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叶兜兰(学名:
兜兰 hirsutissimum(Lindl.ex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Stein),又名柔毛拖鞋兰,为
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带叶兜兰分布于中国、
缅甸、
印度,在中国产于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等省区,生于海拔700-1400米的山地林下或
灌木丛下岩石缝隙积土处或多石的湿土上,性喜温暖湿润和半荫蔽的生态环境。2014年带叶兜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带叶兜兰为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片基生,二列,叶片形状为带形,革质,上表面为深绿色,下表面为淡绿色并且稍带有紫色斑点。花葶直立,通常呈绿色,顶端生有1朵大花;花苞片为宽卵形;中萼片和合萼片边缘之处呈现淡绿黄色,从中央到基部生有浓密的紫
褐色斑点,或甚至连成一片;花瓣为匙形或狭长圆状匙形,下半部为黄绿色,有浓密的紫褐色斑点,上半部为玫瑰紫色且有白晕;唇瓣为倒盔状。花期4-5月。
带叶兜兰株型美观,花形奇特,花色丰富,是名贵花卉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宜在
热带或南亚热带的庭院中栽培以供观赏,也可作盆栽或切花。
形态特征
叶
带叶兜兰为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二列,5-6枚;叶片带形,革质,长16-4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并常有2小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并稍有紫色斑点,特别是在近基部处,中脉在背面略呈龙骨状突起,无毛,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多少套叠。
花
花葶直立,长20-30厘米,通常绿色并被深紫色长柔毛,基部常有长鞘,顶端生1花;花苞片宽卵形,长8-15毫米,宽8-11毫米,先端钝,背面密被长柔毛,边缘具长缘毛;
花梗和子房长4-5厘米,具6纵棱,棱上密被长柔毛;花较大,中萼片和合萼片除边缘淡绿黄色外,中央至基部有浓密的紫
褐色斑点或甚至连成一片,花瓣下半部黄绿色而有浓密的紫褐色斑点,上半部玫瑰紫色并有白色晕,唇瓣淡绿黄色而有紫褐色小斑点,退化
雄蕊与唇瓣色泽相似,有2个白色“眼斑”;中萼片宽卵形或宽卵状椭圆形,先端钝,背面被疏柔毛,边缘具缘毛;合萼片卵形,亦具类似的柔毛与缘毛;花瓣匙形或狭长圆状匙形,先端常近截形或微凹,稍扭转,下部边缘皱波状且上面有时有黑色毛,边缘有缘毛,内表面基部有毛或
近无毛;唇瓣倒盔状,基部具宽阔的、长约1.5厘米的柄;囊椭圆状圆锥形或近狭椭圆形,囊口极宽阔,两侧各有1个直立的耳,两耳前方边缘不内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近正方形,顶端近截形或有极不明显的3裂,基部有钝耳,上面中央和基部两侧各有1枚突起物,中央1枚较大,背面有龙骨状突起。
物种分布
带叶兜兰分布于中国、
缅甸、
印度,在中国产于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等省区。
生长习性
带叶兜兰生于海拔700-1400米的山地林下或
灌木丛下岩石缝隙积土处或多石的湿土上。性喜温暖湿润和半荫蔽的生态环境,抗旱能力较差,忌强光直射,适于在明亮的室内和荫棚下生长。耐寒性不强,生长适温为16-18°C;冬季室温不应低于10°C,若温度常在1-2°C,叶片会枯菱;若温度常在20°C以上,则叶片徒长下垂,影响花芽形成和开花,还易发生
腐烂病。适生于肥沃、排水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苔藓植物、
食蕨一类的基质中。花期4-5月。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带叶兜兰萌发力强,能从植株基部周围萌发很多的叶片,可在植株生长旺盛时期进行分株繁殖。在进行前几天就要停止浇水,使盆土干湿适度,处于膨松状态时进行。分株时先将植株从盆中倒出,注意少伤根叶,轻轻将根部附着的培养土去掉,然后两手各执一半,将植株轻轻分开,或用刀将连接处切断。在切口处涂抹硫磺粉或新鲜草木灰,进行伤口消毒,然后把分株苗放在通风处,最好是把伤口裸露出来,叶片用湿布覆盖,待伤口呈现干缩状时,方能上盆栽培。
组培繁殖
在无菌的条件下,在试管中用培养基进行带叶兜兰胚芽的培养,发芽后在试管中分苗移植,进行生根培育,培育一段时间后便可移出试管,用
蛭石和泥炭土混合制成的泥炭土进行盆栽。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
