在一起度过冬天。其依靠大量的食物以及速度和反应来保护团体。雄性与雌性生活在同一地区,但春季临近之前,它们会保持相当远的距离。
其眷恋性很强,游泳时母子相伴、雌雄相伴;当群体中有一头真海豚受伤时,其余真海豚会将其团团围住,不忍舍弃和离去;它们用鳍照顾生病的同伴,让其漂浮起来,从而保证它的呼吸。另外种群间也时常成群全身跃出水面,较小的幼崽有时会垂直跳跃。真海豚不惧怕船只,喜欢跟随船只游泳,它们有时会尾随在船只后面,有时也会在船头的波浪中跳跃,或是做各种翻转和翻筋斗。
交流行为
真海豚使用两种声音相互交流,一种用于导航和定位,另一种用于社交交流。声音为似鼠叫的“吱吱”声,或哨子般的脉搏声,随着响度、速度和音高的变化而传达不同的信息。声音也可以用作“视线”的辅助工具。
一般行为
真海豚行动敏捷,游泳迅速,瞬时速度可达55.56千米/小时。其闭着眼睛睡觉,在闭上一只眼睛5~10分钟后,会闭上另一只眼睛;在24小时内,每只单独的眼睛平均闭合3~4小时。
生长繁殖
求偶
春、秋两季是真海豚交配的主要季节,雄性雌性通过用鳍肢互相抚摸、用力摩擦身体以及并排游泳来求偶。雌性经常游离雄性的追求。求偶后它们以腹对腹的姿势进行交配,雄性会用隐藏的性器官进入雌性。
生产
真海豚为哺乳动物,每2~3年生产1次,妊娠期为10~11个月,每产为1胎,偶有双胎。
生长发育
真海豚出生后,体长75~85厘米,体重11~16千克,有3~5头雌性真海豚陪伴其成长。幼崽以母亲的乳汁为食。因真海豚没有吮吸所需的嘴唇,所以雌性真海豚通过收缩肌肉将乳汁喷入幼崽的嘴里。海豚奶的蛋白质含量是人类母乳蛋白质含量的6倍,所以幼崽在出生六个月内会速度增加体重。在东太平洋和西大西洋中的雌性真海豚在6~8岁时达到性成熟,雄性真海豚则在7~12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黑海普通海豚雌性性成熟在2~4岁,雄性性成熟在3岁。一般寿命为25~30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20年,全球有超过百万只真海豚。其中在东太平洋,1986年~2000年约有296.3万只真海豚;2006年则增加到312.7万只。西太平洋2017年约有140万只。北大西洋西部2016年约有17.3万只。而在地中海,自1970年以来,真海豚数量普遍下降,2018年仅有5200只,其地中海亚种群被归类为濒危(EN)。黑海2018年约有10万只,其黑海亚种被归类为易危(VU)。在巴利阿里海的维拉湾,真海豚的数量从1992~1995年到1996~2004年减少了3倍,只有少数个体在希腊科林斯湾半封闭的海湾生存下来,其希腊的科林斯湾亚种群被归类为极度濒危(CR)。
生存威胁
人为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真海豚有时会被渔具兼捕,包括围网、漂流和固定刺网、拖网和延绳钓,其中在西、北太平洋和日本捕获较多,朝鲜亦有捕获,其严重威胁着真海豚的生存;人类所生产生活制造的垃圾、固体废物、农业和林业废水排放对海洋的污染等都影响着其生存环境与质量,如真海豚因摄入塑料垃圾直接死亡。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所致的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变对该物种构成持续长久的威胁;其次猎物供应减少也是其主要的生存威胁;加之营养不良增加了其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动物间的病毒流行也成为真海豚的生存威胁之一。
保护级别
2016年,真海豚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
2020年,真海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真海豚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真海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
保护措施
2016年,真海豚被列入《广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真海豚受法律保护,且受国际贸易管制。其中美洲热带鲔鱼委员会对每艘围网渔船实行年度副渔获物限制,并颁布了关于安全释放受东热带太平洋(ETP)金枪鱼围网渔业影响的真海豚的条例。在北太平洋东部,自1996年以来,美国流网渔业一直被要求使用声学警告装置来减少鲸目动物的副渔获物。
主要价值
真海豚在人类遇到危险时会救助人类;有些渔民会根据真海豚的位置寻找鱼群。
参考资料
Delphinus delphi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22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2023-05-08
Delphinus delphis.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5-08
Delphinus delphis.世界海洋物种登记册.2023-05-08
Delphinus delph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5-08
Delphinus delphis.catalogueoflife.2023-05-08
Delphinus delphis.gbif.2023-05-08
..2023-05-0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交流行为
一般行为
生长繁殖
求偶
生产
生长发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生存威胁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