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英文名:Chuzhou University,简称:CHZU),学校是
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是
安徽省教育厅,坐落于安徽省
滁州市。
滁州学院前身是皖北滁州师范学校专科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等办学阶段;1980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师范。201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校占地面积1647.8亩,校舍建筑面积48.4万平方米,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电子图书157.51万册。学校下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301人,
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2人,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0196人。有教职工137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8人。现有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1个,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1个,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个。
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滁州学院位列第402位。
学校历史
滁州师范专科学校(1950-1980)
在1950年4月,皖北行署决定筹办“皖北滁州师范学校”,9月开始招生,首次
招生计划100人。开办中师班、初师班,到1953年首届学生毕业时,剩下56人。1951年,办学地点改迁至定远炉桥,设有师资轮训班,招收了一个初师班、两个中师班。在1952年,改名为滁州师范学校教学点,办学地点回迁到滁县园艺场处,皖北区滁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师范学校。1977年,滁县师范学校经安徽省革命委会批准成立
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1978年,改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在1980年,改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滁州学院(1981-2008)
在2004年,得到教育部的许可,更名为滁州学院。2005年,新增本科专业6个,第一次面向全国招生。在2014年,升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被评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9月,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划分为两个学院,分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8年,学院荣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滁州学院(2009-至今)
201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7年,滁州学院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2019年,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合并,被评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在2021年,被确立为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院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院有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1个,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1个,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1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3年起,17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4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自2017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5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7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708项、省级奖项6856项;学校位列高等教育学会“2019-2023年全国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8名。涌现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杰出校友。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院现有教职工137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8人、高级职称350人、博士389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60人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
塞尔维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安徽省桥梁结构数据诊断与智慧运维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四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中国侨联“
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夏)令营系列活动。举办十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学校获批“安徽省对台交流基地”。加强与国内知名应用型高校交流,与省内应用型联盟高校共享资源。成立滁州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搭建起纽带和桥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滁州学院拥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阳花鼓)传承基地、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1个。科研团队有2个省级,7个市级。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4月,学院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40.05万册,电子图书157.51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600余种。同时,我馆还收藏有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优秀硕博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银符考试模拟题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Ebscohost》等60余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滁州学报》是在1982年创刊的,综合性双月刊,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可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双月月末出版,国际连续刊号:ISSN1673-1794;中国统一刊号:CN34-1288/Z.入网期刊有:“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精心编辑每一期刊物。已成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项。“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家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5项。获批国家专利556项,转让发明专利26项。学校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项。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
学校排行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滁州学院位列第398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滁州学院位列第402名。
学校荣誉
2017年7月,滁州学院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7月,滁州学院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名称。
2017年11月,滁州学院被列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2018年3月,滁州学院次荣“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滁州学院入选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0年8月,滁州学院入选教育部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名单。
2022年11月,滁州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校徽由三部分元素组成:滁字、U、1950。滁字寓意“山、水、人”;U是University的缩写,像一个盾牌,象征着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1950代表着学校创办的时间。
学校校旗
滁州学院的校旗包含了校名、校徽,有红色和绿色两种校旗,红色代表着中国红,绿色代表着希望和活力,彰显了学校的文化。
学校校训
修德、求是、博学、笃行。修德: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求是:敢于追求真理;博学:要有广泛的知识;笃行:重视和执行知行统一。
学校校歌
《琅翰墨育栋梁》作词人:裘新江,作曲人:晨见。
学校校区
学校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均与国家4A级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比邻,与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学校占地面积1633亩,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
会峰校区
会峰校区位于安徽省
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拥有会峰湖与蔚然湖,还有蔚然风雨操场、会峰厅与山间竹林小道等风景。行政楼、地信学院、食品学院、化工学院、金融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土木学院、SMT实验室、智慧教室、水上报告厅、逸夫楼等。
琅琊校区
琅琊校区位于滁州市琅琊西路2号,和琅琊山国家公园融为一体,有山有水,水杉大道连接教学楼。校区包括科教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馆,其它区域包括综合楼、图书馆、大礼堂、教职工公寓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更新时间:2024年9月
历任领导
注:表格信息来源于
杰出校友
商界
其他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3-05-13
学院简介.滁州学院党委宣传部.2023-05-13
省级精品课程.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05-13
教师荣誉.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05-13
赵振华.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