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学名:
明党参属 smyrnioides H. Wolff),别名三花、粉沙参、
辣根等,为
伞形科(Apiaceae)明党参属(Chang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江西、
安徽省、湖北、
江苏省、
浙江省等省区,多生长在海拔50~400米的
丘陵山地、
山麓及山坡灌草丛中或竹林下阴湿处。
明党参主根
纺锤形或长索形。茎直立,圆柱形,有分枝。基生叶少数至多数,有长柄;叶片三出式的2~3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广卵形,二回羽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三回羽片卵形或卵圆形,末回裂片长圆状
披针形;茎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鞘状。复
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小总
苞片少数;小伞形花序花蕾时略呈淡紫红色,开放后呈白色;花瓣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果实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油管多数。花期4月。
明党参的根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和胃、解毒的作用,主治咳嗽痰喘、呕吐
反胃、头晕、白带、毒
疮疡。明党参是
中原地区东部特产的单种属植物,在研究
伞形科植物的亲缘关系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2013年,明党参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定为易危种(VU);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
本草考证
《
履巉岩本草》中记载为“人参苗”:“味甘、温,无毒。杀金石药毒,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食开胃。治蜂蝎蛰方,用人参细嚼,急擦之,立效”,并附人参苗图。以上所述与人参功效相似,但其所附人参苗图的叶形并非为
五加科(
五加科)人参,却和
伞形科的明党参极为相符。
明党参以“百丈光”一名始载于《
证治准绳》,在《
本草求原》、《
本草纲目拾遗》等本草记载的名字为“
土人参”。《本草纲目拾遗》记述:“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二三月发苗,如蒿艾,而叶细小。本长二三寸,作石绿色,映日有光,土人俟夏月采其根人药,俗名粉沙参。红党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味淡无用。”其叶的颜色和形态以及
生物学特性等特征,均与
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相一致。
形态特征
根
主根
纺锤形或长索形,长5~20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淡黄色,内部白色。
茎
茎直立,高50~100厘米,圆柱形,表面被白色粉末,有分枝,枝疏散而开展,侧枝通常互生,侧枝上的小枝互生或对生。
叶
基生叶少数至多数,有长柄,柄长3~15厘米;叶片三出式的2~3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广卵形、长4~10厘米,柄长2~5厘米,二回羽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4厘米,柄长1~2厘米,三回羽片卵形或卵圆形、长1~2厘米、基部截形或近楔形、边缘3裂或羽状缺刻,末回裂片长圆状
披针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茎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鞘状。
花
复
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
苞片无或1~3;伞辐4~10,长2.5~10厘米,开展;小总苞片少数,长4~6毫米,顶端渐尖;小伞形花序有花8~20朵,花蕾时略呈淡紫红色,开放后呈白色,顶生的伞形花序几乎全孕,侧生的伞形花序多数不育;萼齿小,长约0.2毫米;花瓣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2毫米,宽1~1.2毫米,顶端渐尖而内折;花丝长约3毫米,
花药卵圆形,长约1毫米;
花柱基隆起,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
果实
果实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
果棱不明显,
胚乳腹面深凹,油管多数。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明党参为
多年生草本,是典型
亚热带植物。其分布区属
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000~1600毫米,年均气温为14.5~16.2℃。明党参适生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50~400米的丘陵山地、
山麓及山坡灌草丛中或竹林下阴湿处。明党参喜温暖,耐寒,耐荫、怕强光直射、喜疏光,不耐涝,适宜生长在肥沃、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的
腐殖质土或砂质
壤土中。花期4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在自然环境下,明党参种子从母体下落后,不会立即萌发,而是需要经过至少4个月的休眠,种子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胚的形态后熟。明党参以异花
传粉为主,传粉昆虫在明党参的繁殖上具有显著的作用。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在6~7月上旬,果实呈褐色时,从4~5年生留种田的植株上分批采集种子,晾干,湿砂贮藏。播种前需使种子完成胚后熟。通常在当年11月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以条播为佳。播种后盖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发芽。