栽植后浇透水,置半阴处养护。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并每天多次向叶面和花盆周围喷水,减少叶片的水分蒸发,创造小范围的适宜空气湿度。在带叶兜兰整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都需要给予养分。带叶兜兰不喜浓肥,施肥应以少量多次为宜。春季是带叶兜兰的花芽分化期,养者可用肉骨头、蛋壳、鱼鳞等沤制的有机液体肥料浇灌,为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还可用淘米水进行乳酸发酵后加水浇灌。开花以后,再追施腐熟的油枯水。盛夏和冬季都不宜施肥。
光照温度
如果温度高、阳光强烈,植株就有腐烂的危险,或者叶片萎蔫,边缘焦枯,严重影响植株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植株生长不好,甚至不发芽,不孕蕾,不开花,因此莳养带叶兜兰夏季要放在阳台以内,铺填湿润
河砂,每周只要有散射光照即可。冬季温度不宜过高,如果室温夜间高达20°C以上,植株不但不能形成花芽而春季开花,反而还会出现
腐烂病,因此要加强通风降温,把室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18°C,夜间为10-15°C。并适当增加光照,以利花芽分化。
病害防治
带叶兜兰如果发生腐烂病,用农业
链霉素倍液喷施,可控制腐烂病的蔓延,并同时清除腐烂部分,以免细菌感染,使之安全越冬。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带叶兜兰生境破坏严重,野生带叶兜兰居群呈现破碎化现象。
致危因素
带叶兜兰过度采集和非法贸易的情况严重;
兜兰属植物缺少多数
兰科植物所具有的可以储藏养分和水分的
假鳞茎,对极端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保护等级
2014年带叶兜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2021年带叶兜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2013年带叶兜兰野生种已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保护范围,绝对禁止在国际上贸易;其生长地有自然保护区建立,如中国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广西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带叶兜兰株形娟秀,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花大色艳,叶常绿,是名贵花卉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宜在
热带或南亚热带的庭院中栽培以供观赏,盆栽可用于室内的花架及案几上摆放观赏,也可用于制作切花。
常见变种
广南兜兰
广南省兜兰(
兜兰 hirsutissimum var.guangnanense Y.Y.
pan\u0026W.H.Rao)为带叶兜兰变种,与带叶兜兰的主要区别在于:广南兜兰
花梗、花被片、蕊柱、不可与
雄蕊均淡黄绿色,不具紫色条纹和斑点,密被白色柔毛。
相关研究
遗传多样性研究
带叶兜兰居群的SSR检测表明带叶兜兰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AMOVA分析显示带叶兜兰94%的遗传分化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小(6%),即带叶兜兰主要遗传变化来自居群内的个体间变异。这一结果可能与
兜兰具有欺骗性授粉的特征有关,欺骗性授粉比奖励性物种具有更高的基因流动,且兜兰种子细小也有利于远距离传播。
内源激素研究
带叶兜兰从现葶期至初花期叶片
玉米素(ZT)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叶片ZT含量不断升高以利于花朵统放,表现出对成花的促进作用,而在花朵凋谢的花未期叶片ZT含量急剧下降,以调控花朵凋零;带叶兜兰大苗期、现草期和花苞显现期生长素(IAA)含量较低,初花期IAA含量急剧增加,并在盛花期基本保持稳定,凋花期急剧下降,这说明带叶兜兰花芽分化前期不需要太多的IAA,花朵盛开时期需要较高水平的IAA以维持花朵绽放;现葶期
激勃素(GA₃)含量增加,而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说明GA₃含量适量增加促进带叶兜兰由营养生长向开花转变,GA₃合量在初花期达到峰值,说明功能叶开始大量分泌赤霉素,加速花朵凋落,GA₃对花朵的调控有延性。GA₃的变化趋势和IAA变化趋势大致一致,说明GA₃具有调控IAA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