组织培养
选取新鲜幼嫩叶柄或叶片作为外植体,用流水清洗之后,沥干备用。将外植体处理过后,把叶柄或叶片切成适宜长度的切段,接种在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在无菌的条件下取愈伤组织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之后选择适宜长度的单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待苗长出根后,打开瓶塞,在培养室驯化培养几天后转移至含细沙、
蛭石的花盆中培养。
栽培技术
移栽
移栽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移栽苗以当年生为好,随挖随栽,定植时按适宜株行距栽种,需使苗的芽头向上,根部弯曲,盖土略微超过根颈。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拔除
禾本科杂草。定苗可于第二年出苗后进行,除去病、弱、小和过密株,留足苗数,及时查苗补缺。4月中旬,结合除草、松土,施入少量稀粪水。苗期注意防旱和排水,可适当在畔面或行间种植高秆植物遮荫,或与农作物间作。定植或移栽出苗后,每次结合除草、松土适当追施入畜粪水,冬季清沟保,追施腊肥。移栽2~3年为生长速度最快时期,施肥次数和数量均需增多,并配合施用磷、
钾肥。
病虫害防治
明党参的病害有裂根病、灼热病、猝倒病、根腐病等;虫害有
蚜虫、
金凤蝶等。根腐病可用适量西力生与
赛力散或
生石灰进行防治,或做好清沟排水,防涝防病。裂根病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控制土壤湿度,做到及时浇水或排水。黄凤蝶可通过喷洒
晶体敌百虫进行防治。蚜虫可通过喷洒
乐果乳剂进行防治。
采收
移栽后的第三年5月中,下旬收获,晴天割去地上部分,将根挖出,按大小分级,而后分别放入沸水中煮,煮至内无白心,捞出放清水中漂洗数次,刮去外皮,晒干。如不经汤煮,直接刮去外皮晒干。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明党参的居群呈间断“点状”或“岛状”分布,只有少数旅游景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居群保护得比较完整。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在中国江苏宜兴的小白坞、淌水龙、龙池等地明党参的数量锐减。
致危因素
明党参的种子到幼苗这一过程的成功转化率很小,导致其在整个生活史中出现生理与环境不协同的现象,使其容易濒危。其在群落生存竞争中十分脆弱,繁育系统效率低,居群
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等也是其致濒原因。适合明党参生长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境明显减少,大多数
丘陵、山地均已被毁林开荒,在开阔的生境中其植株开花结实时易受风、雨影响,容易倒伏枯死而影响结实。此外,由于明党参为名贵中药材之一,人为的对明党参过度无序地采挖、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发旅游等,破坏了其生长的适宜生境,致使其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分布范围和数量日益减少。
保护级别
2013年,明党参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定为易危种(VU)。
2021年,明党参被列为
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植物园和药物栽培场应进行育苗繁殖和引种栽培;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可向产地的药农宣传保护药源的意义,控制采挖。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明党参的根可入药,其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润肺化痰,和胃,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喘,呕吐
反胃,头晕,白带,疔毒
疮疡等疾病。
研究价值
明党参是中国东部特产的单种属植物,在研究
伞形科的植物亲缘关系上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据《
中药大辞典》记载,明党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其
乙酸乙酯、
丙酮、
甲醇提取物对体外大鼠肝匀浆上清液中LPO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甲醇提取物作用最强。明党参也具有降血脂作用,其醇提物和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
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亦能降低血清
三酸甘油脂。
土壤元素研究
明党参主要分布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磷、钾2种常量元素偏低,各分布区之间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磷、钾3种元素在明党参根中有强累积性,不同产地明党参根中矿质元素总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植株不同部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各主要分布区明党参药材均属于安全级,可以以其植株内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作为明党参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
物种对比
明党参和
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在生态习性上和形态特征上相似,容易被混淆,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参考资料
明党参.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7